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40

第40章 了解分析听众(3)

人们都希望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只不过由于各自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所追求的知识范围和深度各有不同。人们对于与自己职业爱好相关的知识最为敏感。事实上,听众听取演讲,其内在的动力正是为获得知识和信息。特别是当代青年,更是如此。他们朝气蓬勃、如饥似渴地广泛汲取知识的营养,有着广泛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不仅注意使自己的知识向纵深发展,而且尽量扩展视野,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使知识结构纵横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型;并且力图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演讲者应以大多数听众的愿望为依据,同时要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听众的共同需求广泛选取演讲材料,满足听众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得到听众的密切合作。而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要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使自己的德、才、胆、识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自尊、自爱,有明显的切己性要求

每个人都有荣辱感。对与自己的理想、职业、利益、情趣相类似的事情最感兴趣。谁都希望自己的工作、人格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谁都不愿意受到侮辱和指责。特别是青年听众,他们有实现理想的紧迫感,他们加快了生活节奏,讲求工作效率,急于在现实生活中尽快成才,以便尽量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教授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赞美正是满足这种渴望的言辞。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演讲者在演讲中,应满足人们自尊、自爱的心理需求,以正面疏导教育为主,切不可轻易指责、讽刺、挖苦,尤其不可揭短,不可当众宣扬别人的隐私,否则就会破坏演讲现场的秩序。

三、砥砺品行,追求理想道德的需要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现实中,都有一定的归属感,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这样或那样的交往,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特定阶级色彩的行为道德标准。向往崇高的道德理想,歌颂正义、忠贞、善良,憎恨邪恶、奸诈、丑陋,是听众道德情感的主要趋向。演讲者宣扬崇高的道德精神,针砭丑恶的不道德的思想行为,介绍和歌颂英雄模范,揭露和鞭笞邪恶就能拨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听众道德情感的共鸣。

四、愉悦怡情,有潜在的审美需要

审美心理人皆共有。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眼花缭乱的客观世界,极大地吸引人们,促使人们多向性地捕捉新异美感体验。其所涉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社交活动中。演讲活动当然也不例外。演讲者要在自己的演讲中注入美的因素,使演讲具有艺术色彩,以满足听众的美感享受。听众审美的对象是多方面的。环境、演讲者、演讲内容及表现形式等,共同构成听众的审美对象。由于听众价值观的影响,他们对演讲的内容和形式的审美要求最高。当然,听众由于各自的修养、文化水准、审美情趣的不同,对同一演讲往往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但也还存在着共同性。一般地说,愉悦耳目、愉悦情感、愉悦理智就是三种不同层次的听众的共同审美需要。

不同层次听众的需要、思想意识、兴趣爱好、价值追求等,对演讲动机的激发和影响十分重要。善于分析听众的心理需要并满足其心理需要是演讲者要注意的内容。

听众听讲的心理特点

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他的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使听众成为他的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来说,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

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视觉器官及大脑进行认识的一种综合心理活动。它是在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期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已知、有兴趣、有关系或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再次是选择性接受,即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一致的观点。

2.听众对演讲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

同一演讲者的同一内容,听众由于受自身态度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态度。

3.听众都有特殊的心理需要

每个听众听演讲的心理需要都与切身利益相关,有希望长知识的,有希望开眼界的,有希望解决实际问题的,等等。

4.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

听众心理既有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意识的一面;又有受其他听众影响而改变自己看法的一面。

掌握与听众沟通的方法有下面这些:

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可通过一些方法与听众沟通。例如,通过你的听众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通过某一地区、时期的社会舆论;通过开小型座谈会或与听众个别交谈;通过演讲过程中的提问、插话等。

把握听众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心理,这种较为固定的心理形成后,就能产生惯性心理趋向,从而影响行为走向。听众的心理定势即是听众在听演讲时的心理准备和既定态度。它是听众在各种相关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表现为对演讲活动、演讲者和演讲的内容、方式等所持的态度并影响随后的行动。例如,听众事先对演讲者怀有尊敬、信任感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相容的心理定势,以协同合作的态度听演讲;反之,如果听众事先对演讲者反感,就会产生一种否定相斥的心理定势,显得格格不入。

