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57

第57章 演讲者要控制好紧张情绪(2)

恐惧是紧张更进一步的表现,恐惧往往来源于自己经验的匮乏和对演讲的过分关注。成功的演讲必须消除恐惧。消除恐惧首先要敢于正视和分析恐惧,然后再找到恐惧的克服方法。

恐惧的来源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身经百战的英雄将军格兰特先生在回忆自己早年的演讲活动时说:“一旦让我站在演讲台上,我就像得了脊髓病一样,两腿抖得站都站不稳,身子也立不直,一副丢人现眼的样子。”马克·吐温是世人皆知的幽默大师和演讲家,他回忆自己最初演讲的心理感受时说:“上台伊始,就感到嘴里像是塞满了棉花,脉搏跳得像在争夺百米赛跑的冠军奖杯”。西塞罗,这位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演讲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一开始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此种感受,在丘吉尔那里被描述为“心窝里好像塞着一个几寸厚的冰疙瘩”。连林肯也承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演讲总有“一种畏惧、惶恐和忙乱”。仅仅是恐惧可能还不算严重,据说极端的情况竟然还有演讲者因过分紧张而晕倒在讲台上。

一个人一生中当听众的机会可能要比做演讲者的机会多,因此,你完全可以通过你自己当听众的经历来体会听众。绝大多数听众是通情达理的、友好的,富有同情心的,他们对演讲者的威胁远不像演讲者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即使你的演讲不成功,也未必对你的正面形象造成多大的伤害。你不必太在乎听众中一些可能令你不悦的评价。

患有演讲恐慌症,主要原因是缘于陌生。因为平时的日常生活都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交往,人们已适应规模小、场合轻松自如、气氛自然和无拘无束的谈话形式。演讲场合则不同,人聚成众,众则有势,势则生威,常常是气氛庄严凝重,令人有威胁感。这种不适应几乎是所有已成功的演讲家曾经有过的经历。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已经指明,恐惧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能力,是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及心理上承受某种压力时的一种自然自发的现象。通俗一点说,是“过度精神刺激”的结果。在演讲实践中,一个人假若从未有过这种体验,恐怕要算十分特殊或不正常的情况了。恐惧心慌是每个在公众面前亮相、说话或表演的人都会有的现象,一点也不奇怪。

勇于正视和分析恐惧

理解、分析并承认你对演讲的恐惧心理。将充分详尽的准备与放松休息及积极的想象结合起来,增强你的自信。

一、正视恐惧

许多演讲者千方百计地想在每次演讲场合中保持彻底镇静,这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叫它怯场、害羞或演讲焦虑症,所有的演讲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某些恐惧。五个人中会有一个经历相当严重的恐惧,其程度足以对他的表现造成负面影响。二十个人中会有一个对演讲恐惧到基本上无法完成一次公众演讲。不过,对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恐惧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够转变成积极的影响。那些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表演的人——演员、运动员、音乐家以及演讲者,他们学会了把恐惧隐藏起来。尽管的确存在着不安心理,但是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并利用感情的冲动来使得自身的表现更加有声有色。

你演讲的次数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自信。你会发现恐惧心理通常在演讲即将开始之前和做最初的简要介绍时最为强烈。一旦你的演讲步入正轨并且听众也对你做出了反应,消极的感觉通常就会被愉悦兴奋所取代。

二、分析恐惧

“我简直害怕死了。”是一句很常见的话,它描述了怯场的情感强度。尽管某项调查显示人们对公众演讲的恐惧甚于对死亡的恐惧,但很少会有人真正体验到那种致命的感觉。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一种莫名的恐惧最难加以控制。为了有条不紊地控制对演讲的恐惧,我们需要研究具体的原因,并分离出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把你的恐惧列在纸上是大有裨益的,尽可能地做到明确具体。如果你写的是诸如“我害怕我自己出丑”,继续问你自己这些问题:我的表现将会如何?(“我会忘记演讲的内容”),然后会发生些什么?(“听众会认为我是一个笨蛋”)。在列出你的清单时用这种格式:我害怕会发生(具体的事件)并由此导致(具体的结果)。

在你完成了你的清单之后,你可以把你的恐惧进行归类。

对类似“我害怕我的道具效果不明显”这样的恐惧,解决的办法相当简单。找一些人和你一起检测一下道具的效果,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重新设计它们。许多恐惧都源于不充分的准备。只要把它们写下来,它们就变得容易处理和控制,并且通常立刻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你的清单上的其他恐惧或许跟身体上的反应有关。“我担心我的手会发抖,声音会结结巴巴。”

或许你是因为不满意自己以前的表现而心生恐惧。这种恐惧会刺激你尽最大努力并进行最佳发挥。同时,你需要意识到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沉溺于过去的失败只能导致它再一次发生。

如果你的恐惧感无处不在,甚至已经无法形容;或者你列出了成打令你恐惧的因素,或者如果你担心的后果极端严重(“我可能在演讲中间虚脱晕倒”)。

最后,看一下你的清单并确定哪种后果是你最担心的。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就像大学老师,他们习惯于面对一大群学生侃侃而谈,却在十二个同事面前陈述论文的想法时畏缩退却,此间最大的恐惧就是害怕他人的否定性评价,尤其是来自于同辈或权威人物的否定性评价。

