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1962年开始实行的,旨在通过经济、贸易和金融方面的制裁来扼杀这个加勒比岛国的革命政权。长期以来,这两个邻国关系一直处于对立状态。近年来,通过谈判和对话而不是制裁和对抗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和分歧成了国际关系中的普遍趋向。然而,美国一些极端仇视古巴革命的强硬派势力仍变本加厉地推出《托里切利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案》等名目繁多的高压政策,以强化封锁等手段竭力置古巴于死地。美国对古巴的封锁给这个加勒比岛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估计,30多年来,美国封锁使古巴蒙受了420多亿美元的损失。自1992年美国强化封锁的《托里切利法》出笼以来,古巴一直为打破封锁、争取生存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把打破封锁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重点。近几年来,古巴大力开展的反封锁斗争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据谣传,当年前总统肯尼迪被刺,可能与古巴问题有关。一种说法是,在由美国中情局策划的猪湾入侵失败之后,肯尼迪下令停止军事行动。为此,那些迈阿密古巴人怀恨在心,故策划了刺杀行动。另一个游说古巴禁运的势力是美国烟草利益集团,因为古巴烟草尤其是雪茄业世界著名,会造成对美国强大的竞争。
美国的禁运政策相当愚蠢而不人道,而且相当孤家寡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响应。美国所有的北约盟国,如英法德意等国在古巴都有投资和贸易往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则成了古巴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打破禁运的最重要基地。这一切使美国白白丢掉了不少市场。
当然,禁运给古巴还是带来了困境。古巴的能源相当不足,每天有数小时必须停电。农村甚至不少中小城市以马车或人力车为重要交通工具。据报导,就连古巴的教育部长也是骑自行车上班。人们的日用品,如肥皂、手纸等非常短缺。由于纸张的匮乏,就连官方最主要的报纸也是一周出版一次。
卡斯特罗在1990年夏天宣布古巴进入“和平年代的特殊时期”,以应对前苏联和东欧减少和断绝经济援助的困局。农业劳动中不再用电,而代之以畜力和人力,木柴和木炭再次成为燃料。食物供应实行配给制,鸡肉或猪肉每人每九天一磅,鱼则每两周一磅,面包每天一片,洗澡和洗衣服皂每月各一块,牛奶则作为一种奢侈品,只有7岁以下儿童和病人才能享用。由于燃料缺乏,不少地方的邮政系统甚至被信鸽取代,哈瓦那广场就有一个信鸽邮局,鸽子在那些用大木柱上搭建的鸽子洞里扔下信件,有如现代社会的中世纪文化遗址。
有一位到古巴探讨经济改革的中国学者,讲了一个牛肉的故事。他说,在古巴的日子里,他虽获得特殊礼遇,备有专门的厨师,但厨师把牛肉烤得血淋淋的,实难下咽。当着热心的主人,他只好一块一块切下,堆到盘子里,说一会儿吃。最后盘子放满了,再让厨师原封不动地端回去。几天后,一位细心的部长去看他时,询问是否不喜欢古巴饭菜,他只好如实以告,并趁机建议他自己来教那位非洲裔女厨师做中国式的牛肉。女厨师疑惑不解地睁着大眼,看他如何做中式牛肉。他于是通过翻译要她别再烤制,只要先切成小块,然后用白水煮烂,配上白萝卜,加盐和葡萄酒即可。就这样煮了一个下午,到晚上,香味四溢。他与翻译十分陶醉地吃起久违的中式饭菜。正巧古巴的外交部长和驻中国大使来看他,他马上邀请两人品尝。两人开始还客气一番,终究抵挡不住牛肉的香味,一尝,果然美味了得。这位学者主动教他们做法,叫他们回家再向夫人露一手。两人津津有道地听了一遍,听后便开始嘀嘀咕咕。学者见他们面有难色的样子,好奇地问翻译对方在讲什么。翻译说稍后再告诉他。等他们讲完,翻译才跟他说,部长同大使讨论:“萝卜倒是很多,牛肉到哪里去找。”原来古巴给学者的牛肉也是特供的,连他们的部长都吃不到。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古巴都很困难。在集中劳动营老百姓都吃淡蕉,他们称之为“饭蕉”,很短很涩,但这是他们的主食。
由于美国与古巴之间没有直航,一般经过特批的美国人有三条通道可以选择:加拿大、墨西哥或巴哈马。其中由巴哈马的拿骚中转是最经济的一条路线。后来,从古巴回美不久,便听说美古之间已定于1999年10月正式通航。
巴哈马原是英国殖民地,1972年独立,但仍属英联邦。这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与美国以及古巴之间都保持一种默契的友好关系。这里有蔚蓝清澈的海水和通宵达旦的赌场,故是美国人的最爱之一。每天至少有三艘美国豪华游轮停靠这里,加上乘飞机的游客一日就不下5千,至于游客每年总数可达千万。美国的解禁对于古巴人和美国人都将是大大的好事。
古巴将何去何从
人非神仙,孰能无恙?但有些人生病却会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
国际社会之所以关注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病情,主要是因为这位伟人在位时间已近半个世纪。
不同肤色、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卡斯特罗时代”的古巴向何处去?美国会不会对古巴趁火打劫?西半球的“反美轴心”会发生什么变化?
