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42691000000023

第23章 基本心电图知识与心律失常的鉴别(5)

理想状态下,在目击患者意识丧失后应立即进行心律分析,如果确定为室颤或无脉搏室速,立即给予1次除颤。早期除颤的目标是:对于医院和救护车所提供的救护区域内,能在3分钟内给予90%以上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除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心脏骤停高发的公共场所均配备了自动除颤仪(AED),从而使医疗机构外的心脏骤停患者也能实施早期的除颤。AED的操作非常简单,机器开启后,将会有语音提示每一步的操作,因此即便是未经过培训的非医务人员也能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院外实施早期除颤的可能性。有关研究表明,在心肺骤停发生后大约5分钟内实施除颤,能挽救患者生命并使其神经功能免于受损。

如果目击心脏骤停者倒下,而现场备有AED,在确定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叫急救系统的同时,急救人员应设法获取AED并立即使用。如果现场没有AED,在等待AED的同时应先施行CPR。对于未目击倒下的心脏骤停患者,在检查心电图与除颤前也应先进行5个循环的CPR,尤其是当呼叫急救系统后专业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大于4分钟时。CPR可以延长室颤的除颤窗口期,并能提供少量的血流,为脑和心脏输送一些氧以维持代谢的基本需要。

为了保证除颤的尽早实施,负有提供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使命者,包括院前急救和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只要在其职业生涯中有可能面对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均应接受除颤的培训。各医疗机构应在相关区域配备除颤仪并鼓励医务人员实施除颤的操作;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如机场、大型商场、学校、电影院等也需逐步配备公众可使用的自动除颤仪,并由医疗机构提供仪器操作的普及培训。

(二)除颤仪和除颤能量的选择

1.除颤仪的类型。根据除颤时发送电流波形的不同,将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相波和双相波。传统的除颤仪多为单相波机器。虽然单相波除颤仪较早应用于临床,但目前所有的AED和近年生产的手动除颤仪大多是双相波除颤仪。研究表明,双相波比单相波除颤仪进行除颤更为安全、有效,且选择的能量更低,对心肌的损害也更小。

提高AED使用的可能性是除颤的关键。AED使用的是双相波电流,能量为170J 左右,每次放电均为同一能量。其效果相当于单相波的360J。AED有两块电极贴片,分别置于胸骨右侧和心尖位置。打开电源后按机器指示贴上电极片,插好导线。此时机器会自动分析心电图是否为室颤,如确定为室颤节律,机器会发出语音提示:“给予除颤。”如果单形性或多形性VT的心率超过AED内预设的数值,则机器亦可提示除颤。机器自动充电后,电击的按钮会闪亮。施救者可按指示直接按下放电按钮(见AED操作流程)。使用AED时要注意:搬动患者时,不要进行心律的分析,以免发生误差。小于1岁的婴儿,勿使用AED。将AED置于公共场所以供紧急使用,称为公众使用的除颤器(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or,PAD)。如机场候机室、学校、购物中心或大型运动会场等。依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设置AED的地方包括:经常会有心脏病突发患者的地方(估计在1年中每1000人有1个病例);急救系统人员5分钟内无法到达现场并提供除颤器的场所等。对于5分钟内急救人员可以到达并可以识别心脏骤停的情况,现场人员应提供CPR,如可能,尽快获取AED并贴上电极片。

2.除颤的能量选择。对于成人患者,如果使用单相波除颤仪,首次和其后除颤均选择360J。不同类型的双相波除颤仪有不同的除颤推荐能量,一般双相截顶指数波(biphasic truncated exponential waveform)机器选用150~200J,直线双相波(rectilinear biphasic waveform)机器选择120J。如不明确是什么类型的机器,可选择200J 的默认能量。随后的除颤应选择与首次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具体可参考厂家提供的除颤仪说明书。如首次除颤成功,但又再发室颤,应选择首次成功除颤的能量。2005年以后生产的每台手动除颤仪均被国际复苏联合会要求标明机器的类型和有效除颤的默认能量水平。但各种类型除颤仪的理想或有效的能量水平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儿童患者需要除颤时,单相和双相波机器的能量一致:首次除颤均为2J/kg,随后建议用2~4J/kg,即与初次相同或更高的剂量。建议使用儿童专用的电极片和机器,如无条件,也可用成人电极片替代。

(三)除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除颤的操作步骤。包括:打开电源、选择能量、电极板涂导电糊和放置胸部并施压、充电、清场和放电。

具体步骤为:

