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44986000000060

第60章 孩子羞怯难以交往

羞怯往往使人在交际场合难于开口。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毛遂自荐”的社会,即使你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期望别人的发现,你也应该先发出金子的光芒。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如果自己不把自己介绍出去,又有多少人会主动来介绍呢?如果不改变羞怯的缺点,纵使你有惊世之才,也有可能被埋没。

羞怯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的机会,失去许多本可以结交得很好的朋友,错过被赏识的可能性,漏掉展示才华、发挥才能的时机,等等。

孩子羞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大多数羞怯的孩子都有学习成绩差,不与他人交往,不愿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特点。他们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不能单独外出、怕见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对;说话爱低着头,声音比较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爱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除此之外,有时羞怯的小孩也会恃强凌弱,表现出惊人的举动,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很羞怯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好,定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羞怯行为的孩子,其父母本身就存在羞怯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办事畏畏缩缩。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打骂、责备,或夫妻离异,对孩子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这使孩子缺乏依靠,缺乏交流和亲情的抚爱。因此,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觉得比别人差,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形成羞怯自卑的性格。

学校环境。孩子的成长,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人缘也好,孩子在学校表现出很自信。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害怕、羞怯的情绪,总觉得比别人差,不敢与他人交往,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重大的生活事件。孩子若体弱多病或受过一次重大的心理刺激,如受人欺负、被人打骂、被人耻笑,造成自尊心受损,都可能使其变得易于羞怯。

家长如何使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呢?

一、设计情境训练孩子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列出三四种常常使孩子感到羞怯的情形,如在班上发言、与异性同学讲话等,坐下来共同研究。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编造一个场景,如:几个同学商定课后去吃烤肉,孩子很想去,可与其他几个孩子又不十分亲密,怎么办?这时,可让孩子同几个伙伴一起走,和其中的一位搭讪说:“我想和你们一起去,行吗?”但事先要想到自己可能被人拒绝,这样一旦真的被拒绝,也就无所谓了。

家长还要再为孩子列出一张“克服羞怯”的训练表,注意不要让孩子冒太大的风险。例如,向警察问路、课后向老师请教问题、赞美别人穿的新衣服等。

二、多给孩子鼓励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需要。他们本身就自卑,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的,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将中西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作一下对比,就会发现显著的不同之处。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对于“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可能认为这些话太肉麻。西方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绩,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和不足。

有一位初中老师让孩子写一篇周记,说说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可是孩子交上来的周记,竟是不足多于优点,并且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找不到优点。孩子们找不出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因为其个性长期遭到禁锢的缘故,假如学校培养出的都是那些找不到自己优点、缺乏信心的人,那么这种教育还算是健康和全面的吗?

不少走向工作岗位的人,一承担某项工作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有时甚至连当众讲话的勇气和胆量都没有。如果老师和家长注意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成绩而适度自炫,从而不断促进他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也许很多的孩子会成为杰出的成功者。这样,那种总是谨小慎微、迷信权威、盲从世俗、生怕别人说自己是傲慢狂、唯上唯书心态的人就会少得多,而敢试敢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弄潮儿就会大量涌现。

所以,中国家长要吸取西方家教的长处,多用鼓励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支持孩子交朋友

交朋结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羞怯的孩子,担心被人瞧不起而不去交友。这时家长就应鼓励他:首先让亲朋好友家的较熟悉的孩子与其一起玩,克服他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他在同学中去交朋友。当孩子带朋友到家中时,家长要表现出热情,别不当回事,以增加他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