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练党性的熔炉
42835600000020

第20章 学校管理与后勤工作

党校的行政和后勤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是党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长治市委党校围绕教学科研,狠抓了行政、后勤的管理与建设,使党校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搞好各项工作的组织保证。1983年,党校教育正规化以来,长治市委党校的各项工作也逐渐地规范化、制度化。行政管理方面,1988年10月制定了《长治市委党校教职工考勤制度》,在市直机关单位中率先实行了上班签到制度,并一直坚持了下来。同是,还实行了考勤结果与工资、奖金、福利三挂钩。这个制度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进行了两次补充修订。另外,1987年与1991年两次较全面地制定了《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各处室岗位责任制》,并汇集成册,下发贯彻执行。随即又制定了《机关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作为补充。在教学方面,1984年制定了《教师工作量制度》和《教师岗位责任制》。1987年又制定了《关于教师业务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聘任教师职务的暂行规定》。1991、1992年制定了《教务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调动和外出进修管理办法》以及《教学场地管理和使用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后勤方面,1984年开始实行了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1987年开始实行了经费包干制度,1989年开始实行了医药费包干制度,1991年制定了《财产管理制度》以及《教职工差旅费报销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1992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职工监考、考务补贴办法,而且尤以教学系统比较完善,做到了多劳多得,拉开差距,比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反映强烈而又长期未解决的平均主义问题。1992年市委党校还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参考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的方案,制定了以教学改革为重点的《关宇深化党校改革的方案》及全面配套措施,对全校行政、教学、后勤、人事等方面的制度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和改革,从而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党校管理制度,为搞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干部管理

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强的干部队伍,是搞好党校正规化教育的关键。长治市市委党校十分重视抓好这个关键环节。在实行正规化教育之前的1982年,全校只有干部职工50人,远远不能满足正规化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市委党校党委报请市委批准,由市委组织部出面,调进了两批教学骨干。其中,1983年调进19人,1984年调进5人,有力地保证了党校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后来又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的结构、素质,进行了多次调整。十余年来,先后调进干部55人,调出干部32人。在干部使用方面,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除平时的选拔以外,还于1984年、1986年和1992年先后三次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并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经群众推荐,公开选拔了一些中层领导干部,把真正优秀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另外,政治处还根据山西省政府晋改办机字〔1987〕11号文件精神,完成了一般干部行政职务系列评定工作和对优秀工人的聘任聘用工作。鉴于离退休干部逐年增加,于1992年又成立了老干部党支部,并责成李际柱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干部培养教育方面,除了平时对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之外,学校还岀资鼓励教职工上学深造。十余年来,共选送研究生4人,电大生5人,自学考试生4人,党校本系统培养的脱产生9人、函授生15人。校委计划在近年内使所有中层干部都争取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教师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对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优秀教职工,学校则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宣传,树立典型,号召广大教职工向他们学习。例如,炊事班长周文章,多次被评为全校的先进工作者;1988年,由学校推荐,被评为山西省党校系统后勤战线模范;1990年又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后勤战线标兵,并到全国许多地方的党校做报告,《长治日报》还登载了他的事迹;1991年,他由工人破格被聘任为长治市委党校的行政处(科)副处长;1993年又被聘任为处(科)长。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籍传厚同志,多年来严谨治学,对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校、市、省的优秀党员或模范教师。另外,杨世华、孙祯祥和王鲜萍等同志也先后荣获省和市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称号。

三、后勤工作

1.基建工作

1983年以前,长治市委党校建筑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很不适应党校正规化教育的需要。1983年由市委副书记谢拴贵同志亲自主持,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委党校的基本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整个学校规划为三部分:即教学办公区、家属住宅区和福利区,占地总面积为56亩。然后根据财政状况逐歩实施。1984年扩建餐厅120平方米,投资0.82万元。新建一百人教室158平方米,投资2.5万元。1985年再建300人教室366平方米,投资4万元,新建学员楼一幢628平方米,投资7.5万元。车库5440平方米,投资5.6万元;1986年再建学员楼一幢628平方米,投资7.5万元。1987年至1991年建办公楼一幢,3000平方米,投资79万元。1990至1991年建家属楼一幢,投资74.6万元,后加上附属设施共达90万元。1992年开始施工正在建设的教学图书楼一幢,3800平方米,当时概算为157万元。十余年中,基本上年年有基建任务,大项目常有,小项目不断,共新增建筑面积12790平方米,总投资338.5万元。目前,全校占地面积达到43亩,建筑总面积14400平方米。为了避免一任领导一个样,班子一换基建就变的现象,做到基本建设、校园规划法制化,1992年3月,由市、院领导会同城建局规划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对长治市委党校进行了重新规划。新规划中,学校占地52亩,总建筑面积19575平方米。其中,将新建一幢面积为3500平方米的学员宿舍楼,1950平方米的福利楼,三幢4200平方米的家属楼和1500平方米的体育场。届时,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将达到可同时容纳500名学员的规模。

2.后勤工作

后勤部门是党校的窗口,后勤工作是包括教学在内的各项工作的保障。正规化教育十年来,长治市委党校的后勤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尤其是食堂伙食,受到了各期学员和委培单位的好评和赞扬。后勤部门涌现了全国党校系统后勤战线标兵周文章同志和荣获山西省党校系统后勤战线模范称号的崔存锁同志(先后担拄党校行政保管员和行政处副处长)等先进模范标兵。后勤部门的干部和职工为党校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食堂实行了工资下放、人事自主、经费包干,医务室医药费承包,保管室经费包干。这些改革措施扩大了这些部门的自主权,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二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1991年以来,油漆粉刷了学员宿舍96间,自制学员宿舍包床220张,单人床100张,沙发199套,大大减少了开支。三年来,还新购置被子298条,门帘414个,改造厕所14间,定做桌子500张,椅子899把。三是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用具坏了,修修再用;自己能做的,就不去买;非买不行的,也要货比三家,尽量拣物美价廉的买。购进货物,能批发的,就不零买。四是端正态度,热情服务。后勤部门的职工,把学员当做亲人,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病号饭端到床边枕边,开水送到教室宿舍。为了方便学员,近年来还设立了理发室、小卖部。此外,还做到了学员宿舍的被褥常洗常新,人走就换。总之,后勤服务这项“一人难合百人意”的工作,被后勤部门的干部职工们做得人人满意。

长治市委党校还十分重视改善食堂的设备,近年来陆续添置了压面机、馒头机、包饺子机、绞肉机、切菜机、电冰箱和电烤箱等。现在党校固定资产约329.5万元,其中食堂就占9.1万元。

另外,长治市委党校根据中共中央〔1990〕15号文件和中共山西省委〔1991〕24号文件精神,这几年来加强和密切与兄弟党校之间的联系。纵向方面,同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和长治的各县区党校、大厂矿党校共18个党校建立了固定联系。长治市委党校通过上传下达的精神和指示指导下边党校的工作,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横向方面,同河北邯郸、河南洛阳、安徽宿县、福建尤溪县等兄弟市、县党校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近几年来先后有4个党校的18位同志来长治市委党校参加和交流经验,长治市委党校也先后4次派出17人次到外地党校学习取经。通过互相联系往来,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为了促进全市党校的后勤工作,1991年4月还召开了长治市党校系统后勤战线先进工作者表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