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职场妈妈的第一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4700000025

第25章 职场妈妈养孩子:合作比话语权更重要

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怎么会写出这么鸡汤味道浓郁的内容。我向来认为,新妈妈需要的不仅仅是正能量,有时只是需要一个宣泄负能量的情感出口而已。这大概也是我的上篇文章《比婚姻更考验女人的,是跟他生个孩子》被很多网站竞相转载阅读量动辄一天就几万的原因。

但是,鸡汤之所以流行,的确是因为其中有营养,至于读者有没有吸收,那不是鸡汤的问题。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刻意为了标榜为高大上,而的确,是我这一年多以来,跌跌撞撞,甚至有时伤人伤己的教训总结。

众所周知,被成为职场妈妈,是因为我们一天中的主要精力,或者说一半的时间,一定是没法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个定义,决定了我们,必须合作。

但是,这样简单的道理,我花了1年多的时间,才慢慢明白过来。

和我先生结婚以后有孩子以前,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依然是二人世界的格局,依然是大家各自保有独立的精神空间和社交圈。我并不认为,那本结婚证,对我们的生活,或者说,对我的生活,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我和我的先生,依然把绝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加班,休息,看电影,看书,写日记。

但从我怀孕开始,这种二人独立空间彼此尊重的家庭关系突然间就被打破。之所以说,突然,是我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或者说,我压根都不知道,一个突然到来的老人,不管是婆婆,还是我自己的妈妈,对我来说意味这什么。

其实,怀孕以后,生孩子之前,我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意识到。我原本是不打算请任何一方的老人提前过来的,我觉得自己可以上班照顾自己两不误。但是,孕早期强烈的妊娠反应,让我连自己做饭这样一个基本的事情都无法完全靠自己完成,不得已下,请了婆婆过来。

孕期长达10个月的时间,我和婆婆,没有任何的不愉快,虽然之前因为她一直在老家的缘故,我们接触的非常少,仅限于逢年过年回去一趟或者更多的是电话里的日常交流,但是我们依然相处的非常融洽。我非常感激她能来照顾孕吐反应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的我,我也清楚,如果不是她的照顾,我大概无法继续上班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一点,我们都是非常正常的婆媳,我应该不算非常难相处的恶媳妇,她也绝对不算很苛刻的坏婆婆,否则大家不会愉快的相处半年多的时间。

但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几乎是从第一天开始,就育儿观点的不同,我们两个人,就无比频繁的争吵。这种争吵,非常伤人,因为每次的起因都是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两个人的立场就真的是差异非常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非常不夸张的说,就像我信耶稣她信菩萨这么夸张。更要命的是,我们都对自己的观点像信仰一样的深信不疑。举个栗子,我把母乳喂养作为孩子出生第一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自己小时候是喝母乳,我们家亲戚的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婆婆家是名副其实的奶粉世家,她自己的两个儿子,她的带过的孙女,她周围的亲戚,几乎没有吃过母乳的,所以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奶粉最好。

这种原则性的问题,我丝毫不肯让步,我认为,我是孩子的母亲,我有权利完成哺乳动物的本能,或者说,容器长在我身上,我不认为产量够不够会有人比我更清楚,况且我认为这个问题,对孩子非常重要;我的婆婆,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她也认为,她带过了2个儿子,1个孙女,在吃什么的方面,她绝对比我有经验,所以,不管是出于我是媳妇她是老人的角度,还是出于带孩子经验3:0的角度,她都应该有绝对的话语权。

初为人母,爱子心切,原本就性格耿直的我,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打着捍卫新妈妈话语权的旗号,理直气壮的用生硬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生硬,让我婆婆非常受伤,一方面,她绝对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她觉得从湖南老家千里迢迢跑到广州帮我带孩子,我居然还不听她的。大概很多中国家庭都是如此,不听老人的话,就等于不孝顺。我对她育儿观点的不认同,越来越超过对她帮我带孩子的感激。

这样的代价,就是两败俱伤。我在月子里,流过的眼泪,大概比生孩子之前累计的所有次数还多,我婆婆亦委屈难过,觉得本该是晚年享清福的时候,结果不得不和我这个叛逆又强势的媳妇相处。

强势,这个词,在生孩子之前,是与我关系不大的。但是做了妈妈的人,真的是会在强势起来,因为你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样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样天生的保护感,足以让任何一个之前性格非常温顺的小姑娘在一夜之间,强势起来。

我前所未有的渴望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因为我是他的妈妈,但有时我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因为我是一个职场妈妈,我没办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能独立完成抚养小孩的任务,只要我去上一天班,我就需要婆婆的帮助,只要我需要帮助,我就必须得与她合作。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老人帮你带孩子,但同时又尊重你的话语权。这样的情况,真的是理想化。

也在网上看到一些教育专家说,要温柔的坚持。这个理论听起来真心特别美好,但实践起来,也真心困难。有时,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不温柔的表现。

所以,思虑再三,与其说温柔的坚持,不如说诚心的合作。合作这个词,听起来很官方,很假,甚至很做作。有人会说至于吗,带个孩子而已,有必要上升到带团队的高度吗?

我觉得,至于。合作,意味着,妥协。是的,在无关紧要的非原则问题上妥协,为的是能够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适度的坚持。如果处处讲话语权,大事小事都要按照自己的育儿理念,那家庭矛盾肯定是要升级的。即便是保姆,也不可能完全执行你的意思,更可况你上班后看不到的时间根本无法掌控。

我处理的最糟糕的时候,是我一下班,就开始事无巨细的问宝宝的起居情况,看到婆婆给宝把尿什么的我就会立刻阻止。这样搞的自己非常累,上班像打仗一样,回到家又要开始另一场战争。当然,这样的状态,作为婆婆也很难接受。有一次她甚至直接跟我说,我觉得你上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轻松些。

也是这句话,彻底的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在想,比起新妈妈的话语权,比起自己所谓科学育儿的理念,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也是从那一天,我从初为人母有点紧张的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到开始动摇自己在小事情的话语权,最后,我总结出一套经验,我婆婆带孩子的时候,无论怎么不合我的理念,我都忍住不吭声,我带孩子的时候,如果婆婆觉得我不合她的理念,我也尽量不去反驳。我尽量多看婆婆带孩子的优点,比如比保姆放心啊,比如她做饭的确比我好吃啊。合作,意味着妥协,包容,磨合。

这不是委屈的忍受,是真正想开了的豁达。

从月子里两天一小吵,3天一大吵的紧张婆媳关系,到我上班后经常一触即发的科学育儿与经验育儿的PK,如今孩子1岁多,我们基本还算融洽的家庭关系,我走了太多的弯路,伤自己,更伤害老人,也许孩子也在我们的争吵中受到了负面情绪的影响。

好在,这样说起来非常简单的道理,我却为此流了数不清的眼泪,委屈,痛苦,自责,内疚,纠结。

带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合作,比话语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