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21

第21章 《伤寒杂病论》方(20)

杨某,男,58岁。在5年前出现多饮、多尿(尤其是夜间尿多)、倦怠乏力,疑为糖尿病,经查血糖正常,当时未引起重视,约3个月后又出现尿血、腰痛、头晕目眩,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尿频,尿急,尿血,腰痛,腹胀,四肢无力,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头晕目眩,大便溏泄,自汗,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弱。辨为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证,治当温补肾阳、清热化湿。给予桂枝人参汤与四妙丸合方加味:桂枝12g,红参10g,白术12g,干姜10g,黄柏12g,薏苡仁12g,苍术6g,怀牛膝6g,炙甘草12g,茜草15g,海螵蛸15g,瞿麦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尿频、尿急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尿血止,口苦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40余剂,经复查,尿常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以前方又治疗20余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尿频、尿血、腰痛辨为肾虚,再根据腹胀、大便溏泄辨为脾虚,因手足不温、畏寒辨为阳虚,又因口苦口干、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证。方以桂枝人参汤补益脾肾、生化气血,以四妙丸清热燥湿利湿;加茜草、海螵蛸固涩止血,瞿麦活血利水通淋。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循环障碍,导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青壮年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导读】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变证机是阳虚;又因病变证机有肾气不固,故以桂枝人参汤与海蛤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又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牛某,男,26岁。在1年前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昏、心悸、气短、自认为工作劳累所致,当时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约半年后自觉症状加重,在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即住院治疗6个月,血小板因输血而升高,停止输血即下降,欲结合中医治疗。刻诊: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肢体沉重,倦怠乏力,气喘,心悸,腰酸,牙龈出血,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脾肾阳虚、痰湿阻滞证,治当温补脾肾、燥湿化痰。给予桂枝人参汤、海蛤汤与二陈汤合方: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12g,海马10g,炙甘草12g,蛤蚧1对,姜半夏15g,陈皮15g,干姜9g,棕榈15g,海螵蛸12g,阿胶(烊化、冲服)10g,生姜18g,乌梅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心悸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气喘明显缓解,以前方6剂。五诊:牙龈出血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面色略有红润,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自觉体力精力恢复正常,其后,患者家属建议到北京做骨髓移植手术,术后继续服用中药半年。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辨为寒,再根据倦怠、气喘、心悸辨为气虚,因苔白厚腻辨为痰阻,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痰湿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温阳散寒;以海蛤汤温补脾肾、摄纳宗气;以二陈汤醒脾燥湿化痰;加棕榈、海螵蛸以固涩止血,阿胶补血止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白血病

白血病是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中分急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导读】根据白血病的病变证机是脾肾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补阳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失笑散合方治之。中医诊治白血病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柴某,男,27岁。有2年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病史,在1年前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虽成功,可症状改善不明显,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效果不佳,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骨节痛如针刺,腹胀,呕吐,不思饮食,耳鸣,腰膝酸软,头痛,面色苍白,手足不温,畏寒,睾丸肿大,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桂枝12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五灵脂12g,蒲黄12g,附子10g,黄芪25g,水蛭3g,虻虫3g,砂仁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饮食好转,腹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温和,畏寒大减,以前方6剂。四诊:头痛止,以前方6剂。五诊:腰膝酸软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大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腹胀、不思饮食辨为脾虚不运,再根据耳鸣、腰膝酸软辨为肾虚不荣,因骨节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温补肾气;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附子温壮阳气,黄芪补益中气,水蛭、虻虫破血逐瘀,砂仁醒脾和胃消食。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或单种激素减少如生长素缺乏,或多种促激素同时缺乏。根据发病情况分为原发于垂体病变和继发于下丘脑病变。

