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20

第20章 开坛讲课(7)

邱奇说:“我今年40岁,一想起来,就恨自己连续做错事儿。我从小就想着自己一生一定要孝敬好父母,但并没有做到。我一连在外游学就读十八年,待学到许多知识回家时,年迈的父母都离世而去,空有满腹文章,一点孝心未尽。人子以孝为先,而我是个一生空有孝心的不孝人啊!第二,我本是个长期侍奉齐国国君的下臣,事事忠于主公,整天守候在他身边,多次劝他改正专横淫荡的毛病,国君不仅不当回事,反而警告我,‘再多管闹事赐死’!我是一个无回天之力的废人啊!第三,我很喜欢交际,光挚友就有十余个,我帮他们办了不少事,在他们身上也花了不少钱。可是,上个月我母病亡,妻子偏瘫,我被革职,我的那些朋友,尤其是‘挚友’,不知是怕麻烦,还是怕出钱,在我家连遭三灾之时,竟然连门也不进了。这说明我是个知人不知心的蠢人啊!既然我是个不孝人、是个废人、是个蠢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拜请夫子以我的过错警示后人吧!今日偶得与圣人相见,我死而无憾了!”

孔子正欲开口劝说邱奇,不料他转身飞奔至桥中,从腰间拔出利刀,猛一刎颈,栽入河中,被土黄色的急流波涛卷走了。

大家被邱奇的举动惊呆了,急至桥上,面面相觑,悲痛惋惜。

孔子站在桥上,看着从山上流来的奔腾翻滚的河水,深沉地说:“邱奇其人,值得深思。据他所言三件事即去寻死,是不对的,但他毕竟是个严于律己的好人。他说自己有愧于父母的那些话很有道理。做子女的,要牢记父母的年龄,尤其在他们年事已高的时候,既要为他们高寿而愉快,又要为他们高龄不抗病而担忧。做到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出远门则必定有个安顿父母的方法。”

孔子逐个观察学生的神色后,若有所思地说:“你们务必记住‘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学问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学好的。学问也不完全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从今以后,你们有可能要跟我游学四方了。谁家中父母年高或者有病,要赶快回家侍候父母。邱奇有句话说得好,‘人子以孝为先’,对父母不尽孝道者,非吾徒也。”

听了老师讲解的道理和劝言,十几个确实需要照顾父母的学生,含泪辞别了老师和师兄、师弟,返程回家。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启示】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出远门,则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孔子的这句话并不是完全反对子女离开父母,而是强调子女在实现自己梦想和愿望的同时,要周全考虑父母的需求,要尽到自己的孝道。

六、苛政猛于虎

几天后,孔子一行人已经来到了离边境不远的泰山之下。巍巍的山峦树木葱郁,绿浪翻叠,夜幕降临,狼嚎虎哮。

孔子和弟子们在山脚的池边安营歇息,众人围坐在池边的山石上,微风中舒展连日来疲倦的身体。忽然一阵山风刮过,吹来了一阵悲伤的哽咽声,哭声动容哀伤,让听者心里也泛起了一丝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