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29

第29章 给演讲一个精彩的结尾(2)

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乔治·桑塔那亚就要退休了,他选定某天做最后一次演讲以结束大学的教学生涯。那一天正是冬末春初时节,当他差不多讲完自己的内容就要收场的时候,一只小鸟停在礼堂窗台上欢快地叫了几声。此时,听众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只小鸟的叫声吸引过去了,场面气氛陡然发生了变化。桑塔那亚没有惊慌和不悦,相反,他抓住时机,顺势做出反应。当听众扭过头来看他时,他仍做凝视小鸟状,然后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收拾桌上的东西,以告别的语气说道:“对不起,诸位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说完,他就一边向听众挥挥手,一边急匆匆地离开了礼堂。

联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大学演讲,听众们觉得这种节外生枝、顺势而行的结束演讲方式特别有趣。

通过引用谚语、成语、格言、警句、诗词等方式结尾,言简意明,多有韵律,使内容显得充实丰满,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果你能引用适当的诗文名句来结尾,既可使演说优美、动听,又可获得所希望的气氛。

例如,英国扶轮社的哈利罗德爵士,在爱丁堡大会上,是这样结束演讲的:“当你们回家之后,有些人会寄一张明信片来给我,就是你们不寄给我,我也要寄给你们每位一张,而且你们会很容易知道是我寄的,因为上面未贴邮票(众笑)。在上面,我要写一些字,是这样写着的:

季节自己来,季节又自己去。

你知道,世间一切都依时而凋谢。

但有一件却永远像露水一般绽放鲜艳,

那就是我对你们的仁慈和热爱。”

这段诗正适合他全篇演讲的旨意,因此这段诗就用得非常恰当。

马丁·路德·金在历史性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用一位年老的精神领袖的祈祷来作为收尾:“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们终于自由了。”

借用名人名言作结束语,能产生“权威效应”和“名人效应”。一般来讲,人们对名人权威有一种崇拜心理,借用他们的话可以给演讲的内容提供有力的证明,还可以把演讲推向一个高潮。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在演讲的结束语中引用权威人物的名言警句激励听众,比一般性的结尾对人心理撞击度可提高21.34%~37.06%。可见恰当地结合演讲内容及其要求,运用名人的警句、告诫结尾,可以发挥名人效应,使通篇演讲得以升华,而且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

又如,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队复旦大学队,在辩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问题时,四辩手蒋昌建的总结陈述的结尾是这样的: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这样的结尾言犹尽而意未绝,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现代的快节奏,要求演讲者的演说要简短有力,而不是洋洋洒洒没完没了,如若那样,只会招来听众的反感。

文章应该精,而不宜长,林肯的盖提斯宝演说只有10句话。这些都是简洁的典范,我们演说也应如此,冗长的演说是不会受欢迎的。

如果结束语是用复杂的长句逐步展开的,那么最重要的结束语应该用短句,甚至可以用句子的一部分。例如下面一段话:

“你们是否能够认识自己正在进入的这个世界,将取决于你们是否坚定地保持自己正直的人格。如果你们这样做了,其他的一切自然会应运而生。你们的生活将不是人们平常所谓的幸福生活;你们的生活将不得不与逆境抗争。但是这将是有意义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有价值的生活。这一点对任何人都足够了。”

或者反过来,在最后一段中大部分使用短句,而在结尾处引出长句,就像引人深思的演讲《怎样丢掉一笔生意》所采用的那样:

“这就是丢掉一笔生意的全部含义。你丢掉了一笔生意,但是得到一个潜在的客户。你丢掉了这一笔生意,但是得到了这笔以外的所有交易。你丢掉一笔生意,但是得到了对自己的销售技巧的深刻洞见。你不断思考,你留心观察,你随时尝试。某一天,如果你不懈地努力,很可能变成一位如此高明的丢生意的行家,以至于根本丢不掉任何一笔生意。”

注意对比上面第一段演讲的最后一句话和上面第二段演讲的决定性语句,看它们的长短对句子的收尾性产生哪些效果。

演讲的心理收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直接向听众发出呼吁来实现,尤其是说服性讲话。直接号召他们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采纳、延缓、终止或继续),或者请他们改变态度。

