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48

第48章 《伤寒杂病论》方(47)

刘某,男,57岁。3年前小腿出现针头大出血性斑点,后为环状红色斑片,轻度瘙痒。在郑州等地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环状红色斑片,轻度瘙痒,大便干结,身热,口干咽燥,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浮涩。辨为瘀血风热证,治当泻热祛瘀、透解郁热。给予桃核承气汤与柴葛解肌汤合方:炙甘草6g,桃仁10g,大黄12g,芒硝8g,桂枝6g,柴胡12g,葛根10g,黄芩10g,羌活6g,白芷6g,白芍6g,桔梗6g,石膏3g,生姜10g,大枣2枚。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身热解除,每日大便溏泄2次,减大黄为6g,芒硝为5g,以前方6剂。四诊:红色斑片转淡,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治疗20余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舌质暗红瘀紫、脉涩辨为瘀血,再根据身热、苔薄黄辨为郁热,因红色斑片、大便干结辨为瘀热,以此辨为瘀血内热证。方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通经散结;以柴葛解肌汤清热于内、透热于外。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斑秃

斑秃是指突然发生的非炎症性、非瘢痕性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导读】根据斑秃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肝郁,故与柴胡疏肝散合方治之。

焦某,男,26岁。1年前,头部左侧有1个1cm大小的片状脱发,继之在头顶及项部有4个1cm大小的片状脱发,还有几处黄豆大小片状脱发,在新乡、郑州等地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近因其同学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脱发,急躁易怒,善叹息,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肝郁血瘀证,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给予桃核承气汤与柴胡疏肝散合方加味:柴胡12g,陈皮12g,白芍10g,川芎10g,枳壳10g,香附10g,桂枝6g,桃仁10g,大黄12g,芒硝8g,生地黄30g,玄参3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急躁易怒好转,大便溏泄,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以前方6剂。三诊:心情转佳,叹息次数减少,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较前又有改善,以前方6剂。五诊:有细小茸发长出,以前方6剂。六诊:细小茸发略有增多,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40余剂,新生毛发变黑,又以前方治疗12剂,头发完全长出。

【用方提示】根据急躁易怒辨为肝郁,再根据舌质暗红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因苔薄黄辨为热,以此辨为肝郁血瘀证。方以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加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滋阴生发。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自主神经失调、卵巢功能衰退(性腺激素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障碍及性功能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故与六味地黄丸合方治之。

童某,女,54岁。近5年来经常出现心痛,经心电图、彩超及血常规等多项检查,但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心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如针刺,全身筋骨疼痛,口干咽燥,心烦,胸闷,头晕目眩,皮肤皱纹增多,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涩。辨为肝肾阴虚、瘀热阻心证,治当滋补肝肾、清热化瘀。给予桃核承气汤与六味地黄丸合方: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桃仁10g,大黄12g,桂枝6g,芒硝(冲服)6g,冰片2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痛缓解,大便溏泄,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以前方6剂。三诊:心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全身筋骨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心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血,再根据口干咽燥、皮肤皱纹增多、少苔辨为阴虚,以此辨为肝肾阴虚、瘀热阻心证。方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以桃核承气汤清泻瘀热,加冰片开窍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子宫内膜癌

是指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导读】根据术后子宫内膜癌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是瘀血凝结,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袁某,女,36岁,2008年1月19日初诊。2007年3月经检查发现子宫内膜癌,于4月在某省级医院手术及化疗,其手术虽然成功,但症状改善不理想。之后服用中西药,可诸多症状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小腹痛如针刺,身体烦热,口燥饮水且不欲下咽,下肢痛,大便干结,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瘀热阻结证,治当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给予桃核承气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桃仁10g,大黄(不后下)12g,桂枝6g,芒硝(冲服)6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泽漆30g,牡丹皮12g,栀子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6剂。三诊:小腹痛减轻,下肢疼痛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身体烦热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小腹疼痛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治疗3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坚持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如针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再根据大便干结、身体烦热、苔薄黄辨为热结,因口燥饮水且不欲下咽辨为瘀热浸淫,以此辨为瘀热阻结证。方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导浊下行;以蛭虻归草汤攻逐瘀浊;加泽漆清热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栀子清热燥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疾病。

【导读】根据子宫腺肌病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血虚,故与四物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痰热,故又与小陷胸汤合方治之。

