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40237400000016

第16章 欧洲主要国家的图书贸易(3)

三、德国图书贸易

从加入欧元区以来,德国民众对于经济前景普遍持怀疑态度。尽管实质上国民收入不降反升,但马克兑换成欧元后人们的消费心理变得过度紧张,反倒降低了消费。据统计显示,每年光顾书店的读者数量在持续下降。民意调查显示,书价过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读者在购买图书方面的花费减少,导致印数减少、书业成本提高,涨价在所难免。这种循环怪圈的形成迫使商家采用种种手段提高赢利,大力开发廉价图书市场即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项。不过,廉价图书的冲击势必使得本来已趋于不稳定的市场更加动荡,进一步破坏了原来图书固定价格体系约束下的平衡状态,特别是令急于推出新书的出版公司蒙受更加严重的打击。

(一)德国图书市场概览

德国新书品种位居世界前列,一年出版新书8万种,再版书90万种。近年来,与整个德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图书市场保持着比较可观的销售额。但是,2002~2003年,出版行情开始下跌,整个出版行业2003年3月的销售额与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19.4%。像这种大幅度的下滑前所未有,出版行业面临严重的危机。2004年,在经历连续3年的销售赤字之后,德国出版业终于止跌回升,虽然增幅只有0.19。

图书出版业和销售业仍然挣扎在为时已有3年的销售呆滞和行业结构混乱状况中。顾客的购买潜力已经被消耗殆尽,图书购买力的回落十分明显。很少有顾客光顾书店,而真正在书店内买东西的人更少,平均结算销售额下降。价格约束政策给试图靠折扣售书起死回生的零售商以沉重打击。而不受价格约束影响的古旧书店以及发行成本较低的读书俱乐部却依靠固定的读者群体和宣传海报赢得了更多的客户,从而拉大了与其他零售机构销售业绩的差距。

出版社面临着同样棘手的问题。利润不高的中等出版社处境尤其艰难。大型出版社力图通过内容更新频繁的时事书籍达到自救,但疗效只是有限且暂时的。退货接连不断。如果对出版行业的商业形势没有进行很好的前瞻,很难有意外收获。不过,尽管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出版公司各方面的利润还是有所增长。

德国目前总共大约有22000个出版物出版销售公司,其中2/3是出版公司。最大的出版公司聚集地为慕尼黑,那里目前有234家图书出版社。柏林有190家出版公司,仅次于慕尼黑。排名第三到第五位的依次是汉堡(129家)、斯图加特(110家)和法兰克福(99家)。大多数图书分销商落户于柏林(320家)。慕尼黑和汉堡分别以213家和193家图书销售公司分列第二、三位。

出版物经销商和出版社之间的对垒日趋激烈。陷入恐慌的出版商试图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推到市场上去,而经销商的购买量则越来越少,或者很快就把有缺陷的书退回给出版社,出版社则不得不廉价抛售或者重新定价,这些都造成了德国图书业的重重困难。

更为严峻的是,价格约束政策已经使得出版公司在图书市场中成为弱势群体。例如网上第一大书店亚马逊公司,其每年在德国的图书销售额远远超过德国其他几家最大的竞争者,包括集邮购、网上销售和旧书销售为一体的德国世景公司(Weltbild),贝塔斯曼运营不良的Der Club图书俱乐部(德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以及德国最大的传统图书连锁店Thailia。因为有实力,亚马逊有权与一些出版公司重谈折扣。而拒绝接受条件的出版社,则难以登陆亚马逊的网站。

尽管德国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法兰克福书展却收获颇丰。参展商的数量再次扩大到6638个,同比增长3.9%,几乎和2001年持平。这首先要归功于德国国内参展商重新提高了对书展的重视程度——国内参展商的数量上升了28%。

以2003年的数据看,德语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总册数为7.74亿册,总码洋42.54亿欧元。新书出版量比2002年上升了27%,达到61538种。再版书目为19433种,比2002年增加了2.4%。从各州情况来看,巴伐利亚州的初版书量为12761种,占据总量的20.7%,高居榜首;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占16.9%;巴登—福特堡州占13.4%。在城市对比中,巴伐利亚州占据优势。慕尼黑2003年初版书量为8527种,占13.9%。慕尼黑也由此继续和纽约竞争世界最大的出版城市之位。柏林与前者的差距略有缩小,初版量为6605种,而法兰克福(3927种)、斯图加特(3123种)和汉堡(2804种)与前两位的差距就比较大了。

德国图书销售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亚马逊、世景出版集团和Thailia三家瓜分市场的局面。“外来户”亚马逊已经在德国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开始向德国出版商施加压力,索要更多的折扣。世景出版集团由14个德国教区的基督教所控制,最初邮购图书是其主业,1990年后开始扩张,与当时最大的图书连锁店——慕尼黑的胡根杜伯尔书店合并,如今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拥有253家分店。在定价销售的前提下,该公司重点推销廉价书,依靠可以打折销售的库存书来应对不景气的市场。Thailia是一家传统的德国图书连锁店,被实力雄厚的香水和化妆品公司道格拉斯集团购并。目前它已吞下多家经营困难的地方书店,在德国拥有79家分店,2003年图书销售额为4.6亿美元。经过不断扩张,它已经发展成为德国第三大网上书店。其经营规模多为5000~30000平方英尺的书店,经营者认为这种规模的书店比较受读者欢迎。尽管它占据的图书销售市场份额不到10%,但仍是德国出版商的主要销售渠道。另外,它也不像亚马逊那样压低折扣,不愿完全将某一个出版公司拒之门外。

