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幼儿教育之打怪十八式(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8600000015

第15章 第十五招:民主不是一件小事

棍棒底下出孝子,谁家的熊孩子还没惹你发上几回火呢?不一顿胖揍他又怎么长记性下不为例呢?可是大多时候,他/她犯错应该都是因为不听你的话吧?那么,你的话真的有道理吗?

“说了多少次,吃汉堡包的时候要一口咬下去,不许先吃里面后吃皮!”“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不要光着脚站在地板上,早上起来一定要先穿袜子!”“为什么回到家把衣服随便放在椅背上?告诉你多少遍要叠整齐放在门口的柜子上!”

你的强迫症和生活习惯正在侵蚀你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而你却一无所知,他的独立思考丢了,学会习惯权威,你不觉得害怕吗?“妈妈,为什么一定要一起吃呢?我觉的这样吃更快乐啊?”你会怎么回答?我猜想,大概是,闭嘴!我说这样就是这样,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处于群居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能发觉家长们给孩子培养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习惯:必须在午睡的时候唱摇篮曲,杯子碰倒了必须用纱布擦桌子,吃果冻前一定要给妈妈打个电话。这些原本无害的小强迫症,却引起了我的思考。父母的强迫症传染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应该照单全收吗?孩子们是不是应该学会反抗呢?

仔细看看这个由幼儿组成的小社会,反抗意识不强,反而深谙强权政治的一套。“我是小组长,你就要听我的,把画册给××看!”“老师说了,不许大声说话,要把手背到后背去!你没有这么做,我去告老师!”“你爸爸真厉害,我爸爸说你爸爸的车值好几百万,让我以后都跟你玩!”

你瞧,小小的年纪,都知道以权压人,以势欺人,长大我们的民主建设能搞好吗?这现实如同奥威尔笔下真实的动物农场:一群天真善良的小动物刚刚成立了一个美好又有无限憧憬的新社会,可是总有几个机关算进的成熟物种提出极权主义的思想,拿着隔壁邻居人(老师群体)作威胁,然后建立一个专属自己的小政权。

如果再来上一个活动组织(工业化建设),相信不少小朋友会被排除到圈子外面,成了这些势力场上聪明人的小苦力。

当孩子们洋洋得意的宣扬着极权主义的同时,老师也在推波助澜。“小朋友们有事情要一起商量”变成拖了班级后退,于是大家一言堂,去跳舞唱歌弹琴,只为了在六一之前排出来一个好节目。“大家要互相谦让,有问题集体讨论”变成了上课纪律不好,于是大家都听老师讲的局面。

在那些让人蛋疼的集体活动中,无论孩子们怎么样头顶太阳牺牲午睡,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对这样****的安排提出异议。看来,没有民主意识这件事儿,已经深深定到了每个孩子的头脑里。一切都和看起来一样理所应当吗?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不禁疑惑,我们说的民主,难道在三岁就丢掉了吗?还是存在即合理,这本来就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法?事实上,在很多国外对孩子教育的案例中,你很容易看到成人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喜欢穿明明看上去很难看的紫色?Ok,只要你愿意,就按照你的意愿来。长大了想去卖冰激凌而不是当科学家,ok,大人不生气,而是帮助孩子去设计一辆最牛的冰激凌车。

在美国的教育书本里,总是在强调一个概念,即使无论你的出生、文化背景、从事的职业,只要你足够优秀,你都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你瞧,人家从小就在教育孩子民主与平等的概念。当然,美国孩子也同样接受着:“你是美国的公民,作为公民,你不仅拥有做总统的权利,而且不论你多么厉害,你也有与他人相同的义务。”

我们在对孩子教育些什么呢?考大学,上好大学以后不用去刷马桶?一个好学校等于一份好工作?我们给最飘渺的未来用上最务实的限定词,也把世界为孩子们圈定在“你不在上流社会你就永远是loser翻不了身”的范围里。

