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55

第55章 演讲者的心理调适(2)

你可能认为全世界的人都敢在人前演讲,只有自己不行。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表面上看起来镇定自如的人,在台上可能直打哆嗦。一般人的胆量几乎相同,每个人都会怯场。

经常在讲台上演讲,在舞台上演奏表演的人,遇到不同的场地或不同的气氛时,都会产生怯场的情况,何况很少上台的人呢?

有人认为,当自己与众不同时,内心就会恐惧不安,一旦想到自己和别人大同小异时,恐惧感就会减少许多,如果你意识到大家和自己一样都会有怯场的情况发生时,紧张的情绪就可以缓和很多了。

我们除了要认识到人人都会怯场,还要认识到怯场的原因也有很多种。

怯场形成的原因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听众人数的多少

紧张程度的大小与演说者所直接面对的观众数量大小成正比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对一的交流时我们会觉得轻松自如,即使是和上司说话,我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紧张,可是当听众增加到五个人或十个人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你的紧张感就会有所上升;当你的观众数量猛增至成千上万时,那你的紧张程度也就直线上升。所以可以说,观众数量的规模是造成紧张感的一个根本和直接的原因。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更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们就能够根据观众的数量来估测出紧张程度,那么在演说之前就可以有所准备了。

二、对演讲的评价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听众的观点是否和自己的一致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就会信心十足。反之,你就会有很多担心。

四、听众的社会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就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五、准备程度

若演讲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六、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做出评价。

克服演讲中的怯场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从主观上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事先充分考虑到演讲情况的变化,并且积极准备演讲,给自己充分的心理暗示,吸取别人和自己的经验,多多演练,我们也可以在演讲台上放置一些小道具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怯场的情绪。

有演讲成功的主动意识

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实,还能作用于现实。演讲者进入演讲环境时,要具备力争演讲成功的主动意识。

这种主动意识可以包括下面几方面:要想到演讲是自己很难遇到的锻炼机会,要想到自己有很多别人没有的长处,要想到自己完全有能力使演讲成功。有了这些主动意识,就会调动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树立起演讲成功的坚定信念,就会克服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的怯场心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降低怯场的概率。

1.带上好情绪

如果演讲者的情绪很好,听众也会跟着情绪高涨;而如果演讲者的情绪低落,听众们也一定会这样,所以说是演讲者为演说定了一个调子。带上好情绪,现场的气氛会好很多。

2.分析听众

对你的听众分析得越完备,你就越不可能将听众视做威胁。

3.精选主题

你越喜欢自己的主题就越容易将自己的听众视为友好的。你会假设你的听众与你的情感一样,并用自己的演说激情感染你的听众。

4.不要过分关注听众的反应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面对听众时,喜欢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丝不挂的。女演员罗卡·布纳特则经常想象听众们是在浴室里。这些情景应该滑稽得足够使你放松下来,但又不至于荒谬到让你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的地步。这种方法使你的听众显得没什么威胁到你的。

产生怯场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种原因就是太多地考虑了演说的效果,害怕听众听了自己的演说反映不好,害怕被听众瞧不起。其实这些顾虑是不必要的、是多余的。我们要克服来自这方面的怯场心理就要学会“目中无人”。“目中无人”常常用来形容一些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高自大,在生活中这确实不是一种好的品质。但在演说中为了克服因看重听众反映而产生的怯场心理,我们有时则需要“目中无人”,这就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在登台演说时,在心理上不要把听众的水平估计得过高,甚至可以把听众看成是“大白菜”、“树林”,这时你的紧张情绪就会缓解很多。

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做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时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只有15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件。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讲,不要忘了事先收集以下信息。

①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

②听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工作性质以及参加演讲的原因等);

③演讲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

④演讲时间;

⑤有无听众提问。

演讲前做充分的准备

林肯说过:“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的准备,也无法做到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演说前,演说者如果对观点和材料深思熟虑,反复熟记,并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作必要的设计,对临场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好思想准备,那么,演说者就会胸有成竹,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

演讲前,演讲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不至于因临场恐慌而怯场。那些怯场者大多都与准备不足有关。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心中就不会有数,这也必然缺乏演讲成功的信心;结果,由害怕演讲失败到演讲必然归于失败。要做好演讲的充分准备,一方面演讲者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到场,熟悉和适应演讲环境,还要对听众的基本情况和心理需求作一定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演讲者自己必须事先准备好自己的讲稿以及演讲所需要的其他材料。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井然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演讲者要有积极的自我暗示

美国有一位参议员以前是一个性格内向、弱不禁风的人,考上大学后,他受命参加了一次演说比赛,这对于平日少言寡语的他突然要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真可谓强人所难。他的母亲看到了这一切,就默默地为他祈祷,并且告诉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不是一个弱者,我要用头脑来取胜,努力,努力,成功就在眼前!”他果然不负母亲重托,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

类似于“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出错的。”“潇洒讲一回,百分之百的成功属于我。”“哦,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等一系列暗示自己的话,我们讲也讲不完,但能否取得演说的成功,关键还在于你的言行是否一致。俗话说:“言必行,行必果。”这其中的奥妙不言而喻。

怯场心理,往往产生于演说者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自己的成败。有的人把演说当做自我价值表现的机会,却反而忽略了演说的内容,结果导致演说的失败。其实,有经验的演说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集中于演说的本身,从不让“个人的得失”来干扰自己演说的思路。正如华盛顿曾说过的那样:“当我对听众演说时,我不考虑我的演说词来日将会得到怎样的评论。因为我只知道有眼前的听众,而我的演说词,正是为眼前的听众而说的。”

初次参与演说的人,演说时难免会出现口干舌燥、喉咙发紧、出汗脸红等现象,这时的你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不断地自我暗示:“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说,我一定能放开自己,认真投入。”

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演讲成功的一剂良方。

演讲前多多练习

练习得越多,演讲的时候你就越放松。当然,最好的练习莫过于实际的演说。所以演说的次数越多,你的水平就越高。常言道,熟能生巧。只有演讲者选择了熟悉的演讲题目,才能在演讲中得心应手,无所畏惧。比如,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讲授一门新课,由于内容不十分熟悉,总不免有点紧张情绪,一旦讲过几遍之后,随着内容的熟悉,怯场心理就会自然消失。

演说次数越多,紧张程度就越低,两者存在着反比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克服紧张感的最奏效的方法就是多在相同规模的观众面前做演说。只有多多历练,你才能熟悉,才会感觉轻松,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真理。只要你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你就会成功。每个演说高手,在他第一次上台演说时都会感到害怕、感到紧张;但是他们走出了这一步,才有了今日的辉煌。

获取成功的经验做后盾

一般来说,即使是演说者,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惧,他们在开始演说时,也或多或少地有些怯意。并且,这种怯意在开头的几句话里会表现出来,只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克服这种怯意,进入镇静的状态。

人们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习惯当众说话。由无知导致的恐惧,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对于大多数初登讲台的演说者来说,当众说话是一个未知数,他们并不了解当众演说是怎么一回事,就不免心里感到焦虑和恐惧。对于他们而言,那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要比学打网球或学开汽车还要感到复杂,要使这种可怕的情境变得单纯而轻松,就要靠坚持不懈的练习。其实,只要是通过练习获得成功演说的人,当众说话就会变得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了。

演讲前放松的方法

如果有了充分的准备,积极的自我暗示,在演讲前要做好放松的准备。

1.深呼吸

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做压腿,然后放松。做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就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就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