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42944600000043

第43章 超级球星的“越位”权

1976年的欧洲杯决赛,前西德队和捷克队最后用点球大战来决胜负。前西德队不了解规则,赛前以为如果战平了会加赛一场,所以没做准备,派哪五个人上去踢很费了番功夫,观众都等得不耐烦了,开始嘘他们。拟定点球手名单的不是主教练绍恩,而是队长贝肯鲍尔,门将迈耶自告奋勇,说要是没人愿意踢,自己想试试。但贝肯鲍尔没同意,在五人名单里派上赫内斯,也就是现在的拜仁监事会主席,结果赫内斯踢失点球,捷克的帕年卡罚进勺子,前西德队痛失冠军。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有时候,超级球星在球队中的权力和地位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不只是场上的灵魂,还可以代替主教练或老板做很多决定。那么,他们能拍板谁当教练吗?

马蒂诺拜错山头

2013年夏天,阿根廷人马蒂诺出人意料地成了巴萨主教练,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很多媒体推测,巴萨主席罗塞尔请他当主教练,是受到梅西的影响。因为他和梅西都来自阿根廷的罗萨里奥,而且他踢球时被梅西父亲当做偶像。起初马蒂诺自己也这么想,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感谢梅西父子推荐自己。不过,马蒂诺可能“拜错山头”了,因为梅西很快就予以否认,说:“我和马蒂诺不认识,对他的执教能力了解不多。”

梅西当然得这么说,这符合他低调的个性,也遵循了不干涉俱乐部事务的“政治正确”。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罗塞尔在权衡人选时一定考虑到了梅西的态度。梅西是当今头号球星,在更衣室里有强大话语权,在梅西无所谓的教练和梅西容易亲近的教练之间,罗塞尔肯定倾向后者。不只是足球领域,篮球领域也是如此,在菲尔·杰克逊走后,湖人选择新教练无法不考虑科比的意见。

想签我得先聘我大舅子

马蒂诺到底是不是梅西钦定的,先不下结论。来回顾下历史,看看有没有球星亲自指定教练的例子呢?巴萨历史上就有先例,主角是传奇球星库巴拉。现在的球迷熟悉的是梅西、小罗,阅历多些的,知道从前的里瓦尔多,劳德鲁普,对库巴拉或许会感到陌生,但这位球星在巴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巴萨百年庆典时,他被评为最佳球员,赛场内外都留下好多传奇,一代一代地流传到今天。

库巴拉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为了逃兵役,去了父亲的故乡捷克,随后加入著名球队布拉迪斯拉发。主教练道奇克很欣赏他,把自己妹妹嫁给他。1949年,库巴拉和家人一起逃出匈牙利。他组织了一支球队,成员基本都是东欧难民,四处踢比赛挣钱。这个队来到西班牙,跟皇马、西班牙国家队等踢了比赛。库巴拉很快打动了巴萨和皇马,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皇马开出一份非常诱人的合同,库巴拉挺满意薪水,但提出要求,得让自己的大舅子道奇克当主教练。这个要求让皇马很不高兴,可皇马又清楚库巴拉的能耐,不愿放弃,于是让库巴拉考虑几天。

库巴拉随后跟巴萨名宿萨米蒂尔见了面。库巴拉很爱喝酒,用前巴萨主席劳德特的话说,见到什么就喝什么。萨米蒂尔把喝了很多酒的库巴拉带到火车站,搭上开往巴塞罗那的火车。在火车上,库巴拉突然对萨米蒂尔说:“这是去马德里,对吧?”萨米蒂尔回答:“肯定是啊。”库巴拉可能醒了一些酒,说:“可路牌上写的是巴塞罗那。”萨米蒂尔说:“别担心,现在咱们就去这家俱乐部。”他就是这么把巴萨史上的最伟大球星带来的。

到了巴塞罗那后,库巴拉很快跟巴萨签约。他和巴萨主席奥古斯汀·蒙塔尔一起坐下来,准备谈合同的最终条款,这时库巴拉从口袋拿出一张纸,也就是皇马提供的合同复印件,说:“我要这个。”蒙塔尔同意了,库巴拉成了当时巴萨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球员。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巴萨同意由道奇克出任主教练,库巴拉的大舅子同样挣得不少,收入在队内排第二。

拉莫斯演砸了

巴萨有过球员指定主教练的事迹,那巴萨的对手皇马有没有呢?可能也有。

2008~2009赛季,因为战绩不佳,皇马炒了主教练舒斯特尔,然后请来赋闲在家的拉莫斯。一般人认为,拉莫斯的资历很难打动皇马,所以许多媒体推测,当时的队长和旗帜人物劳尔发挥了作用。

