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练党性的熔炉
42835600000007

第7章 政治运动

1956年至1966年,这十年间,长治市委党校处在发展时期。在长治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党校其他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党校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长治市委党校和全国一样,在“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不可避免地受到“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的冲击,使得校党委不得不集中相当大的精力去参与历次政治运动。

一、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这是我们党发动群众向党提批评建议,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市委党校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于5月份进行了动员,开始了整风运动。全校教职工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明确目的;联系实际,揭发问题;进行辩论,弄清是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总结。在整风中采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形式给领导提意见。虽然方法有些不妥,但运动初期的发展还是较正常的,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都对自身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及表现进行了清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57年6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当时,就全国的形势看,开展“反右”斗争是很必要的,但遗憾的是这场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7月份,市委党校抽调三分之二的人员(主要是教师和各处室领导)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分别下到各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参加反“右派”的斗争。由于大部分教学人员下厂下乡搞运动,1957年党校停课一年。整个反右斗争一直持续到1958年6月结束。在这次运动中,市委党校受当时大气候的影响,也曾错误地把一些同志思想上的某些错误认识和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当做“右派言行”进行批判,伤害了一些同志。另外还对一名同志进行了错误的定性处理,虽未打成右派,但按“思想极右”作了组织结论,给这一同志造成了不幸。这次运动虽然是必要的,但由于犯了扩大化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受到破坏。由于党校的同志下去搞运动大都是运动的领导和骨干,因此也损害了党校干部的形象,使党校建设和教学工作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大跃进”运动

195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了工作会议,讨论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重申了1949年建国以后“不断革命”的理论,要求来一个技术革命,要在15年内赶上或超过英国。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再次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提出苦战三年使大部分地区面貌基本改观的号召。会议之后,党内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思想迅速发展,在农村很快形成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积肥等群众运动,实际上农村“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1958年下半年党校基本上以“大跃进精神”培训了一批干部,学员在校期间,抽出一定时间下乡参加劳动,深翻土地。学习班结束后,党校大部分同志都下乡、下厂大炼钢铁。当时有的同志对党校教师大炼钢铁不理解,马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已成为不少同志的一种信条。“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不仅冲击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正常工作秩序,助长了“浮夸风”、“共产风”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也使得“左”的思想倾向在党内进一步发展。由于党中央、毛主席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纠正,才使得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反右倾”运动

1959年9月至12月,根据党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市委党校一方面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反右倾斗争”。按照学习文件,大鸣大放;专题辩论,重点批判;个人检查;思想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由于“左”的思想指导,运动中对一些敢于实事求是反映情况的教师和干部进行了不恰当的批判和斗争。例如,当时错误地对马玉祥同志大小会批判达8次之多,并扣上“右倾主义”的帽子。另一方面,在农村生产队长轮训班的教学中,贯彻了“反右倾”的指导思想,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就全党来讲,这次“反右倾斗争”,再一次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经济上打断了纠“左”的进程,使“左”的错误在党内又有所发展。

四、“新三反”运动

1960年初到四五月间,市委党校根据党中央和省、市委指示精神,开展了反官僚主义、反浪费、反贪污的“新三反”运动。重点清查了财务、食堂的账簿和库房,同时教职工人人对照检查、人人过关。在运动中“无限上纲”的倾向实际上有所抬头。这次运动虽然大家受到了教育,思想上也有一定的收获,但由于它仍然没有摆脱“左”的思想影响,所以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五、整风学习运动

1961年上半年,市委党校根据市委的部署,开展了整风学习运动,其内容是贯彻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贯彻“十二条”的决定以及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神。这次整风学习,提高了干部理论和政策水平,改进了作风。党校的教师和干部同在校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团结一致贯彻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于指导思想是端正的,因此对于抑制党内“左”的错误思想的滋长和蔓延,对于战胜三年自然灾害以及苏联背信弃义“撤专家”带来的严重困难,对于完成党校教学和其他各项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新五反”运动

1963年3月至7月,根据市委的安排,市委党校开展了厉行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劝。此次运动虽然形式不妥,但同当时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做了斗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七、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决定》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正在对我们“猖狂进攻”,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打退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根据对形势的“左”的错误估计,中央决定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为贯彻这一精神,市委决定从党校抽调约三分之二的人员,参加农村“四清”工作队(大部分同志到长子县),大多数同志担任工作队的领导,致使党校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党校担负的轮训、培训干部的任务受到很大影响。这次运动由于是在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严重发展、对我国阶级斗争状况做了错误估计的情况下开展的,因而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客观上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教训是深刻的。

由此可见,1956年至1966年,长治市委党校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的。一方面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正确路线和党中央为党校确立的正确的办学方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对全市党员干部的轮训、培训任务,自身建设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在党内的逐渐产生、发展和蔓延,受其影响,长治市委党校在干部的培训中也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一些“左”的错误,给长治市党的干部队伍思想理论建设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党校自身建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1966年5月,“文革”开始以后,全国相当大的一部分党组织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党员队伍散了,党委班子垮了”的现象普遍存在,党的一大批老干部、老党员、老骨干被打倒了,长治市委党校和全国大部分党校一样,被迫于1967年4月停办。这些严峻问题的出现是“左”的错误在党内发展的严重结果,也是林彪、“四人帮”破坏党的建设,特别是破坏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理论建设,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严重后果,引起了广大党员、广大干部和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极大不满,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和反对。直至1977年6月,中共长治市委下发了〔1977〕32号文件,决定“恢复长治市委党校”。长治市委党校才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 恢复时期(1977年6月—198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