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城市英雄
44958200000044

第44章 武昌首义的中外关注(3)

陆军——中国的常备野战军;有可能使清军打败武汉革命军的方法——京汉铁路运输现代炮兵部队到武汉。据《泰晤士报》的军事通讯员说,这次清朝军队能否快速镇压武汉的起义,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派到南方去的军队的忠诚,二是京汉铁路的安全,三是起义控制在武汉。看起来这场战争的胜负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尤其是金钱和战略物资。举例说,本周初曾有报道,中国政府财政拮据,连官员们下个月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此外,曾有报道说,清军在汉口发射的子弹被发现跟涂了颜色的木头一样。需要指出的是,革命党在起义之初就占领了湖北省官钱局,那里有200多万两白银,革命军还占领了更为重要的汉阳兵工厂。革命军的致命弱点是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京汉铁路方向来的快速进攻。

《伦敦新闻画报》认为,中国新军的历史不到16年,起源于1895年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建立了一支有效的现代新军,取代了以往那些衣裳不整、素质低劣、整天吸食鸦片的旧军。《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报道,从字面上来看清朝军队名额为240815人,实际兵力是180000人加162门山炮和野战炮,其中160000人是战斗人员。整个军队包括陆军和巡防队,巡防队平时维持治安,战时充当第二防卫梯队。

1911年12月9日的报道:

据报道,11月27日,清军收复了汉阳;次日清军渡过长江,夺回武昌。12月5日,在英国驻汉口领事的调停下,交战双方签署了3天的停战协议。

我报特约画家的一幅素描向着下关和长江码头的仪凤门每天上午10点到中午开放,之后城门紧闭。只有那些有通行证和持特制黄旗的人才可进出。画这幅画时,大约有200苦力和一些人力车等在门外。这时,一队士兵拿着一面黄旗走近了,城门开了一部分放他们进去,一队武装的士兵拿着鞭子出来让其他人往后退,人群中一阵骚动,城门内传来一阵枪声和一声尖叫。接着,守城官非常激动地走出城门,向人群开了一枪。最后士兵们进去后城门关了。

“死亡与光荣”志愿者在上海。他们胸前的标志表明他们志愿从事任何特别危险的任务。

50.各国态度的微妙变化

武昌起义的枪炮声震惊世界,在汉口租界的各国领事迅速介入,代表他们各自的国家表明态度并采取措施。作为中国中部最具国际化色彩的城市,武汉在此期间俨然成为英、日、德、法、俄及美国、意大利等国激烈角逐的表演舞台,从而置入巨大的国际政治漩涡之中。

武汉市档案馆躺着这样一份材料:鲁履安的回忆,武汉市民主建国会工商业联合会史料小组整理,时间是1961年7月17日。鲁履安(1889—1965)湖北江夏人,早年进入日本三井洋行当茶房,升为采办,常受命出庄从事营销业务。1929年至1930年,邀同仁承租湖北官布局,兴办民生纱厂。民生公司承租官办的纱、布、丝、麻四局时,鲁任常务董事。这位工商界的名士,解放后自然要洗心革面,接受工商业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因此这份材料看上去有点交代揭发的意味,但肯定是真实披露。

武昌起义过去50年后的口述实录是这样的:

武昌首义后,日本极其关切,企图插手进来,为有利于以后实行侵略建立新的基础。所以当黎元洪统领各军在军事上受挫没有取得怎样的进展的时候,日本领事们私自计划支持当时的第八镇统制张彪出来接替黎元洪,将劝张彪起义反正的任务交由日本军人寺西负责办理。寺西历任湖北陆军学校校官,与张、黎早就相识,张黎二人不时前来过从,而我斯时正在寺西家中任勤杂工作,所以我不仅与黎张二人均相互认识,而且他们的随从马弁亦莫不熟识,因此寺西派我前往会见张彪传递个中秘密情况约谈来汉相晤。此时的张彪早已带兵一团护送瑞总督冲出武昌城,跑上楚源军舰后自己则率这一团残余士兵,拥上江东轮退到汉口下游60里的阳逻停泊下来。我奉主人寺西之命后即由日本租界雇一小舟顺流而下行抵阳逻,即赴江东轮会见张彪告以来意。他听完我的话不置可否,反叮嘱我留居船上不要外出。我因话已传到,他虽不置可否,但必无厉色恶言相待,因此也就遵嘱留在船上度过了九、十天的时光。

