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44848300000049

第49章 利用流水条件进行泥鳅的生态养殖有哪些方法?

泥鳅适于在水源充足、含氧量高的小面积水体内生活,所以用流水养鳅是一种高效率的养殖方法,特别适合山区农户利用水源落差流水养鳅。以下几种方法均可利用流水条件进行泥鳅无公害养殖,供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选用。

(1)塘、坑养殖。将溪流、沟渠水流引入庭院或用“借水还水”方式,即用支流引进塘、坑,再从塘、坑流出“还”入沟、渠,进行流水养鳅。

例如在院内建2~1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深50~60厘米,上搭阴棚或用木板作盖,也可建瓜、豆棚遮阴。每平方米放养6厘米鳅种200~300尾,投喂米糠、麦麸和少量鱼粉,添加适量甘薯淀粉粘合成团块状饲料或加蚯蚓、蝇蛆等鲜活饲料。一年增重4~5倍,当年每平方米水面可收成鳅8~10千克。

(2)木箱养殖。木箱规格1米×1米×1.5米。设直径3~4厘米进排水孔,装网目2毫米金属网。箱底填粪肥、泥土,或一层稻草一层土,堆积2~3层,最上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安放在流水处,使水从一口入,另一口出。也可用水管从上向下流水。几个木箱可并联。选择向阳、水温较高处设箱,降雨时防溢水。箱上要盖网,防鸟兽危害。每箱可放养鳅种1~1.5千克。每天投喂米糠、蚕蛹或蚯蚓混合制成的团块状饵料。每天投饲量为鳅体总重的2%~3%,半年之后可收获,每箱可产成鳅8~15千克。

(3)网箱养殖。网箱养鳅具有放养密度大,网箱设置水域选择灵活,单产高,管理方便,捕捞容易等优点,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①网箱设置。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以泥鳅不能逃出为准。适于设置在池塘、湖泊、河边等浅水处。箱体底部必须着泥底,箱内铺填10~15厘米泥土。箱体面积以20~25平方米为宜。高度视养殖水体而定,使网箱上半部离出水面40厘米以上。要设箱盖等防逃设施。②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6~10厘米鳅种800~1200尾,并根据养殖水体条件适当增减。水质肥、水体交换条件好的水域可多放,反之则少放。③饲养管理。箱内设一个2平方米食台,食台离底20~25厘米,饵料投在食台上,方法与池塘养殖泥鳅相同。④管理。主要是勤刷网衣,保持箱体内外流通。经常检查网衣,有洞立即补上。网箱养殖密度大,要注意病害防治。平时要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方法是每次用二层纱布包裹100克漂白粉挂于食台周围,一次挂2~3只袋。要及时清除食台残饵。

(4)无土饲养法。国外泥鳅养殖多采用多孔材料代替泥土进行立体养殖,效果很好。无土养殖的泥鳅口味好。有的以细沙代替泥土,养殖密度可提高4倍,一年中泥鳅个体可长5厘米左右。无土养殖解决了捕捞不方便、劳动强度大、起捕率不高的问题,为大规模生产泥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沟渠围栏饲养法。利用沟渠流水饲养泥鳅,在其上、下游处设拦网放种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一龄鳅种2.5~3千克,饲养4~6个月后,每平方米产量达10~12千克。这种饲养方式需全部投喂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饲料,成本较高。

(6)水槽饲养法。在有水源但不宜建池的地方可用此法饲养泥鳅。水槽长1.5米,宽和高各1米。在其一侧或两侧开设直径3~5厘米的进出水孔。孔口安装网目2~3毫米的密眼金属网。槽内堆放粪肥和泥土。槽内水深30厘米左右。注水可用水管由上向下注入。也可将槽放在流水处,任水自由注入、排出。水槽应置于向阳避风处,水温不能低于15℃。每只水槽可放养3~5厘米的泥鳅苗1~1.5千克。投喂糠麸、糟渣、蚕蛹、螺蚌和禽畜内脏,每天投喂1次。一般4月份放种,到年底可增重8~10倍,每只水槽可收获泥鳅8~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