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幼儿教育之打怪十八式(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8600000012

第12章 第十二招:做大自然的好孩子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旁边,而你却在玩手机。一块块或大或小发热的荧光屏幕,用2048×1536的分辨率,把你的孩子和这个真实的世界分割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瓶底儿似的眼镜和陌生又麻木的脸。

他知道每年全球热带雨林流失面积增加2101平方公里吗?他知道全球变暖正在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吗?他知道我们的河流受到污染,我们在吃转基因的豆子吗?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里,然而我们的孩子却全然不知。家长们给孩子打造了一个水晶的温房,让阳光折射进来,一切看上去都是温暖而美好的样子。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孤独的对着电脑,从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认识自然,了解撸啊撸的每一个人物特点,在魔兽世界里打出一个漂亮的分数。

当他们的朋友用手机滑动就可以被跟进每一条新的信息时,他们又和一大堆枯燥无味的二进制代码有什么区别呢?也许他们也曾经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但是那是你百般呵护的国外人造游泳池之旅?是拿着不属于自己的钱在香港的一掷千金?还是老师带着走马观花的动物园一日游?

他们对于自然、生物的认识,也许最深刻的就是我们教科书里那点儿可怜过时的东西了——而更糟糕的是,高考一年以后,大多数人还是忘的一干二净。

那么,我们要怎么教我们的孩子去认识自然呢?也许你忙的团团转,根本没时间带孩子去看看自然,更何况,除了动物园和夏令营,我们好像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让我们的孩子去接触自然了。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呢?

其实,自然并不仅仅存在于雨林和沙漠之中啊。让孩子们认识一颗种子的发芽,一只蝌蚪变成青蛙,看看小狗怎样生产,不是能够让他们更加生动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以一颗更加敏感和包容的心去融入这个世界的好办法吗?

城市的孩子大多数对自然的了解都来自那几本可怜的彩色教科书或者枯燥的音像资料,他们对农副产品是怎么来的却了解的有限。因此,当我第一次把我“农业革命”的想法告诉孩子们之后,孩子们变得非常雀跃。

甜甜想种一颗大西瓜,因为她最爱吃西瓜,而娟娟想要吃玉米,于是提议大家一起种植玉米。而象象则建议我们一起种葡萄,她说家里有一株葡萄苗。

显然,无论是我教室里一个小小的阳台,还是你家门口有限的绿地,都不能满足孩子无限的想象。为了吃西瓜非要种西瓜看起来挺傻,我们真的要放弃吗?

当我提醒孩子们观察自然,认识农作物的季节性因素,并且考虑一下我们有限的空间时,孩子们显然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不过短短的一夜,几乎每个孩子都回家咨询了大人的意见,甚至有人一转眼成了一个农作物的小专家。

当甜甜一本正经的站在台前对大家进行了5分钟的农作物科普讲座之后,我知道第一步让孩子们认识自然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几乎每个孩子都关注到了农作物植株大小的问题和种植面积的协调,甚至还有细心的孩子对面积进行了粗略的计算和估计。

甜甜告诉大家,毛豆的不会长的太高大,她看到邻居在自己家对面种了一排,昨天仔细的问了邻居种植的方法,并且还要到了种子呢。而乐乐推荐种菠菜,因为种子店的老板说菠菜适合在春天和秋天种植,而且波菜很矮,适合在阳台上种植。如果我们种植了菠菜,那么很快就能一起喝上菠菜汤了呢。

通过亲身的农村体验,找有经验的人询问,和父母一起上网查等方式,孩子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开始积极的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看到孩子的积极性高涨,我也把植物园在教室的阳台上建立了起来。可是应该怎么耕种呢?我们缺少田地,如果一味种在花盆里或者随处可见的塑料盒子里,这些东西和家里随便乱种的花花草草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时候,我和孩子又来了一次“在回收废物利用革命”。孩子们从家里搜寻到了各种各样的废物。一只红色的旧灯笼、一个有蓝色花边的蛋糕盒、一个放置红酒的旧木箱子、不要的易拉罐、破了的皮球、丢了轮子的玩具火车……大家发挥创意,从家里搜出来个各种要被束之高阁的废品。

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我和孩子们一起让蚕豆在蛋糕盒子里安了家,让香菜在酒盒子里晒着太阳,各种球类形态各异,小火车也变成了“韭菜号”。孩子们纷纷表示,原来用不着的废品有这么漂亮的时刻,资源的利用只要发挥自己的创意,是没什么不可能的。

