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44986000000035

第35章 把“自由”还给孩子

敏敏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有人与她聊天的时候,如果妈妈在场,她总把目光投向妈妈,让人感觉到她对妈妈的信任和爱。其实,这种母女之间默契的建立是有个过程的。有一次,敏敏用严肃的语气对妈妈说:“妈妈,你总是逼着我学这学那,一点儿自由都没有。”妈妈非常惊讶,同时也开始反思:本来以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可以,现在发现孩子也是希望得到尊重,也希望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后来,妈妈改变了过去的管教方式,对于敏敏的事,先让她自己判断、选择,再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接受妈妈的建议,并把她当做朋友那样沟通。敏敏对妈妈的信任和爱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如今,“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自由”的呼声喊得很响,然而,正如有些老师说的:“我们在课业上是给学生减负了,但是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却没有给他们减负,不是请家教就是上各类辅导班,不是学画画就是学弹琴,孩子始终还是得不到真正的自由”。爱女心切、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谁也无可厚非,但同时家长也该想一想,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怎样的生活?

中国的家长向来喜欢对孩子说:宝贝、乖、听话;这个不能动啊,会烫到手的,疼;那个不能爬啊,会跌下来的,摔破了会流血的;颜料不能出线的,只能在线内画;那是人家的东西,你不可以拿……可以说,“不”是中国式监护人常常挂嘴边的一个词,不容置疑,不可违抗,因为家长们都把孩子看成心头肉、掌中宝,都不希望他受一点点伤害,恨不得保护他终身。这不能不说是与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思想观念有关。而在国外,许多家长几乎不去约束孩子,也很少是祖父母专职带孩子,而且父母们通常注重的不是孩子的具体行为,而是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

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在3岁之前就开始形成并定位了,以后是很难再去改变的。而3岁之前的中国孩子,正处在“这不许、那不可以”的氛围熏陶中,“乖乖”是他们的楷模。那些因为家里没人管束,导致顽劣异常,看似没有“教养”的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到了社会上却往往点子多、胆子大,比那些高学历者取得的成就更大。

放手,给孩子充分自由吧!让孩子们享尽孩童应有的快乐,满足他们的好奇,给他们机会体验失败,让看似不管不问的教导,把孩子的创造心、探索心、爱心、同情心、自尊心……一样一样建立起来,让他们尽早适应社会。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生活少一些约束和羁绊,多一分理解和信任,让他们活得快乐些,也许有一天你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让孩子自由支配时间

据调查,中国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68分钟。这说明,家长没有给予独生子女足够的可利用的时间,相反,却用功课以及其他有关学习的活动将独生子女的时间“安排”了。家长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孩子疲于奔命,而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和能力。更可悲的是,他们几乎成了机器人,在“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变得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孩子具有了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研究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孩子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就需要。

因此,家长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二、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

家长要从小就教育孩子:人要为自己负责!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达到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是培养孩子自觉性和责任心的基础。只要孩子的头脑里有这样一个基本人生观,父母才有可能放心地给他自由,而不必担心他滥用自由、做事毫无准则。因为孩子会知道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一切将和他未来的人生息息相关。这样的教育可以从三四岁就开始。有的父母很可能认为,那么小的孩子哪会懂得什么是人生观,所以只简单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和为什么不能那样。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确不懂得人生观这个词的意义,但是他可以一点一滴地接受人生观所包含的那些具体的内容。

三、教会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规则

在给孩子自由生活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遵守生存的基本规则。家长要帮助孩子克制任性,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完成他们要做的事,而不用父母事事督促,时时检查。即使他们有很大的偏好,也要平衡地处理爱好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能将某些规则变成习惯,就不会觉得那些规则是难忍的束缚,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而那些没有任何规则意识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一个秩序化的社会会更多地感受到压抑,甚至无法融入社会。

四、教会孩子基本生存能力

这些基本生存能力包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他就会很有信心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面对困难也能够想尽办法去解决,因而也就能够让父母放心地把他放到社会上去经受考验。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当他进入少年、青年时代,家长就能真正地把他“放归自然”了,让他自由地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