(1)确认患者节律为室颤/室速,且无脉搏。除颤仪和导电糊均已到位。

(2)取出除颤板,将导电糊均匀涂抹在两块除颤板的表面。

(3)单相波机器将“能量选择”开关旋至360J,双相波机器将能量开关旋至150或200J(儿童以2~4J/kg 计算)并按充电键。

(4)将标有“STERNUM”(胸骨)的除颤板放于右锁骨下上胸骨的右侧,标有“APEX”(心尖)的除颤板放于左腋中线乳头左侧,或参照除颤仪器表面的指示图。

(5)快速浏览四周,以保证无人(包括操作者自己)接触床或其他与患者相连的物品,清场(喊叫“大家走开!”)。

(6)给予除颤板11kg(100N)左右的力量以减少皮肤的阻抗(相当于给患者翻身时施加于患者肩部及髋部的力量),同时按下两块板上的放电键。

(7)立即进行5个循环的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做。

(8)检查监护仪上波形是否转复至窦性,若仍未转复,继续按1次除颤、2分钟CPR的顺序进行并评估。

(9)如节律改变(如转为窦性),检查脉搏并进行相应的给氧、气管插管、静脉开通、给药等措施,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临床上如未能马上连接心电监护仪,可通过除颤仪的电极板来评估患者的心电图节律,其步骤如下:

(1)打开电源开关。

(2)确认同步键处于关闭状态。

(3)转换导联选择开关至“paddle”模式。

(4)如可能,涂上导电糊。

(5)将电极板分别放于胸骨和心尖部位。

(6)评估节律之前停止对患者的一切活动。

(7)一旦确定患者有除颤指征,按除颤操作步骤进行。

2.除颤的注意事项。除颤时,保证操作者、其他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使除颤能安全、有效地实施,应关注下列问题:

(1)患者如装有永久起搏器,除颤电极板应放于离该装置至少2.5cm左右处。复苏成功后,应重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是否完好。患者如有临时起搏器,除颤前应予以关闭。

(2)患者胸部有药物贴膜(如硝酸甘油贴膜)时,应先行去除并擦拭干净。切忌将除颤板直接放在药物贴膜上面,因为贴膜会阻碍能量的传导而使除颤失败,同时还会造成局部皮肤的灼伤。

(3)患者如躺在水中或胸部有水时可以导电,造成除颤时电流的丧失,因此应先将患者移至干燥处并擦干皮肤;操作者自己也需注意安全,除颤时勿站在有水的地板处。

(4)过多的胸毛会影响电极板与胸壁的接触,使除颤效果下降,除颤前应予以剃除。

(5)除颤时的电流量还受胸壁阻抗的影响。当胸壁阻抗过高时,低能量的电击将不能产生足够的电流以成功地除颤。为降低胸壁阻抗,应使用专用导电糊。涂导电糊时,量的掌握也很重要,太少将导致胸壁烧伤,太多则可使电流分散而致除颤无效。理想的状况是将导电糊均匀地涂满电极板,放在胸壁时无外溢。

(6)氧气是助燃物品,放电前应将吸氧装置从胸壁移开,以免和除颤时产生的火花相遇导致火灾。

(7)为保证安全,放电前必须清场,操作者不仅要确保自己除双手接触电极板外未接触到患者的任何部位或床沿,还需提醒并确认周围所有的人员都没有与患者或病床接触,才可进行放电。

(四)除颤仪的测试与保养

除颤仪应保持清洁并按机器制造商的要求,处于随时充电的状态。医护人员有责任熟悉本部门配备的除颤仪的类型,每天检查除颤仪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使操作者熟悉该装置的有关部件与功能。普通病房应每天常规测试机器1次,监护室和急诊室需每天测试2次,如机器未通过测试,应通知临床工程科进行检测和维修。临床工程科人员应定期(一般至少每季度一次)对仪器进行保养,进行检测并记录。

1.单相波机器的测试方法。

(1)将能量选择键旋至100J(测试剂量)。

(2)按充电键。

(3)打开同步模式按钮,两手同时按放电键,不放电。

(4)关闭同步模式,分别按单块胸骨或心尖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均不放电。

(5)同时按两块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能放电。

(6)心电图轴纸上可见“TEST100J PASSED”(通过100J 的测试),提示机器功能正常。

2.双相波机器全面测试的方法。

(1)拔除电源。

(2)持续按住条图的同时打开机器至“手动通”,系统将自动完成测试,显示“PASS”(通过测试)。

(3)按单相波机器测试方法测试电极板的除颤功能(充电→ 放电→ 显示“PASS”)。

(4)机器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5)如机器有起搏功能,接上起搏测试板,按1~3步骤完成系统测试和除颤功能的测试。

(6)测试起搏功能,完成后自动打印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