【导读】根据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精血亏损,故与龟鹿二仙胶合方治之。

蒋某,女,34岁。在2006年7月经检查诊断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乳房萎缩,闭经(近8个月月经未至),阴毛、腋毛脱落,腰背酸痛,肢体轻微水肿,不思饮食,头晕目眩,性功能缺乏,手足不温,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脾肾阳虚、精血亏虚证,治当温补脾肾、化生精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龟鹿二仙胶合方加味:桂枝12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枸杞子10g,鹿角20g,龟板25g,人参15g,何首乌24g,附子10g,巴戟天15g,瞿麦15g,牛膝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腰背酸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水肿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乳房萎缩好转,月经能按期而至。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余。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不思饮食辨为脾虚;再根据腰背酸痛、性功能缺乏辨为肾虚;因阴毛、腋毛脱落,头晕目眩辨为精血亏虚;又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精血亏虚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脾肾阳气;以龟鹿二仙胶滋补精血;加何首乌滋补阴血,附子温壮阳气散寒,巴戟天温补阳气,瞿麦利水消肿、牛膝补肾强健筋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指内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或其活性作用超常,从而导致水潴留、尿排钠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脾肾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补脾肾;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李某,男,39岁。在1年前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身体软弱无力、肌力减退、嗜睡,曾在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经检查,血清钠120mmol/L,尿钠36mmol/L,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刻诊:恶心,不思饮食,胃脘烦闷,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如针刺,因活动加重,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脾胃阳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桂枝12g,白术10g,干姜10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红参10g,炙甘草12g,生姜15g,半夏15g,陈皮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恶心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胃脘烦闷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肌肉疼痛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恶心止,饮食基本趋于正常,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恶心、不思饮食辨为胃气上逆,因肌肉疼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又因肌肉无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胃阳虚、瘀血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脾胃、化生阳气;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陈皮理气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多见于老年人。

【导读】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变证机是阳虚;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以桂枝人参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风从内生,故又与牵正散合方治之。

尚某,男,64岁。在5年前因腰背疼痛、肌无力、全身骨痛、活动后加重,经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服用西药钙制剂、中成药、汤剂及保健品等,症状表现均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腰背疼痛如针刺、夜间痛甚,肌肉酸痛,手足不温、抽搐,畏寒怕冷,倦怠乏力,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细涩。辨为阳虚瘀血夹风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给予桂枝人参汤、桂枝茯苓丸与牵正散合方,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2g,干姜10g,茯苓12g,桂枝12g,桃仁12g,白芍12g,牡丹皮12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巴戟天24g,黄芪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抽搐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肌肉酸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未再出现肌肉酸痛,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0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辨为阳虚,再根据疼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因手足抽搐辨为夹风,以此辨为阳虚瘀血夹风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化生阳气;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以牵正散息风止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慢性水过多和水中毒

慢性水过多和水中毒是指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低钠症的中毒症状。

【导读】根据慢性水过多和水中毒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又因病变证机有水气,故与真武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心神不安,故又与安神定志丸合方治之。

孙某,女,49岁。在1年前出现倦怠乏力、表情淡漠、恶心、不思饮食、皮下组织肿胀、头痛、嗜睡等,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不明确,不同医院诊断不同,有的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的疑为内分泌失调,有的疑为抑郁症等,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检查尿钠24mmol/L,诊断为慢性水过多和水中毒。刻诊:嗜睡,恶心,不思饮食,因活动加重肌肉肿胀,倦怠乏力,表情淡漠,头痛,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心脾阳虚、水气浸淫证,治当健脾益心、温补阳气、利水消肿。给予桂枝人参汤、真武汤与安神定志丸合方:桂枝12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生姜10g,附子5g,红参15g,茯苓15g,山楂24g,远志15g,石菖蒲8g,龙骨8g,朱砂(冲服)1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肌肉肿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恶心止,以前方6剂。五诊:头痛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6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嗜睡、表情淡漠辨为心气虚,再根据不思饮食、恶心辨为脾胃气虚,因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又因肌肉肿胀辨为水气浸淫,以此辨为心脾阳虚、水气浸淫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温补阳气;以真武汤温阳利水消肿;以安神定志丸养心安神定志;加山楂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