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再不理财就晚了
42948500000015

第15章 你适合怎样的养老方式?

你有没有想过退休以后的生活?别告诉我你没有。生活于现代都市中,人们每天像陀螺般地工作、学习,很少有时间停下来享受宁静安谧的时刻。谁都不是天生的“受累狂”,只是生活的重担,逼迫我们一刻也不能停下脚步,否则就可能会被生活所淘汰。

“一切为了美好的明天”,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心声。而所谓的明天,其中的一段时间指的就是退休之后的老年生活。

以下是一位网友憧憬的退休后生活:

“在某个城市的远郊,我和老伴有一个房子,房子边上有一个平静的港湾。面对港湾的大厅有落地的玻璃窗,透过窗户我们能看到清静的沙滩,吹来的海风撩起落地的窗帘。房子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种着姹紫嫣红的花,夕阳照到院子和大厅里,异常美丽。房子里有大大的厨房,我和老伴可以早上去买新鲜的面包和蔬菜,烹饪自己喜欢的美食。我和老伴最好有三个孩子,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洲,这样我们随时都有理由去看他们,去看世界? ?”

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多么惬意、自得其乐的老年生活,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诗人海子那首著名的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枠。

远郊的海滩,风景、气候宜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吵闹,重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不愧是理想的养老之地。但是,并非每位老年人都有幸在此养老,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老年人都愿意如此养老,或许,有人依然留恋城市的繁华,有人喜欢“四世同堂”般的家庭氛围? ?

总之,养老方式不止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那条出路”。

1.家庭养老

这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养老模式,时至今日,仍然被普遍使用,主要流行于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一般来说,主要是儿子、女儿或侄子等亲属),对其提供赡养服务。

这种模式,适合那些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而且子女又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有适当的闲暇时间,有精力和意愿照顾父母的老年人。

其优点是,舒适度比较高,且成本低,不过,在子女的上班时间或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一旦发生意外,家人和邻居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耽误救治时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对养老福利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老年人仍然居住在家中,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

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另外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这种模式适合那些有一定自理能力,不愿意离开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却没有子女提供照顾,或者即使有子女,子女无暇照顾的老年人。

其优点显而易见,老年人可以居住在自己家中,享受自由和隐私安全。此外,在一些需要帮助的事情上,诸如吃饭、就医、维修等,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尽可能得到方便。

3.机构养老

所谓机构养老,指的是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养老院是最典型的养老机构,此外,还有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只要定时交纳规定的费用,老年人就能获得护理、食宿和照料。

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供人们选择的养老院种类也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经济实惠但舒适度一般的公立养老院,也可选择费用较高却更为舒适的私立中高档养老院。

无论何种养老院,老年人的安全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遇到突发事故时,还会有人及时将其送往医院。

尤其在一些提供24小时护理的养老院,更是可以获得专人照看的“私人保姆”。

4.高级养老社区养老

这是一种在国外普遍流行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入住到养老社区,可以获得从最初的退休享乐到最后的临终关怀的一站式终生退休养老服务。

养老社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集居住、饮食、健身、医疗、康复、学习、交友、娱乐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老年社会。在这里养老,老年人会快乐优雅地老去,让生命更有尊严。

一般来说,服务层次与收费水平往往成正比,在养老社区养老,需要缴纳数额不菲的“会员费”,或者买断养老专用产权房。

面对养老社区的高门槛,大部分的老年人,只能站在门外望一望,却无力抬脚迈入门槛之内。

5.“候鸟式”养老

这是近年来悄然盛行的一种养老模式。随着季节的变化,老年人如同候鸟一样,转换到不同的地方,冬天可以选择去温暖舒适的南方,夏天到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因为吃住都在养老院,消费水平比单纯旅游便宜得多。

同时,根据不同的老年人需求,异地养老的时间极其灵活,短则十几天,长则两三个月。在老年人外出游玩时,相关服务机构还会派出医务人员跟随“保驾护航”。

不言而喻,这可能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只不过限于经济实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非每位老年人都适合。

总之,每种养老模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在下表中更容易区分,以方便人们参考和选择:

无论想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都是个人自由,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建议把握平衡原则。首先,要算算经济账,看看自己的退休工资有多少;其次,再看看家庭可以承受的消费范围;另外,老年人还要清楚自己的需要,是否与子女的现实情况相平衡。

只有让各方面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老年人才能够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