司某,女,47岁。在2年前因月经量过多,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近因出血量多前来诊治。刻诊:痛经如针刺,经下量多夹血块,漏下不止,小腹部压痛,口苦,面色苍白,大便干结,肢体沉重,舌质淡红夹瘀紫,苔黄腻厚,脉沉涩。辨为血瘀血虚痰热证,治当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清热化痰。给予桃核承气汤、四物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味:桃仁10g,大黄(不后下)12g,桂枝6g,芒硝(冲服)6g,熟地黄12g,白芍12g,当归12g,川芎12g,黄连3g,姜半夏12g,全栝楼30g,阿胶(烊化、冲服)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变溏,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基本趋于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经血漏下止,以前方6剂。五诊:苔黄腻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月经来潮,仅有轻微痛经,以前方6剂。八诊:未再出现经血漏下不止,以前方6剂。之后,先以前方治疗60余剂,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3服,每次6g,治疗4个月。随访1年,一切良好。

【用方提示】根据痛经如针刺、经下量多夹血块辨为血瘀,再根据面色苍白辨为血虚,因口苦、肢体沉重、苔黄腻厚辨为痰热,以此辨为血瘀血虚痰热证。方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以四物汤滋补阴血,以小陷胸汤清热燥湿化痰,加阿胶补血止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细菌性****病

细菌性****病是由****内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以及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细菌性****病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故与六味地黄丸合方治之。

陈某,女,42岁。有5年细菌性****病病史,近2年来不能再服用西药,可服用中药也未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刻诊:带下色黄夹青灰,腰酸腰痛,盗汗,倦怠乏力,痛如针刺,大便干结,舌质红瘀紫,少苔,脉沉细涩。辨为阴虚瘀热证,治当滋补肾阴、活血化瘀。给予桃核承气汤与六味地黄丸合方: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2g,牡丹皮12g,泽泻10g,桃仁10g,大黄(不后下)12g,桂枝6g,芒硝(冲服)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盗汗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通畅,以前方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6剂。四诊:带下减少,以前方6剂。五诊:带下止,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腰酸、盗汗、少苔辨为肾阴虚,再根据痛如针刺、舌质瘀紫辨为瘀血,因带下色黄、大便干结辨为热,以此辨为阴虚瘀热证。方以六味地黄丸滋补阴津、渗利湿浊;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以外生殖器溃疡、腹股沟淋巴结化脓、穿孔及晚期外生殖器象皮肿和直肠狭窄等为主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

【导读】根据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痰热,故与滚痰丸和小陷胸汤合方治之。

鲁某,男,37岁。6个月前出现****、****头、****、冠状沟及****体呈暗红色小丘疹,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经检查诊断为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口服及静脉用西药,可疗效不明显。刻诊:外生殖器呈暗红色小丘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如针刺,身体烦热,肢体沉重,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滑。辨为瘀热痰伏证,治当泻热化瘀、燥湿化痰。给予桃核承气汤、滚痰丸与小陷胸汤合方:桃仁10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冲服)6g,黄连10g,半夏12g,全栝楼30g,黄芩12g,礞石10g,沉香1g,胆南星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外生殖器上丘疹减少,大便溏泄,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以前方6剂。三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缩小,大便仍溏,减大黄为3g,芒硝为2g,以前方6剂。四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减轻,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消退,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好转,未有明显不适,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压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血,再根据身体烦热、苔黄腻、脉沉滑辨为痰热,因外生殖器呈暗红色丘疹辨为瘀热相结,以此辨为瘀热痰伏证。方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以滚痰丸泻热荡涤顽痰;以小陷胸汤清热燥湿、醒脾化痰;加胆南星增强清热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子宫内膜炎

【导读】根据子宫内膜炎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湿热,故与四妙丸合方治之。

晁某,女,32岁。有6年子宫内膜炎病史,近因小腹胀痛及带下量多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小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大便干结(4~5日1次),舌质暗红边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瘀阻湿热证,治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给予桃核承气汤与四妙丸合方加味:大黄12g,芒硝6g,桂枝6g,桃仁10g,黄柏24g,苍术24g,薏苡仁30g,怀牛膝30g,败酱草30g,赤芍24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小腹胀痛减轻,大便溏泄,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以前方6剂。三诊:带下量减少,大便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带下止,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12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带下色黄辨为热,再根据大便干结辨为热结,因舌质暗红边夹瘀紫、脉沉涩辨为瘀,以此辨为瘀阻湿热证。方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以四妙丸清热燥湿、引血下行;加败酱草清热解毒,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宫外孕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的位置在子宫外引起的怀孕,宫外孕的部位多在输卵管,少在卵巢,其危害性较大,所以对宫外孕要早发现、早治疗。

【导读】根据卵巢宫外孕的病变证机是瘀热,治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又因瘀血阻结,又与桂枝茯苓丸活血消癥;更因病变夹寒瘀,更与生化汤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