地球的资源如此宝贵,又容得下多少代人孜孜不倦的浪费呢?如果节俭和在回收不从娃娃抓起,我才不要相信这些孩子还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有趣的认识自然,我还把豆苗种子被遮光纸包围的瓶子里,在瓶身上开口,与管子或其他饮料瓶子想链接,组合成迷宫。过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观察到豆苗在黑暗中摸索光明。同时,我还种了有大力气的豆芽,无土栽培芋头等等方法勾起孩子们的注意力。

种下去的种子如同是播种的希望,豆苗能顺利爬出来吗?韭菜怎么还不发芽?黄瓜需要搭个架子吗?蚕豆花那么弱小,怎么才能结出饱满的豆子?无数问好在孩子的小脑瓜里打着转,让他们每天都迫不及待的奔向自己的小植物。

“苏老师,我的土豆开的花竟然是白色的!”“苏老师我搭的架子黄瓜腾不爬,它爬到筷子上去了!”“苏老师,我能给大家讲讲我的小西红柿吗?我每天都画了它的样子!”

孩子们纷纷自觉的做出了记录,有的人画画,有的人做笔记,还有的人凭借自己的记忆力。总之,大家都不断的和身边的老师,家人,朋友,分享着自己小小的耕作,争先恐后,不肯有半天的懈怠。我们甚至还对植物做了测量,孩子们也学会了用尺子,用称这些和测量有关的测量工具。

几个月后,我们的农业作坊获得了大获全胜。孩子们带着自己胜利的果实回家,有人做了菠菜汤,有人做了煮毛豆,还有韭菜炒鸡蛋,清炒豆苗等等。大家把拍摄的相片贴在墙上,似乎有了非常深刻的记忆。然而广阔乡间大有作为,我又趁热打铁的带着孩子们去了近郊的农田,亲自看看农民的种植活动,让孩子们跟不一样的人群打打交道,聊聊农作物一年几熟这样的话题,也能够理解“粒粒皆辛苦”的付出。

在这场认识自然的漫长历程里,每个孩子都用真心换来了让自己满意的果实,他们每天都会凑在一起,煞有介事的分享着“今天是谁照顾的小植物,是怎么照料的,植物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他们变成了一个个热爱自然的环保主义,再也不忍心肆意破坏路边的一花一草,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孕育着生命,而且成长不易,他们也不会随便弄坏玩具并且丢弃,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件物品也许都能够变成一个新的宝贝。

他们变得更加亲切、自然,也在合作中学习到了更多与人接触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他们知道不去咒骂不小心碰坏了豆角的小朋友,因为他们也看到他曾经的努力和倾注的爱,他们也会一起共度难关,帮没来的小朋友浇水,因为他们知道所有人都一样珍视着劳动的成果。

作为家长的你,也许没有一间教室,没有30多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但是你有更漂亮和宽敞的阳台,和比我更加有创意的头脑;也许你没有那么多的废物可以利用,可是你一定有更好的条件带孩子去看看这个世界。

你希望他/她自然、诚实又正直的成长,就应该带他/她去看看这个世界最本来的面目。带他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观察一下,也许小小的感动种植在心里,能够长成最漂亮可靠的树木。

也许你很忙,没有耐心,也许你觉得这些都是一些无聊的把戏,但是,你能想象孩子的心里如果只装着成绩、名次、权利、名誉等空虚的话题,而没有任何时间去想想他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的可怕场景吗?等到孩子真的变成了这样,他的人生观也许已经形成,那么,面对他的又是多么孤独和黑暗的一个世界呢?

我们常常在设想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那又有什么理由,把我们的孩子囚禁在一个不到一斤种的ipad和手机游戏里呢?他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力量,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原本应该拥有的力量呢?

也许我的办法只是冰山的一角,不过是一个老师成功的简单案例而已,我相信,在“做自然的孩子”这一课里,你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和更具趣味性的方法去吧“无聊现实”击败的方法。

去阳台大喊一声:“现代生活去死吧,我们要过的更天然。”然后把窗户关好(防止邻居不满意高空掷物发泄不满),好好睡一觉。明天,请以一颗自然的心和你的孩子去探索自然。要知道,你的耐心和帮助,是他成长的最好助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