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44986000000047

第47章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丽丽的家长对她的朋友总是特别敏感,如果她想和女同学交朋友,需要经过他们的“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讲话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如果她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丽丽和班上的两位男生同路,谁知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突然问她:“丽丽,和你同路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你在左边,他们两个在右边。”还有一次,丽丽碰见两个同年级的男生,大家平时都挺熟的,他们说想到丽丽家去聊聊,顺便认一下门,丽丽答应了。父母虽然给了女儿面子,没有把男生赶走,但爸爸不时地到她的小屋里来察看,那两个男生觉得很别扭,坐一会儿就走了。男生一走,爸爸就铁青着脸问丽丽:“他们是干什么的?你怎么把他们招引来了?”听到“招引”两个字,丽丽忍无可忍了,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家长不欢迎孩子交友的原因,除了像丽丽的父母那样担心孩子早恋和误入歧途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有的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交了朋友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有的认为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会吵架、打架,造成很多麻烦;有的怕孩子交的朋友品质不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等等。

其实,家长们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孩子毕竟要走向社会,要独立生活。孩子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况且,孩子的是非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确立的。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这就促使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调整自己并不断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适时作一些点拨和指导,孩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相反,如果家长不欢迎孩子交朋友,甚至禁止孩子交朋友,让他们从小就孤立起来,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培养。这样,孩子长大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就会孤立无援、束手无策。

其实,交朋友是孩子在处理同伴关系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技能。7岁的孩子已经能在游戏中学会多合作,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希望在家庭之外得到同伴的支持。在孩子9岁左右,友谊开始变成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情。他们开始对那些与他们相似的同伴感兴趣,他们的朋友概念有所发展,认为朋友是可以分享思想和感情的,朋友之间要保持信任和忠诚,保持更加持久而稳定的友谊。9~12岁的孩子会将朋友关系描述成“我们喜欢相同的东西”、“他很忠诚”等。在整个小学阶段,友谊能为孩子提供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和合作的机会,能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体验情绪,成为积累情感力量的源泉。在小学没有交什么朋友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行为,容易导致情感危机和人际冲突,今后容易受到学业失败、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影响。

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支持孩子交朋友。2006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抽样调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10万名孩子对父母日常言行的看法,发现他们平日最怕父母做的事有10种,最怕父母不欢迎自己的小朋友是其中之一。因此,父母一定要改变认识,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一、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家长要摒弃偏见,让孩子多交朋友,包括异性朋友。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交一些与自己个性不同的朋友,比如胆大的就可以找胆小的,内向的就可以找外向的,形成优势互补。父母也要注意不排斥孩子交一些异性朋友。

二、为孩子创设交友环境

父母要鼓励孩子带朋友,特别是同学回家,并且帮助孩子热心地招待他的同学或朋友,提高孩子在同学或朋友中的形象。父母的热心会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增加对孩子的好感,从而愿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也可以邀请邻家孩子来家玩,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购置一些图书、玩具,组织孩子们一起游戏和活动。孩子有了朋友,一起游戏,共同欢乐,互相依恋,密切了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家长平时要多询问孩子:“你今天与好朋友怎么玩的?”发现孩子某一点进步时,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如孩子将好吃的食品与朋友一起分享,将图书送给同伴看,就说:“这样关心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父母的关注、表扬和鼓励,会大大激发孩子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

三、鼓励孩子珍惜和发展友谊

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成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当孩子的伙伴生病时,提醒孩子主动去关心探望;要让孩子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体谅伙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还可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如画一幅美丽的画,自制一个小玩具送给好朋友,从而不断发展孩子之间的友谊。

四、尊重孩子的朋友

有的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去选择朋友,这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怎样去对待孩子的朋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父母。其实,最关键的是父母要转变态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用挑剔的眼光来衡量他们。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会接受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孩子只有有了自己的朋友,他才会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如何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如何向别人学习……这样孩子才能从中获得交往的快乐,也才能有健康的人格。

五、鼓励孩子交益友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但这并不是说孩子无论交什么样的朋友都可以,还是有一个度的,父母应当适时地把握这个度。

10岁的男孩捷捷与另一个男孩罗罗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到对方家去玩。罗罗的爸爸妈妈从不约束孩子的行为,他们常常恶作剧,往经过的汽车下扔鞭炮。有一次,捷捷去罗罗家玩时,发现罗罗的爸爸有一个没上锁的抽屉,里面全是长刀子。捷捷有些害怕,于是就告诉了母亲。母亲其实也很喜欢罗罗,但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她禁止孩子再去罗罗家玩了。

捷捷妈妈对孩子交友的担忧不无道理。试想,捷捷的妈妈如果不阻止孩子的交往,后果将会怎样?孩子由于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观念不强,需要父母的及时指导。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同时,也要帮助孩子选择,把握好度,也就是要保证孩子的朋友品质上没有问题。

六、规范孩子的行为

现在的孩子往往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会“碰壁”。这就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样,他才会受到伙伴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