这种对否定性评价的恐惧在演讲中转换成对你的听众的恐惧。作为一个团体,他们似乎咄咄逼人、吹毛求疵。提醒你自己听众只不过是一群个体的集合,而演讲只不过是一次规模大一点的谈话。如果你与他们中的任意三个或四个谈话时不感到恐惧,那么在对他们全体发表演讲时也就不应感到提心吊胆。

当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严厉苛刻、求全责备的人,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听众还是善解人意、宽容大度的。他们的愿望是听到一篇精彩的演讲,因而他们事实上会站在你一边支持你。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希望你自信。回忆一下你在聆听一位极度紧张的演讲者演讲时的感受:你的尴尬和忐忑几乎和他一样多,因为绝大多数听众都会移情,听众会受演讲者的情绪和腔调的感染,因而,一个紧张的演讲者会导致紧张的听众。另外,当演讲者战胜最初的恐惧开始平稳发挥,演讲步入正轨时,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听众也放松了。

如果说存在某种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怯场心理的技巧,那就是重新定义听众的概念,将他们从“批评家”转变为“聆听者”。演讲者不能太过关注对演讲的恐惧心理:“我看起来怎么样?他们会喜欢我吗?”“我的演讲是否足够精彩?”提醒你自己你站在那里的目的并不是进行单方面的表演,而是为了与他人分享。假想一些真诚好学的、容易做出响应的听众,把你的思想集中在他们身上。你应当给予这些人什么?你提供的信息和观念将如何丰富他们的生活?

消除恐惧的方法

消除恐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去经历你感到惧怕的事,熟悉它、适应它。

俗话说得好:常戏水者会游泳,仗打多了成将军。

萧伯纳先生就是这么做的。他回忆说,为了克服自己那顽固该死的怯懦,我视学演讲为学滑冰,滑冰的技术只有在摔了很多跤而且习惯于摔跤之后才能学会。同理,学演讲也只有在出了很多丑而且习惯于出丑之后,才有可能摸着门道,从而获得成功。基于此种认识,他除了坚持参加一周一次的论辩活动之外,也积极参加其他时间、地点中的论辩演讲活动,而且只要有发言机会,他从不放过。同时,他在演讲技巧方面也读些书,做些研究。

由于不熟悉和不适应演讲,许多人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

日本学者多湖辉先生在其所著的《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一书中说,“世界上有许多被不安、自卑感所苦恼的人,他们总以为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能为力,这显然是陷入了负作用的自我暗示的陷阱中”。多湖辉先生所说的“负作用的自我暗示”就是今人所说的“消极心理暗示”。很多人不敢登台演讲的主导因素就是它。消极心理暗示都是一些削弱自信心的想法,如“听众中肯定有比自己学识高的人,他们会讥笑我所讲的内容肤浅”,“演讲情境难以把握,不免出洋相。一旦失误,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我的身高、形象和面部表情可能对不起听众的视觉”等。消极心理暗示使很多人对自己的体面往往采取过当防护态度,尽量避免当众说话,以维护自己的虚荣。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是被恐惧击败的人,这使人想起罗斯福少年时期从老船长那里听到的一句话:“被恐惧挫败的人比被世上任何其他东西挫败的人都多。”此言真可谓入木三分。

一些成功的演讲家是如何跨越恐惧的呢?

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科普演讲方面十分杰出。当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秘诀时问道:“什么是我可以假定听众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简洁地答道:“不要有什么假定,他们一无所知。”德谟西尼在大场面做政治演讲总是因恐惧而失败,他的朋友提请他建立一种高势心态,这种心态即“面对广场大众,你应目中无人,权且把你的听众当做无知的驴子”。这之后,德谟西尼就取得了成功。使罗斯福终身受益的那位老船长曾告诉他一个克服恐惧的秘诀。他说:对不敢去做而又值得去做的事情,先按照仿佛一无所惧的样子去行动,只要把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你就会从假装不害怕渐渐变得真的不再害怕了。这位老船长的话竟然造就了一位总统!

上面所运用的方法,我们统称为积极心理暗示法或“高势心态建立法”,这种方法虽然和消极暗示法一样大多带有假定的性质,但它给人带来的却是积极向上和勇于实践的力量,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古希腊教授演讲和雄辩技艺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曾告诫他的学生,每个登台进行演讲的人,都应持有这样的心态:“我就是万物的尺度。”此言放大来说,意即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往“我不行”的方向去想问题。而是想:“别人能做好的事,我也能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当要登台演讲时,我只认为自己就是所讲内容的专家和权威,没有人比我对此了解得更多、更深、更全面,自己是最有资格的发言人。

不少人总觉得失败是很可耻的事情,其实,谁又不是从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呢?此处以为,失败对于永远止于失败的人才是真正可悲的,因为他不仅不知道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功恰是无数次失败的“正果”,更不知道,最后的成功完全可以抹去此前所有失败带给他的难堪。

有些人对演讲的恐慌,可能仅仅是因为感到自己在众人面前无话可讲,或有话可说却讲不长,缺乏开掘话题的能力。另一些人则对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信心,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佳。这些问题通过训练和实践都是可以解决的。实在不能克服紧张心理,据说上台前喝点糖水之类甜饮料,可以有所缓解。

当然,消除恐慌的办法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事先认真准备可能是最重要的办法。因为胸有成竹才会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