当每个人都沉迷在这个权威和上层的游戏中不可自拔时,我们的社会也许会永远丧失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机会。我们理应让孩子知道,他们拥有最根本的选择权利,可以把外套乱丢,可以选择裤子的颜色,也可以在亲戚来家里的时候选择不用笑脸相迎。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如此的期盼与其他孩子的同一化,这样我有时候会觉得不寒而栗。孩子们互相的尊重建立在老师甚至社会的评价标准上,也许是最伤害感情的方式没有之一。他们不知道言论自由,不知道平等创新,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诉求。

到了成人社会,他们自然会遵循“正确”的规则,不知道民主平等能够带来些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效用。也许在小小的幼儿身上,正是因为我们图省事恶意的忽视,才是我们民主缺失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做民主?民主就是以民为主,民权为本(公民权),民主的基础就是;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民主就是;民争平权,民维公利的“工具”。看上去,民主还是很有用的嘛。

可是这时候,就有家长说了,我也不关心社会进步,也没有心情改变这个现实并不美好的世界,根据我的经验,生活在这里也没有那么糟糕,所以我家的孩子如果能够听话,成长成我期望的样子,健康快乐,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可是在不民主的环境长大,你的孩子真的可以健康快乐吗?这的确是个十分值得商榷的议题。恐怕,你的幸福值要比你的孩子高的多吧。下面,就来聊聊不民主对孩子性格养成,有哪些让人蛋疼的伤害。

首先,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强权和压制的生活环境里,她/他就很容易养成阴郁的性格。“妈妈我想学吉他。”“女孩子学什么吉他,妈妈给你报名学芭蕾舞。”一个喜欢吉他的孩子天天看着自己酸痛的脚尖和满脸欢喜的父母,他们的心里会真正的开心吗?显然不会。

孩子的抑郁可以引起很多负面的影响,成绩下滑;与他人社交出现困难;甚至于患上犹豫症而住院,相信是每个父母完全不愿意看到的。不民主带来的忧郁,往往也不会像犹豫症这样的明显,而是会呈现出一种隐匿性犹豫。这种犹豫,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她很难变成一个活泼阳光的小朋友。

说的夸张一点,这样的忧郁气质,不是正在我们的身边蔓延,当城市变成一个大熔炉,灼伤着我们的忧郁,阳光和快乐的气氛就会一点点减少,只剩下冷漠的悲伤。

其次,强权还会带给孩子不自信。一个经常听从父母意见或者安排的孩子,是缺乏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的。每逢遇到新型的事务、学习任务、生活挑战,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等待别人给出规范性的程式去解决问题,等待先例去给出提示。一旦这些都不存在,他们会变得非常的恐慌和手足无措。

根据一份法国研究实验室的报告,强权下生活的孩子更缺乏创造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在创业或者需要创新领域的行业比民主环境下的孩子更难获得成功。也许在某个角度,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创作和新兴高科技领域一直难以在世界走到领先水平的原因。

出国留学过的同学应该也发现,写论文他们并不输给外国的小孩子,可是当把各种理论付诸实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时,我们就非常吃力了。不想吃力?从你们的童年开始培养独立自由精神吧。

且不说的这么宏观,一个不自信的孩子一定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且不说他去考雅思口语容易扣分,就是在找对象的问题上也很容易被拉下。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人、监护人,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意我们身边这下可怜的小朋友,用民主宽松的氛围为孩子营造一份自信呢?

最后一个需要民主的理论来自问题解决能力。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更加讲求合作与团结的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和清高独立已经很难在如今的社会上单独混出一点名堂。没有合作和交流,很多工作都必须化作泡影,那么合作的基础又建立在哪里呢?

当然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上。前文已经说过,很多在强权下生长的孩子在年幼时就已经深谙权力游戏,他长大后自然不会和其他人讲求合作和尊重。设想这样的孩子开一所公司,他看不起职级低微的下属,也不停中层提出的修改意见,那么仅凭一人之力,这间公司或许离倒闭也不远了吧。

亲爱的读者们,民主不是一件小事,别把它当做一个笑话来讲,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社会的改变只是从你对孩子自由精神的小小改造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