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公主进化史
40639700000084

第84章

当年,先帝拟定的几家太子妃人选,另她十分恼火,那会儿她看好了大嫂的内侄女现在的贵妃,没想到先帝以安抚世家为由,竟然连一点儿机会也没勋贵,就算这林家女是她挑选的,她终是意难平。

太子妃过门儿,没过门儿多久就怀了第一个孩子,那会儿她心中不高兴,又不能做的过份,就想吓一吓她,太子妃在东宫,自然要晨昏定省为她请安。

那****就命人在太子妃来的必经之路上责罚宫人,论理,责罚宫人有专门的地方,打板子也好,上刑也罢,但是她当时吩咐:“让她们都看看,以儆效尤。”这没有什么,所以就在亭子边儿上责罚了,不是上刑,就是打板子。

她真的没想怎么样,就是吓吓她而已,想告诉她太子妃不好当,万万没想到,太子妃苍白着一张脸给她请安之后,回到东宫,晚上就流产了。那也是她的亲孙子,她也惊呆了,然后就落了这个心病。

文孝生下皇二子的时候,她心里舒服很多,没想到夭折了,更没想到的是,文孝就那么去了,她的心病也就越来越重,将秦康乐抱过来抚养,一方面是礼法规矩,一方面也是补偿文孝的心思,还有就是让自己心安,我养了你的女儿,你可别来找我了。

不知道是心里作用还是什么,那时候太后过的日子还不错,可是秦康乐搬出去之后,皇太后就开始做噩梦,总是梦到文孝说孙子想她了。所以她就更加勤快的礼佛。

现在也是巧了,又是自己看好的人不被皇帝看好,又是新妇进门,又是很快怀孕,还同是世家女,皇太后心中的紧绷的弦断了,连日连日的做噩梦,看哪里都是血糊糊的一团。

皇太后病了,还病得很严重,有时候还说胡话,含在嘴里说的,开始听不明白,后来说的多了,大家伙儿也都猜出来了,说的最多的就是:“别过来。”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毕竟当初皇后的口谕一点儿错儿都挑不出来,太子妃流产没有人能想到与皇后有关,只有那些真正生过孩子的人心里有谱,胎像不稳的时候就怕惊吓。可惜这些宫人都没生过孩子。能生的也早都出宫不在宫里面了。

皇子皇女们依旧伺疾,这次又添了璟王妃,清王妃作为太后另一个正经八倍的儿媳妇,自然挑起了大梁,干脆就在永寿殿住下了,睿王妃也是时不时的就进宫。

关于伺疾,秦康乐上次就挺纳闷儿的,为什么诸位妃嫔都没有来,也关心着却没有来,这话她又没法儿问出口,还是皇五女想淑妃了,问了下人,下人解释了,秦康乐才知道。

而这个知道,也让秦康乐更加的认识到何为君臣有别。

公主皇子是皇家的人,清王妃睿王妃都是正经八倍的媳妇儿,也是自家人,是君,妃嫔们在外面那就是上不得台面的妾,在皇城里面虽然有品级,有地位,但是妾就妾,是伺候的人,不是自家的人,所以她们面对皇帝是时候都是自称臣妾,先臣而后妾。不是自家人,自然也就没有伺疾的资格。

要说这次伺疾有什么收获,对于太后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病情越发的沉重,人也越发的消瘦,皇帝以前是初一十五来,现在只要政事上没有急事,都会在下早朝的时候来永寿殿看看亲娘。

对于皇子皇女来说,这时候见面的时间多了,又在一起配合着做事儿,那感情是蹭蹭的就上去了,清王妃主管,璟王妃做副手,几位公主其实就是打酱油,不过璟王妃到底有孕,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都照顾她,凡事不让她伤神。秦康乐还弄明白了君臣之别,难怪清王妃睿王妃底气那么足,正经八倍的儿媳妇就是不一样。

璟王妃心里面是感激的,大公主做事周详,帮了她不少忙,二公主心肠好,虽然没那个眼力见,人却是实心实意,三公主看着威严,其实和气没架子,处处体谅她,完全没有天家女孩儿的骄纵。

太医院里面的太医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治疗太后,可惜这病根儿在二十年前就落下了,不是他们开的苦药方子就能解决。

昌泰十三年秋庚申月壬子日甲戌时皇太后崩于永寿殿,巧的是,与文孝皇后一样,都是死于阴历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