劳尔本人没有回避这个问题,透露说拉莫斯没离开热刺时,自己就和经纪人一起跟拉莫斯见了面。“四个月前,胡安德(也就是拉莫斯)和我一起吃了顿饭,还有卡瓦哈尔,我们共同的经纪人。因为我喜欢英国足球,我让胡安德给我讲讲他在热刺和英超的体验。他是一个完全属于足球的人,和他谈话我很荣幸。后来发生了一连串事情,他被热刺解雇,然后皇马对他感兴趣。因为我们的经纪人是同一个人。”

但拉莫斯确实如人们预计的那样无法带好皇马,尽管他得到了队长劳尔等老将的支持。按照记者巴拉格的说法,拉莫斯看出皇马球员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卡纳瓦罗、海因策和劳尔等经验丰富的球员,需要得到鼓励,他带队后一度有了起色,缩小了跟巴萨的差距,劳尔也超越斯蒂法诺,成为皇马史上最佳射手。但2∶6输给巴萨后,皇马溃不成军,赛季末五连败,拉莫斯走人已是定局,在皇马,他完全失败了,之后便从主流舞台消失。

贝皇操权柄

论在球队中的影响力,库巴拉和劳尔都还无法和球员时代的贝肯鲍尔相提并论,在钦定主教练这方面,也不如贝肯鲍尔那么明目张胆,当年贝肯鲍尔不止一次出过手。

1970年,拜仁老板诺伊德克决定换帅,叫商业经理施旺找个新教练。施旺是贝肯鲍尔的经纪人,所以他又去问当时才25岁的贝肯鲍尔,贝肯鲍尔提到了国家队助理教练拉特克。

贝肯鲍尔早就入选了国家队,所以比较熟悉拉特克,也清楚国家队的论资排队现象:主教练卸任后,助手们依次接替上来。比如赫尔贝格卸任后,助手绍恩将接替他成为主教练,像拉特克那样排位靠后的助教,得等上好多年才能当上国家队的主教练。

贝肯鲍尔后来回忆,当时自己把拉特克的地位看得很明白,猜出来他心有不甘,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难道你真的想在德国足协里干一辈子?难道不想大干一场?不想创造辉煌事业,多赚些钱?”拉特克听了这话挺惊讶,说自己要仔细想想,几周后他告诉贝肯鲍尔:“我可以干。”

那会儿除了贝肯鲍尔,拜仁球员中几乎没人认识拉特克,有人便不把他放在眼里,说:“谁当教练都一样,因为队里有迈耶、穆勒和贝肯鲍尔,打打电话就可以训练他们。”但拉特克对拜仁的影响太大了,比如说,有两个年轻人追随他加盟了拜仁——布莱特纳和乌利·赫内斯。前者是一代传奇,后来在皇马踢过球,1974年世界杯决赛,他为当时的西德队罚进点球,吹响反攻的号角;后者退役后当上拜仁总经理,掌舵30年,亲手建立起了拜仁帝国,现在是拜仁监事会主席。拉特克自己也富有才干,业绩斐然。他带领拜仁第一次夺得德甲冠军,并且实现三连冠,还拿了一座冠军杯。但后来他跟贝肯鲍尔起了矛盾,导致贝肯鲍尔又一次出手钦定主教练。

两人的矛盾跟赫内斯有关。按贝肯鲍尔的说法,赫内斯觉得贝肯鲍尔不想让自己飞黄腾达,去跟教练拉特克和布莱特纳组成了一个阴谋同盟,一起反对贝肯鲍尔、穆勒和迈耶。贝肯鲍尔在自传里说,当时拉特克,赫内斯和布莱特纳,相互用“神秘眼光”来交流,自己看出他们没安好心——也就是说,贝肯鲍尔请来的教练,现在居然跟自己对着干。

贝肯鲍尔是何许人也,岂会束手就擒,而且施旺站在他这一边,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拉特克走人。按照拉特克的回忆,他对主席诺伊德克说“我们需要改变”,得到的答复竟是“说得对,你被解雇了。”解雇拉特克后,贝肯鲍尔提议请自己在国青队时的教练克拉默来执教拜仁,克拉默还是他结婚时的证婚人。这个选择很成功,克拉默带领他们夺得1975年和1976年的冠军杯。

回望这三个案例,会有一个感觉:不同年代的足球,差别很大。现在足球的商业化程度决定了从科学训练到用人到换帅,都比从前正规许多。库巴拉那样的英雄事迹很难重现,“不让我大舅子当教练,我就不签约,”这种草莽行为,现在完全不会被豪门接受。但另一方面,因为博斯曼法案等因素,超级球星仍然有巨大影响力,在帅位更迭时有强大话语权,所以,梅西和马蒂诺之间的关系,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