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44848300000055

第55章 生态养殖泥鳅,怎样为泥鳅提供良好的越冬环境?

我国除南方地区终年水温不低于15℃外,一般地区,一年中泥鳅的饲养期为7~10个月,其余时间为越冬期。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泥鳅就会进入冬眠期。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泥鳅一般钻入泥土中15厘米深处越冬。由于其体表可分泌黏液,使体表及周围保持湿润,即使1个月不下雨也不会死亡。泥鳅在越冬前与许多需要越冬的水生动物一样,必须积蓄营养和能量准备越冬。因此应加强越冬前饲养管理,多投喂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让泥鳅吃饱吃好,以利越冬。泥鳅越冬育肥的饲料配比应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各占50%。随着水温的下降,泥鳅的摄食量开始下降,这时投饲量应逐渐减少。当水温降至15℃时,只需日投喂泥鳅体重的1%的饲料。当水温降至13℃以下时,则可停止投饲。当水温继续下降至5℃时,泥鳅就潜入淤泥深处越冬。

泥鳅越冬除了要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及良好的体质外,还要有良好的越冬环境。

(1)选好越冬场所。要选择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底淤泥厚的池塘作为越冬池。为便于越冬,越冬池蓄水要比一般池塘深,要保证越冬池有充足良好的水源条件。越冬前要对越冬池、食场等进行清整消毒处理,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泥鳅越冬。

(2)适当施肥。越冬池消毒清理后,泥鳅入池前,先施用适量有机肥料,可用经无公害处理的猪、牛、家禽等粪便撒铺于池底,增加淤泥层的厚度,发酵增温,为泥鳅越冬提供较为理想的“温床”,以利于保温越冬。

(3)选好鳅种。选择规格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鳅种作为来年繁殖用的亲本。这样的泥鳅抗寒、抗病能力较强,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越冬池泥鳅的放养密度一般可比常规饲养期高2~3倍。

(4)采取防寒措施。加强越冬期间的注、排水管理。越冬期间的水温应保持在2℃~10℃之间。池水水位应比平时略高,一般水深应控制在1.5~2米。加注新水时应尽可能用地下水,或在池塘或水田中开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的坑、溜,使底层温度有一定的保障。若在坑、溜上加盖稻草,保温效果更好。如果是农家庭院用小坑凼使泥鳅自然越冬,可将越冬泥鳅适当集中,上面加铺畜禽粪便保温,效果更好。

除了给泥鳅提供良好的过冬环境外,还可采用越冬箱进行越冬。其方法是:制做木质越冬箱,规格为(90~100)厘米×(25~35)厘米×(20~25)厘米,箱内装细软泥土18~20厘米,每箱可放养6~8千克泥鳅。土和泥鳅要分层装箱。装箱时,要先放3~4厘米厚的细土,再放2千克左右泥鳅,如此装3~5层,最后装满细软泥土,钉好箱盖。箱盖上要事先打6~8个小孔,以便通气。箱盖钉牢后,选择背风向阳的越冬池,将越冬箱沉入1米以下的水中,以利于泥鳅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