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18

第18章 《伤寒杂病论》方(17)

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是因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间氢离子梯度建立障碍,或(和)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重吸收障碍导致的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包括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和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

【导读】根据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当选用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心肾阴津亏损,故又与百合地黄汤与增液汤合方治之。

周某,女,58岁。有2年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病史,服用中西药虽有治疗效果,但病症常常因停药而发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化验尿常规:尿pH>5.5。刻诊:尿频,尿急,肌肉无力,周期性肌肉麻痹,心悸,腰酸,手足烦热,渴欲饮水,失眠,嗜睡,口干咽燥,舌质红夹瘀紫,少苔,脉沉涩。辨为心肾阴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滋补心肾、活血化瘀。给予桂枝茯苓丸、百合地黄汤与增液汤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80g,麦门冬24g,玄参30g,桂枝12g,桃仁12g,茯苓12g,牡丹皮12g,白芍12g,水蛭3g,虻虫3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尿频、尿急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心悸止,以前方6剂。五诊:肌肉无力、麻痹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经尿常规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以前方又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辨为心阴虚,再根据尿频、尿急、腰酸辨为肾阴虚;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生热,又因周期性肌肉麻痹、舌质瘀紫辨为瘀阻脉络;更因嗜睡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心肾阴虚、瘀血阻滞证。方以百合地黄汤、增液汤滋补阴津、清退虚热;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通利脉络;加水蛭、虻虫破血逐瘀,黄芪补益中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是指良性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甲状腺肿大。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导读】根据甲状腺肿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蕴肺,故与麻杏石甘汤合方治之。

邱某,女,37岁。3年前经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肿,经常服用中西药,但未能取得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甲状腺肿大,咳嗽,咽中不利,喉中憋气,胸中烦热,口渴,声音嘶哑,大便干结,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瘀热蕴肺证,治当清热化瘀、宣降肺气。给予桂枝茯苓丸与麻杏石甘汤合方加味: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白芍12g,炙甘草6g,麻黄12g,杏仁10g,石膏24g,牡蛎30g,浙贝母12g,桔梗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喉中憋气好转,咳嗽止,以前方去麻黄,加芒硝3g,6剂。四诊:大便正常,以前方去芒硝,加牛蒡子15g,6剂。五诊:声音嘶哑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均有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甲状腺肿大、脉沉涩辨为瘀,再根据胸中烦热、口渴,苔薄黄辨为热,因咳嗽、咯痰不利辨为热毒蕴结,以此辨为瘀热蕴肺证。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肿通络;麻杏石甘汤清热宣降肺气;加牡蛎软坚散结,浙贝母、桔梗清热利咽、宣降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银屑病

银屑病是指以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为主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银屑病表现特点主要分为点状银屑病、毛囊性银屑病、轮状银屑病、钱币状银屑病、盘状银屑病、回状银屑病、图状银屑病、地图状银屑病、蛎壳样银屑病。

【导读】根据银屑病的病变证机是瘀结,治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又因病变证机有血热,故与犀角地黄汤合方治之。

曹某,女,26岁。有8年银屑病病史,在多地省市级医院诊治,服药期间症状趋于缓解,可停药后又复发。1年来病情加重,用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上肢、胸腹丘疹色红,诸多融合成斑片,瘙痒,表面覆盖糠皮样银白色鳞屑,大便干结,面赤,口渴,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涩。辨为血热瘀滞证,治当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给予桂枝茯苓丸与犀角地黄汤合方加味:水牛角15g,生地黄30g,桃仁12g,桂枝12g,白芍12g,牡丹皮12g,茯苓12g,大黄10g,牛蒡子15g,薄荷15g,生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三诊:瘙痒减轻,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四诊:银白色鳞屑脱落病变为红色,轻微瘙痒,以前方6剂。五诊:红斑丘疹较前色泽变淡,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治疗60余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8个月。随访1年,银屑病未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丘疹色红、少苔辨为血热;再根据大便干结、面赤辨为血热上攻下结,因舌质暗红瘀紫、脉细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血热瘀滞证。方以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散瘀消斑;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加大黄、芒硝泻热通便祛瘀,牛蒡子、薄荷辛凉透热,生甘草清热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肌肉酸痛,淋巴结痛,咽痛,头痛,关节疼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为主的一种慢性疲劳性疾病。