(二)德国图书进出口贸易

据布尔森协会即“德国出版商及书商协会”,是德国书业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组织,目前共有会员约6500名,包括约4400名书商会员(其中不少是连锁书店或拥有多家分店成员。但加油站、商场、便利店的书摊不算在内)。每年一度闻名世界的“法兰克福书展”,其组委会便是“德国出版商及书商协会”(布尔森协会)的附属机构。最新统计,2002年德国进口图书、报纸、杂志等共计11亿欧元,与2001年相比,图书进口额下降了4.3%,为6.825亿欧元。2002年德国图书、报纸、杂志等行业的出口额则比上一年的22亿欧元增长了6.4%。德国的出版业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获得明显的出口销售成果,其中图书的贡献不可小视。图书出口价格提高了7.1%,出口额达到13.7亿欧元,其中46%的图书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附近的德语国家如奥地利和瑞士,其次是英国、法国和荷兰。

除了进出口贸易之外,出版物的版权交易一直是德国出版业的重点经营项目。德国的新出版物中有12.3%为翻译作品,其中有大约一半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位居第二的原版语言是法语,其翻译作品占10%。翻译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德国出版的长篇小说中,2003年有31.0%、2004年有20.7%是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儿童和青少年读物2003年占23.8%,2004年为17.7%。

布尔森协会的版权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年德国出版物的版权出口共7022项,2004年为6989种。2003年,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图书出口国。9.4%的版权被中国买走,9.0%流向韩国,6.7%的买家是波兰。

四、法国图书贸易

2006年2月6日,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成功兼并美国第五大大众出版商——时代华纳图书集团。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最近两年先后获得法国Editis出版集团40%的股份和英国霍德·海德莱出版集团。跨行业资本重组在法国出版业愈演愈烈。

拉加代尔传媒集团是法国最大的传媒集团,2005年该集团收入比上一年增长5.3%,达到7901亿欧元。集团旗下的业务包括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Hachette Fillipacchi Media)、阿歇特分销服务集团(Hachette Distribution Services)和拉加代尔广播电视多媒体集团(Lagardère Active)。

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是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2003年的销售额为9.59亿欧元。目前,阿歇特的国际出版经营活动已经扩大到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其年收入的40%来自海外市场。集团旗下有6个子集团:大众文学、教育、插图书、丛书、分销和国际。

(一)法国图书市场概览

2005年法国图书销售总额比上一年下降0.5%,这是自1997年以来法国图书市场首次出现下滑,而娱乐商品销售店的图书销售额依然保持增长态势。这意味着图书销售额依然低于整个法国零售业综合销售额,而后者2005年也表现疲软,仅微增0.2%。

根据法国书业杂志《图书周刊》(Livres Hebdo)的分析,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法国人首次开始缩减在文化和休闲方面的开支。虽然多年来法国图书价格一路走高,但价格上涨并不是导致图书销售额下降的诱因,2005年法国书价只上涨了0.9%,而同期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2.1%。

2005年,法国出版公司出版的新书数量和再版书新版本比2004年增加了2.4%。不同图书销售渠道的图书销售表现各异。娱乐产品销售店,比如弗奈克(Fnac)、维京(Virgin)等,近年来图书销售额平均增幅5%,在整个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2005年依然取得了1.5%的增长。而超市的图书销售额与2004年相比,保持不变。大中型书店同图书市场的总体变化一样,图书销售额下降0.5%,小书店和其他一些把图书销售当做副业的商业企业,图书销售降幅最大,其图书销售额减少3%。

从图书类别来看,儿童图书和青少年文学读物销售额增长5.5%,喜剧题材作品增长5%,手工自助类图书增长2.5%,平装书增长1.5%。小说销售停滞不前,同时,插图书销售额下降0.5%,参考书下降2.5%,专业文献下降3%。2005年法国图书退货率比上一年增长2%,达24%。在小书店,退货率甚至高达29%。

法国图书市场从2003年开始的颓势在2006年上半年仍未见扭转,一直到4月份法国图书销售额仍然在缓慢下降。据统计,自1997年以来,法国图书市场于2005年首次出现下滑,2005年图书销售总额比2004年下降0.5%。2006年4月,图书销售总额比上一年同期再次下降6%,逛书店的人数继续减少。从图书类别来看,少儿书和口袋书的销售最好,2006年4月分别同比增长6%和4%,其次是随笔和纪实类图书、小说、漫画。

虽然销售不见起色,却没有能够阻挡法国出版商出书的热情,2006年4月法国上市新书5495种,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6%。而早在2005年,《图书周刊》杂志就曾批评出版公司推出了太多新书和再版书,2005年法国的新书数量和再版书新版本比2004年增加了2.4%。

根据法国远程销售企业协会(Fédération des enterprises de venteàdistance,Fevad)的调查结果,2005年法国的电子商务量大约增长了53%,营业额为87亿欧元。

法国的网上购买者队伍庞大,有1300万人。在2005年11月和12月间,由于网上购买者的数量有25%的增幅,所以此间的销量更是创下历史纪录,营业额达到17亿欧元。在所有网上销售的产品中,文化产品的销量名列前茅,大约每两位购买者中就有一位选择购买文化产品,具体来说,2005年末图书销售在整个网络市场中的份额接近4%。在所有的网络商户中,Fnac.com凭借其覆盖全法国的68家商店,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06年2月2日,Fnac.com对外公布的2005年营业额为1.89亿欧元,比2004年的1.32亿欧元高出5700万欧元;出版类产品的销量总是最突出的,2005年的增幅超过了30%,图书销量的增长是这种优良表现的主要原因。

亚马逊公司处于法国网上销售的第二位,由于其在整个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霸主地位,再加上其经营范围除了法语图书,还销售英文图书,因此其销售额一直稳步增长。其增长部分归功于他们推出的免费送货服务。另外,亚马逊公司推出的买十赠五,即每单消费额超过10元就赠5元的促销措施,应该也为营业额助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