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44848300000038

第38章 生态养殖成品泥鳅如何选择养殖场地?

成品泥鳅养殖,是将泥鳅苗种养成每千克约80~100尾,每尾体重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一般养殖期为一年。泥鳅个体小,有钻泥本能,善逃跑,既可钻孔逃跑,又能越埂、跳跃、附壁攀越。其生长速度不很快,故泥鳅商品食用规格较小。泥鳅抗病力强,食性杂,适应多种水域单养、混养,特别是在浅小水域中照样摄食生长。泥鳅适于高密度养殖,养殖成本低。泥鳅繁殖力也较强,其本身又是其他一些特种水产动物的优良活饵料。

泥鳅养殖可利用土质较肥、有水源保证的连片稻田,也可利用浅水湖、水库、沼泽、滩地等大型水域。小规模养殖可利用低产鱼池、藕塘、育珠塘、小沟渠、低洼地。庭院式养殖可利用房前屋后宅基地、废旧坑凼等。在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建造一批专用养鳅池。为减少土方量,节约基建投资,可利用低洼地作埂蓄水后便可进行养殖。如若规模生产,选址应考虑水源有充分保证,但不被涝淹,没有工业、农业废水排放,温度低的地下水不直接进入的地方,同时要交通便利,有电力供应。

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食用成品泥鳅是上餐桌前最后一级养殖,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生长和食用安全都不利。养殖用水、养殖池底以及饲料都应符合生态养殖的要求。除水质外,土质对泥鳅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沙土为底质的水域中养出来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较差;而在黏土中养出来的泥鳅则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鲜美。所以最好应选含丰富腐殖质的黏土底质地方进行泥鳅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