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44848300000059

第59章 生态泥鳅起捕后,如何进行长期蓄养?

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产品都有一定的季节差、地区差,所以人们往往将秋季捕获的泥鳅蓄养至泥鳅价格较高的冬季出售。蓄养的方式方法和暂养基本相同。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蓄养一般是采用水槽或水泥池进行。长期蓄养必须采取低温蓄养,水温要保持在5℃~10℃范围。若水温低于5℃时,泥鳅会被冻死;高于10℃时,泥鳅会浮出水面呼吸,此时应采取措施降温、增氧。蓄养于室外的,要注意控温,如在水槽等容器上加盖,防止夜间水温突变。蓄养的泥鳅在蓄养前要促使泥鳅肠内粪便排出,并用1%~3%食盐溶液或0.4%食盐加0.4%小苏打合剂浸洗鳅体消毒,以提高蓄养成活率。

建池蓄养可参考下述方法操作:

(1)泥鳅池建造。泥鳅池建造时要特别注意防逃、排水、捕捉三个方面的问题。泥鳅池面积以20~100平方米,池深70~100厘米为宜,池的四周应高出水面40厘米,池底要铺20~30厘米的软泥(如能保持微流水,可不铺泥)。在近排水口处设一鱼溜,鱼溜比池底深30厘米,用水泥结构或砖石砌成。进、排水管的管口必须用金属丝网或尼龙丝网护住,以防泥鳅逃逸。

(2)泥鳅放养。泥鳅放养前,一般先对蓄养池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生石灰,若是新建水泥池,还需先进行脱碱处理。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10天左右),便可放养泥鳅。泥鳅可随收(或捕)随放,但放养前一定要先浸浴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方法是:在水缸或消毒专用池中,用1%~3%食盐溶液或0.4%食盐溶液加0.4%小苏打溶液制成消毒液,将泥鳅投入。在整个浸浴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泥鳅的反应,发现泥鳅不安、上浮等不正常反应,要立即捞出,一般需浸浴5~20分钟。

蓄养密度需根据蓄养时间、泥鳅池条件而定。若蓄养时间长、泥鳅池条件差,密度就要小,每平方米可放养5~10千克,但要注意常换新水;若蓄养时间短、泥鳅池条件好,则每平方米可放养泥鳅40~50千克。另外,泥鳅入蓄养池前,最好先在水桶或水缸内暂养1~2天,放养时最好能按规格大小分池暂养。

(3)加强管理。①管理好水质。蓄养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无微流水条件的泥鳅池,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一般每2~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量的1/3。有流水条件的,流速大小要根据放养泥鳅重量而定,同时每隔3~5天要加大进、排水量一次,以使淤积于池底的粪便、残饵冲出池外。②饵料投喂。暂养泥鳅,应适量投饵,饲料有米糠、马铃薯、果皮、瓜皮、蚕蛹粉及家禽内脏等。一般按3份动物性饲料、7份植物性饲料的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投喂。投喂时撒料要慢,待泥鳅吃完一遍,再撒一遍。若配制细颗粒饲料,投喂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