【导读】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精气亏虚,故与海蛤汤和龟鹿二仙胶合方治之。

邱某,女,43岁。在3年前出现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伴有咽痛,头痛,淋巴结痛等,曾多次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服用西药1个月,症状表现明显减轻,可继续服用西药不仅没有治疗效果,反而还加重病情,改用中药治疗,也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肌肉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两目干涩,急躁易怒,口干咽燥,月经不调,耳鸣,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白,脉沉弱细涩。辨为肝肾精亏、瘀阻脉络证,治当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给予桂枝茯苓丸、海蛤汤与龟鹿二仙胶合方:枸杞子10g,鹿角胶(冲服)25g,龟板胶(冲服)25g,红参15g,海马10g,蛤蚧1对,白芍12g,茯苓12g,牡丹皮12g,桂枝12g,桃仁12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肌肉关节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口干咽燥止,两目干涩好转,以前方减鹿角胶为15g,龟板胶为15g,6剂。四诊:两目干涩止,耳鸣减轻,以前方减海马为5g,6剂。五诊:急躁易怒止,以前方6剂。六诊:肌肉关节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两目干涩、急躁易怒辨为肝血亏;再根据腰膝酸软、耳鸣辨为肾精亏,因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以此辨为肝肾精亏、瘀阻脉络证。方以龟鹿二仙胶滋补阴阳、调补肝肾;以海蛤汤补益肝肾、摄纳精血;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闭经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症状,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即年过16岁,第二性征已经发育尚未来经者或者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没有发育者;继发性闭经,即月经已来潮又停止6个月或3个周期者。引起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引起器质性闭经的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

【导读】根据闭经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瘀血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夏某,女,36岁。有6年闭经病史,月经因肌内注射西药而至,因停药而止,曾在郑州、北京、西安等地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子宫性闭经。刻诊:闭经,少腹轻微疼痛拒按,心胸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瘀热阻滞证,治当清热活血、通达经脉。给予桂枝茯苓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白芍12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丹参15g,赤芍15g,大黄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胸烦热、手足心热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通畅,减大黄为3g,以前方6剂。四诊:失眠多梦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月经仍未来至,以前方治疗30余剂。六诊:月经至且量少,可色泽偏暗,经中仍夹有血块。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1年,月经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少腹轻微疼痛拒按、舌质暗红夹瘀紫辨为瘀血,再根据手足心热、苔薄黄辨为郁热,以此辨为瘀热阻滞证。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加丹参清热活血安神,赤芍凉血散瘀,大黄通下瘀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因子宫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且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本病多见于30~50岁生育期妇女。

【导读】根据子宫肌瘤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寒瘀,故与当归四逆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商某,女,41岁。在2004年发现子宫肌瘤,因月经量多,漏下不止,于2005年住院手术治疗,在2007年初又出现月经量多,漏下不止,自此屡屡服用中西药,可出血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小腹疼痛如针刺且拒按(子宫肌瘤大的有2个,分别为2.3cm×1.9cm,1.6cm×1.4cm),月经量多夹血块,漏下不止,肢体困重,面色晦暗,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涩。辨为血瘀寒痰证,治当活血化瘀、温化寒痰。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与二陈汤合方:桂枝12g,桃仁12g,茯苓12g,白芍12g,牡丹皮12g,当归9g,细辛9g,通草6g,大枣25枚,陈皮15g,半夏15g,生姜18g,乌梅2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小腹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月经漏下量及次数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月经漏下基本停止,以前方6剂。五诊:小腹疼痛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均有好转,以前方治疗120余剂。经检查子宫肌瘤小的消失,现仅有1个(0.9cm×0.6cm)。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5个月,经复查子宫肌瘤消失,用散剂治疗4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如针刺且拒按、脉沉涩辨为瘀血;再根据肢体困重、苔白腻辨为寒痰;因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故漏下不止,以此辨为血瘀寒痰证。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以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益血通脉,兼防化瘀药伤血;二陈汤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输卵管粘连

输卵管粘连是指盆腔感染造成输卵管周围的粘连,将输卵管粘连在盆腔壁上,最终演变为输卵管粘连。

【导读】根据输卵管粘连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合方;又因病变证机有血虚夹湿,故与当归芍药散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湿热,故与四妙丸合方治之。

曹某,女,29岁。在4年前因3次流产而引起小腹坠痛,后经检查诊断为输卵管粘连、不孕症,虽服用中西药,但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腹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小腹坠痛,腰痛如针刺甚于夜间,口苦,面色不荣,经行夹血块,不孕,性交后及月经后疼痛加重,舌质淡红夹瘀紫,苔黄腻厚,脉沉涩。辨为湿热瘀阻血虚证,治当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与四妙丸合方: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桂枝12g,桃仁12g,牡丹皮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改善不明显,以前方6剂。三诊:小腹坠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腰痛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夜间仅有轻微腰痛,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先以前方治疗30余剂,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2年,一切正常,其男婴已出生。

【用方提示】根据小腹坠痛、苔黄腻厚辨为湿热,再根据腰痛如针刺甚于夜间辨为瘀血,因面色不荣、头晕目眩辨为血虚,以此辨为湿热瘀阻血虚证。方以四妙丸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以当归芍药散养血补血,兼清郁热;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