构成听众心理定势的客观原因很多,如演讲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环境、演讲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听众听演讲时的基本心境和基本态度。构成听众心理定势的主观原因也不少,如听众的愿望和需要、文化水平和实践经验、听众的价值观和感情趋向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选择,对演讲的社会效用的评价,对演讲的情感反应。各种不同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组合,构成了听众的不同的心理准备,形成各种不同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演讲的效果。

由于听众是由性格、气质、经历各不相同的个体组成,每次演讲活动所处的背景、环境、内容、形式也各有不同,因而构成听众的心理定势也千差万别。然而,就其基本态度而言,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庸淡漠型、否定相斥型和肯定相容型。

一、中庸淡漠型

中庸淡漠型是介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听众显得冷淡,既不表示积极的合作倾向,也不表示明显的反对态度。形成听众这种心理定势主要是对演讲活动和演讲的具体内容缺乏应有的了解。一旦演讲进行之后,这种心理状态就可能发生转化或趋于正向,形成肯定相容型倾向;或趋于反向,形成否定相斥型倾向。

掌握听众心理定势,了解不同心理定势的行为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对演讲者掌握演讲活动的主动权是十分重要的;演讲者可以针对听众心理有的放矢,采取恰当的方式,强化听众肯定的心理定势,改变听众否定相斥的心理定势,从而提高演讲效果。

强化和改变听众某种心理定势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无非是在信源、信道、演讲的时空环境和演讲者这几个环节上下工夫。这些,前面已分章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二、否定相斥型

否定相斥型心理定势表现为对演讲者的对立,对演讲活动抱否定抵制态度,甚至公开反对。显然,听众的这种心理对演讲开展极为不利。那么,造成听众持否定相斥型心理定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形成听众否定相斥型心理定势的主要原因也不外乎演讲的客观因素和听众的主观因素,和上述肯定相容型形成条件恰恰相反:演讲活动与社会背景不相适应,演讲内容不合时宜,信息的价值不高,信源不符合时代要求,材料陈旧、单调、甚至虚假,老生常谈,无法满足听众求新好奇的需要,演讲的观点与听众的观点相悖,不符合听众的口味;演讲者的道德、品格、才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弱点和缺陷,威信不高,服饰不整,仪表不端,行为猥琐,演讲者的口语表达技巧和体态表达技巧低下,语流不畅,照念演讲稿,表情生硬,体态呆板,演讲内容不符合听众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演讲组织不当,现场环境不适宜听演讲,会场布置欠妥,音响设备太差,气温不宜等激起听众反感,形成否定相斥型心理定势。此外,听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极大。这些主观因素常表现为:身体欠佳,精神状态不好,对演讲内容不感兴趣,认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持有与演讲者相反的立场观点,与演讲者的政治信仰、宗教意识、民族风俗相悖,或者听众本身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太差等。总之,造成听众持否定相斥型心理定势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内核就在于听众的价值取向呈反向。

三、肯定相容型

肯定相容型心理定势表现为听众支持演讲,认真倾听演讲,易于接受演讲的思想内容,能与演讲者紧密配合,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演讲者与听众互相鼓舞的局面,显然,听众的这种心理状态对演讲成功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么,什么条件能促使听众产生肯定相容型的心理定势呢?第一,各种良好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演讲活动与社会背景相适应,演讲内容合时宜,信息有价值,信源符合时代要求,材料新颖,能满足听众求新好奇的需要,演讲者的观点与听众观点相同或相近,符合听众的口味;演讲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有权威性,仪表端庄,服饰整洁,演讲者的口语表达技巧和体态表达技巧符合听众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表情丰富,态势自然;演讲现场环境宜人,会场布置恰当,音响设备良好,灯光明亮。这许许多多客观因素会自然地在听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印象,激起听众肯定型心理反应。第二,听众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精神状态良好,耳聪目明;对演讲的内容十分感兴趣,与演讲者有相同的立场观点,认为演讲内容对自己确实有用,能满足自身某种需要。总之,形成听众肯定相容型心理定势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内核就是听众的价值取向呈正向。

听众的素质、修养的好坏,对演讲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做合格听众,应具有起码的听众修养。

知识与听力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