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42944600000013

第13章 一个国家,两个联赛

2013年7月,执教印度国家队的荷兰人维姆公开抱怨,酝酿中的印度超级联赛跟现有的印度联赛争夺球员,对国家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几位国脚跟新的超级联赛签了合同后,老联赛的俱乐部就不跟他们签约。之后维姆公布国家队新一期集训名单时,放弃了跟印度超级联赛签约的国脚,因为他们还没找到跟自己签约的俱乐部,没法正常训练,状态保证不了,维姆只好忍痛割爱。

你可能奇怪,这些球员既然已经跟超级联赛签约了,那踢超级联赛不就得了?如果超级联赛还没开始,那等一阵不就得了?干嘛还得给自己找东家,非得参加老联赛?这得从头说起。

商机孕育新联赛

发起和组织印度超级联赛的有三家公司:一个是印度信实集团,他们是印度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私营企业,入选过《财富》全球500强,老板安巴尼拥有一支板球队;一个是印度星电视台,或者叫印度星空传媒,默多克是他们的大股东;还有一个就是著名的国际管理集团,这家跨国公司从事体育产业,在中国就有业务,从前承包过中国甲A,现在有中超的部分商务开发权。

国际管理集团和信实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获得了印度足协的许可,来运营印度超级联赛。这几家公司算得上是强强联合,有句话叫“无利不起早”,他们出钱出力,肯定是看到了印度足球的商机。印度人最喜欢板球,板球超级联赛的平均年薪比英超还高,总收入达到100亿人民币,生意做得很不错。而足球在印度的流行程度,仅次于板球,虽然水平低,但市场潜力大。信实集团总裁的妻子讲:“印度足球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足球有可能在商业上大获成功。”

也就是说,这个印度超级联赛,钱味挺浓,一些规定完全是营销手段,不太符合足球本身的套路。比如说,要求每个队必须得有一个大牌。超级联赛宣称已经签下了几位巨星和名帅,球星有前曼联前锋约克和萨哈,在阿森纳踢过的永贝里和皮雷,还有已经退役的阿根廷前锋克雷斯波,教练有达格利什、德塞利和舒梅切尔,都是大名鼎鼎。这个架势让你想起什么了?对,早期的日本J联赛,也是一大拨过期的世界级明星蜂拥而来。

但这个超级联赛雷声大雨点小,进展太慢。本来是想在2014年1月开幕,但因为跟老联赛日程有冲突,而且有的城市没搞定球场,所以推迟了大半年。赛制也不太正规:设8个参赛队,只踢三个月。每个队是22个球员,12名本土球员加10名外援。对外援,尤其是那些已经退役的大牌球星来说,踢三个月没什么,踢完了,把钱揣进腰包就走了,大不了就当是来健身加度假。印度本土球员不能一年只踢三个月,而且这个联赛2014年9月才开始,所以还离不开老的印度联赛。老联赛有14个队,赛程是从当年10月份踢到第二年的5月份。

这个老的印度联赛,很排斥还没开始的超级联赛,因为观众和赞助商要是都去超级联赛了,那自己怎么办?一些球员跟超级联赛签约后,老联赛的俱乐部就不给他们合同。2013年9月份的时候,有7名印度国脚没有合同,于是有了本节开篇提到的那一幕,维姆只能放弃这些国脚。

久远的历史

说起这个老联赛,历史也不长,是2007年成立的(之前也有联赛,2007年进行了改革),跟中国足球的一位故人有关,就是当时执教印度国家队的英国人霍顿。老联赛时间不长,但其中一些球队已经成立100多年了。印度足球历史悠久,有过自己的辉煌。