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国家领导人的意愿、人民的呼声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
劳尔·卡斯特罗已被指定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接班人。与哥哥菲德尔相比,劳尔的思想似乎比较开放。据报道,他曾说过,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因此古巴应该向中国学习。由此可见,劳尔在掌权以后,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古巴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共产主义思想已深入人心。尤其在社会发展领域,古巴人民真正享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们可以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此外,古巴共产党是这个国家的唯一合法政党。除古巴共产党以外,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一千多万人民。因此,古巴人民不会在卡斯特罗身后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古巴是一个小国家,人口仅为1200万。因此,外部因素对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影响古巴前途的外部因素中,利弊互现。
美国始终将古巴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亡古之心”不死。这是一个非常不利于古巴发展前途的外部因素。但是,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是同情和支持古巴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无疑会以多种方式支持古巴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西半球“反美轴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委内瑞拉也会对古巴给予有力的支持。此外,其他拉美国家也会尊重古巴人民的选择,希望古巴保持政局稳定。
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制裁。但是,这一制裁也使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的一个名为“古巴政策基金会”的非政府组织指出:(1)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使美国每年损失12.4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收入。(2)如能取消禁止美国公民赴古巴旅游的规定,美国的有关行业在第一年会获得5.5亿美元的收入和增加3797个就业机会。(3)古巴的能源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取消经济封锁后,美国的能源工业能通过向古巴扩大出口而每年获得20~30亿美元的收入。(4)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计算,2000年古巴从50多个国家进口了价值34亿美元的商品。而经济封锁使美国产品无法进入古巴市场。(5)离古巴最近的佛罗里达州受害最大,每年约损失10亿美元的收入。
卡斯特罗住院后,虽然美国政府尚未作出明确的表态,但在同年7月,美国却炮制了一个颠覆古巴的详细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将拨出8000万美元巨款,加快使古巴“变天”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认为,在“后卡斯特罗时代”,古巴不会出现“继承”,而是要“转轨”,向民主“过渡”。
美国是不会用武力来推翻古巴现政权的。美国深知古巴军队具有顽强的抵抗力,而且,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处境表明,美国不愿意、而且也很难开辟第三个战场。此外,拉美国家不会答应美国对古巴动武,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武装入侵古巴对美拉关系产生的长期性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似乎也不允许前总统布什动武。如果美国的武装入侵导致大量古巴难民涌入美国,从而诱发类似1980年那样的“玛利尔湾难民潮事件”的危机,那么共和党将失去大量选票。可见,美国也希望古巴的“过渡”是一种缓慢而平和的变。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了“门罗主义”。其中心思想就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自那时起,拉美始终被视为美国的“后院”,外国势力不得染指该地区。
但是,今天的美洲已分裂成“两个美洲”:一是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二是以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国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形成了“反美轴心”,在许多问题上与美国对着干。
不论美国在“后卡斯特罗时代”对古巴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古巴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是不会停止的。因此,西半球“反美轴心”的阵营不会发生变化,“两个美洲”的格局将继续存在。
但是必须指出,一方面,在反毒、移民、劳工权、生态环境、人权、知识产权、农产品补贴和市场开放等问题上,美国将很难对拉美国家发号施令,因为拉美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另一方面,拉美在经济上必须依赖美国,因此不可能出现“去美国化”的局面。
由此可见,未来的美古关系将继续呈现出合作与对抗并存的两重性。而在这一两重性中,合作仍将是主流,但美国将不得不面对西半球“反美轴心”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