你设计的最后一句话一定要像第一句话一样简洁有力。每次演讲都应该用一句话使听众毫无疑问地明白演讲已经结束。没有想好决定性的结束语时,发言人只好继续总结,同时不得不努力考虑怎样不留痕迹地收尾。结果,许多人不得不有些沮丧或用下列乏味无力的结束语收尾:

“我想这些就是我要讲的全部内容。”

“噢,时间到了!我还是就讲到这里吧。”

“虽然我还想多讲一些内容,但是应该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另外一些演讲者倒是不显得犹豫不决,而是戛然而止,使听众不知道中间的空白是暂时停顿还是最后的结束。

演讲时可以采用一种斩钉截铁的有效收尾与开场白时吸引听众注意力的办法相呼应:详尽回答演讲开始时所提出的那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再次提及开头讲过的笑话或故事,使它变得更有趣,或者把它稍加改动,使之适用于你的主题。

不要用“谢谢大家”来代替决定性的收尾。在教室发言或业务报告会上通常不对听众表示感谢,只有当你作为受人尊敬的特殊嘉宾应邀发言时才应该这样做。这种情况下,“谢谢大家”可以作为从结论的其他部分转到决定性语言的过渡语。

画龙点睛的结束语与正文内容一样重要。不要敷衍潦草而含混不清地说出最后一句话,或者用最后几分钟收拾自己的演讲笔记准备溜走。要熟记自己的结束语,这样在总结陈述时可始终保持与听众的目光交流。结束讲话后,短暂地收回目光,然后重新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表示你愿意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接受大家的掌声。就像开始时一样,这时候你的自我意识也会非常强烈,这是不可避免的。你会感到大家的注意力又从演讲内容转移到你身上。这时不要忘记为听众留下肯定的自我印象,从而不至于削弱最后一句话的效力。

与开头意愿重合但又在意境上高出开头的结尾形式,称为回应开头式。

1960年,非洲加纳共和国成立,恩克鲁玛被选为总统兼总理,他立志向中国学习,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1964年元月,他邀请周恩来访问加纳。周总理到达后,他摆下国宴,盛情款待,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演讲中,他一开始就表达了热烈欢迎的心情,然后,回顾了自己1961年对中国的访问,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毛泽东主席及其战友们的丰功伟绩和两国之间建立的友谊,表明了他反帝、反殖、建立永久和平以及坚决拥护“五项基本原则”的态度。最后,他说:

“尊敬的周恩来总理,让我们再一次对你和你的随行人员来到加纳,表示十分热烈的欢迎。我希望你们在这里的逗留期间感到高兴和愉快。现在,诸位阁下,亲爱的朋友们,请大家同我一道站起来,为中国领导人和人民,为毛泽东主席,也为你——周恩来总理在贵国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干杯!中国和加纳的友谊万岁!非洲统一万岁!和平和各国的友谊万岁!”

这种结尾与开头呼应,使整篇演讲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井下工有颗金子般的心》的开头是这样的:

“你了解井下工吗?井下工,顾名思义,是在矿井下作业的工人。这是当前最危险的工种……他们不仅承受了人们的种种误解,还以自己有力的臂膀擎起了整座矿山!可以自豪地说:在我们招远金矿,有多少井下工,就有多少颗金子般的心!”

接着,讲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事例,歌颂了矿工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最后,是这样结尾的:

“朋友们,黄金是宝贵的,比黄金更宝贵的是井下工那颗颗金子般的心!如果我们的整个社会、行行业业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竭诚尽力,无私奉献,那么四化何愁不成?……”

最后,用一句既是祝福也是希望的话作为结尾:

愿我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这篇叙事性演讲,题目很“实”很“俏”,开头、结尾,处处照应,首尾圆合,增强了演讲的鼓动力和激奋力。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呼应式的结尾,不应与开头简单地重复,而应加深主旨,耐人寻味。

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结尾,样式还有很多,如议论式结尾、象征式结尾、呼告式结尾、幽默诙谐式结尾、示物式结尾等。总之,结尾要有一定的高度,如异峰突起,要韵味深刻,使听众情绪激动振奋,切忌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努力避免陈词俗套和语言干瘪。

这种方法是一层高过一层,一句比一句有力量。

林肯在以尼加拉瀑布为题材的那篇演说中,用的就是降升法。他以哥伦布、耶稣、摩西、亚当等的年代,与尼加拉瀑布一一相比,且一个比一个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