1854年,印度举行了第一场足球比赛;1872年,印度成立了第一家足球俱乐部。跟许多殖民地国家一样,作为弱势民族的印度人,在足球比赛上寄托了民族情感。比如在1911年,巴甘莫哈队2∶1战胜东约克郡军团队,成了第一支夺得印度足协杯的印度人球队。在这之前,英国人的球队一直包揽印度足协杯,当时报纸这样写道:“这场胜利,令每一个印度人充满欣喜和自豪。因为这表明,吃大米长大、疟疾缠身、赤足上阵的人,可以战胜吃牛肉长大、力大无穷、装备精良的约翰牛。”除了本土球队取得的成绩,一些印度球员还去欧洲踢球,最有名的叫萨利姆,他在苏格兰豪门凯尔特人效力过。

因为起步早和传播广的关系,印度足球一度领先全亚洲,曾是亚洲最强的队。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时,他们只踢了一场,但跟法国队杀得难解难分,好多印度球员是光着脚踢,最后遗憾地输了,有两个点球没踢进。奥运会结束后,国际足联颁发规定,球员上场比赛必须得穿鞋。一种说法是,因为这条规定,印度退出了1950年巴西世界杯,尽管当时他们已经获得参赛权。其实不是这样,按照当时印度国家队队长马纳的说法,编造这个谣言是为了掩饰印度足协的糊涂。真实原因是印度足协不知道世界杯的地位,他们更在乎参加奥运会,觉得世界杯没什么意思;另外缺少集训时间,抽调球员和组建球队都比较费事,经费也紧张,主办地巴西太远了,得越过半个地球,国际足球会报销一多半差旅费,但印度足协还是觉得太贵。就这样,印度队错过了参加世界杯的机会,现在他们想踢亚洲杯都难,更别提世界杯了。

传奇拉希姆

接下来的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从这届大赛起,一位传奇人物开始执教印度国家队,他就是公认的印度足坛的最伟大教练拉希姆。印度足球的鼎盛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62年,也就是拉希姆去世的前一年。

新德里亚运会,许多印度球员还是光着脚踢球,在拉希姆的率领下夺得金牌。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拉希姆被架空了,结果球队成绩很差,1∶10惨败给南斯拉夫,虽然战绩糟糕,但印度足球在这届奥运会上有两个收获:一是拉希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从此可以大施拳脚,别人指手画脚,结果球队输得很惨,那只能让拉希姆说了算,没他不行;二是拉希姆好学、善于思考,他在现场观摩了金牌得主匈牙利队的比赛,感受到匈牙利队让人耳目一新的革命性打法,找到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之后他就采用了“希代古提式”的中锋回撤战术。

拉希姆的足球思想非常超前,印度队的踢法得到过当时国际足联主席、英国人劳斯的称赞。此外,他的战绩也不错:1954年的马尼拉亚运会,印度队获得亚军;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他们获得第四名,战胜了东道主;1962年的雅加达亚运会,拉希姆带队打进决赛。决赛前夜,他和队员睡不着,都半夜了,还在亚运村里散步。拉希姆一向含蓄、沉稳,这回也不低调了,他对球员说:“明天,我要你们给我一份礼物,拿下金牌。”球员们果然做到了。

夺得亚运会金牌后不到一年,拉希姆就因癌症去世,印度足球慢慢衰落了。2013年的南亚杯决赛,他们居然输给了阿富汗,国内媒体一片抨击声。

2013年6月,中国国家队1∶5输给了泰国青年队。印度媒体也注意到了这场惨败,他们杜撰说,印度足协已经喊出口号,要在三到五年时间里超过中国足球。后来印度足协官员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澄清了,说我们从来没提过这个口号,这个口号很蠢,不符合实际。中国足球仍然比印度足球先进许多,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中国和印度有很多共同点: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大,都有古老的文明,也都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快,都是金砖四国的成员。但两国的发展模式非常不同,形成了对比。哪个更有优越性,哪个更有前途,不时成为学者和媒体的热议话题。但说到印度足球,还是先等着他们把超级联赛折腾起来吧,先拿个亚冠再说吧,至少在未来几年,我们的中超还会远远领先他们,光是亚冠得主广州恒大就够他们仰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