九月六日(10月27日)江东轮启碇西上,恰逢革命军由京汉铁路三道桥退至大智门,所以船将驰进日本租界(江面)时,忽与冯国璋乘胜前进部队——由易乃谦参谋率领的一队骑兵巡逻至江边相遭遇。在此新的情况之下,张彪不得不立即登陆向易参谋跪称其系前来观察前进阵地,随即同易参谋一起乘骑而去。张即走,我亦感觉无再留在船上之必要,随即登岸取道陆路返回日本租界,向寺西复命。汉口日本领事企图插手辛亥革命的这场计划就此幻灭。南北议和后张彪曾来访寺西,对于上述往事,如何谈论,无所侧闻。此值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特将本人所历回忆记之,以供参考。(黄子恕执笔)

刘勃80年代在《春秋》上的一篇文章也写道:武昌起义后清第八镇统制张彪,带领残部逃到汉口郊区刘家庙,派人到日租界请日人寺西秀武(湖北军事顾问)代为筹划。寺西建议,由张集合现有两营多兵力,许以重赏,亲自带领,由刘家庙渡江到青山,绕至洪山,乘夜至宾阳门,诈称响应。革命军必欢迎入城,然后袭取咨议局(军政府所在地),张不敢行。后来寺西又派人请张彪至日领馆,因日领计划使张彪代替黎元洪作都督,这是日人的两面手法。因黎曾派人请张彪过江,并在一次会上表示,请张彪来作都督,张不同意就当做敌人杀掉。后因清军南下,张未成行。

除了心怀叵测的日本,其他列强也没有袖手旁观。据《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介绍,武昌起义的当天夜间,清湖广总督瑞澂逃入“楚豫”号兵舰,停靠在英炮舰后面,并向英领事戈飞“要求英王陛下军舰提供帮助,阻止起义军渡江”。戈飞立即向朱尔典请示,朱尔典“收到此项消息后,立即请求海军总司令官对汉口尽量提供援助,总司令官欣然同意了这个请求。”同时瑞澂又派人与德国领事联系,要求开炮轰击武昌城,由于领事团会议上俄、法领事反对,未成。10月13日鄂军政府照会英、日等领事,请其严守中立,不得容留清廷官吏,英、日领事同意,法、俄领事尚在游移,只有德领事反对。第二天德副领事会见瑞澂,要他到德租界去办公,以便保护,被同人劝阻,没有登岸。于是瑞澂将座舰移到德租界靠近德国兵舰停泊。

长江武汉江面从来没有这般热闹,武昌起义期间为武汉有外国驻军之始。武昌起义后第二天的10月11日到10月22日,开到汉口的外舰就有八批,共十五艘,连同以前停泊在汉口的共计二十艘。计有英国八艘、德国五艘、美国三艘、俄、奥各一艘。接着又陆续派来陆军驻扎,其中俄277人、日500人、德100人、英160人、意30人,法国也计划派150人来华。他们最初的态度鲜明,即为清廷“平乱”。德舰“老虎”号、“祖国”号和“水獭”号,十月十七日还协助清军与革命军作战。英国还派一艘军舰到起义军占领了的宜昌。日本也派军舰到大冶并派海军陆战队登陆,“维持该地警备力量”。(《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德国也派了一艘炮舰到已独立了的湖南长沙,在朱尔典命令抢夺长沙海关关税时,这艘炮舰起到了“道义上的作用”。在抢夺江汉关的关税时,“税务司进行交涉,无疑得到当时停泊江面的大批外舰的支持”。(《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日本兵于10月13日晚,以保护纱、麻、布、丝四厂为名,在武昌纱厂坡岸登陆,并开枪打死多人;英兵亦有一队登陆协助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