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40097300000038

第38章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6)

基拉尼国家公园核心地带曾为私人产业,自1932年捐出,即辟作爱尔兰第一处国家公园。此后,园中土地、湖泊不时添加,及至今日,已围成10289公顷生态保护园区。进入公园,必须遵从如下守则:禁止携带枪支;禁止生火;禁止摘花或损毁植物;约束宠物,杜绝惊扰野生动物;离去时,带走所有垃圾。

距入口最近的景点便是莫克罗斯府邸与花园。花园中,众多杜鹃属及杜鹃属杂交卉木举出碗口大的缤纷器官,层层叠叠,密密挨挨,时不时从一面又一面绿墙肩头倾泻而下,直似瀑布,奔涌而宁静,湍急又自制。拐入兴建于1843年的维多利亚式府邸,室内趣味亦如室外植物,杂交且肆无忌惮。主人倾尽毕生之力,搜来诸般时代、国度人工之美——家具、图画、饰品——而后毫不犹豫,一勺烩之:起居室、更衣室、卧室、宴会厅、舞厅、书房、儿童房、厨房、卫生间……无不高大宽敞、富贵逼人,但格调暧昧、气氛驳杂,借花鸟图案赞颂自然的丝绸壁纸上悬挂遭遇斩首的鹿头乃至鱼类尸体标本,肖像画、风景画堆积如山,日本瓷器搭配中国漆制家具,巴洛克、洛可可共处一室……有人如此形容美国诗歌:它需要一只强悍的胃,方能消化石油与汽车。毫无疑问,莫克罗斯府邸也需要一只强悍的胃,方能消化彼此抵牾的风格。在这里,在这方囚禁美的幽暗天地,所有艺术皆为财产展示服务,环境死寂,艺术一如股票,油画不是油画,瓷器不是瓷器,桌不是桌,椅不是椅,一切都是金钱七十二变的形态,是身份,是地位,是堆砌至毫无品位的品位。莫克罗斯府邸引以为傲者,乃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来访,专为其辟出客房一处。

午餐过后,搭轻便马车向湖畔、林中一游。树木好似低云,绿油油,黑漆漆,浓密密,直向我们头顶压来。若是放去记忆里回味,这些树木多半因巨大、松软而失去真实之感,就像舞台上的充气道具,有人暗中扶着或举着,只待演出结束,便噗地一声拔去气门,收拢成便于携带的薄片,卷裹着抱走。而眼前,杉木、橡木与桤木们为了不露破绽,甚至轻声吟唱起歌谣,呼唤苔藓、地衣们爬上树干、爬上枝头,编造出现实主义风景中一幕别出心裁的超现实主义布景。

马儿优雅,蹄声嗒嗒。披盖毛毯一路颠簸闲坐,竟好似湖光山色里独享一段风飘露冷、光阴乱扑的小步舞曲。湖水正在身右,空蒙,疏荒,尚无缘由已教人念远。叶芝《凯尔特的薄暮》中《语声》一篇将“没有欲望、希望、恐惧或者思考所留下的痕迹”的拥有“不可思议的平和表情”的仙女脸庞比作“夜晚的山中湖泊”,以为“它拥有一种稀世之美”,“它如此静谧,以致流露出一丝忧伤”。尽管仍在白日,眼前这座莫克罗斯湖泊却已透出叶芝所谓的仙女表情。兰泽之畔多有芳草,多有神秘气息,若是夜里,又正应和《诱拐者们》一篇的描述:“如果你走在灰色小路上,在白色村舍边发出芳香的接骨木中穿行,看着远方若隐若现的山峰吞云吐雾,你会轻易地越过理性那层薄薄的蛛网般的面纱,发觉那些生物,那些妖仙们,正从北面的白石方门中匆匆飞来,或者正从南面的心湖里纷纷涌出。”走向自然一如走向幻想,自然馈赠的礼物,恰是苏轼《前赤壁赋》的揭示:“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除却抽象声色,基拉尼国家公园亦不乏具象生灵:三座湖泊之中,游弋鲑鱼、斑鳟及西鲱;陆上徜徉性情恬美之马鹿与梅花鹿;鸟类无处不在,高地常见草地鹨、野翁鸟、大乌鸦,偶见游隼、灰背隼,林地常见花鸡、知更鸟,水域常见苍鹭、野鸭、水秧鸡,偶见翠鸟、褐河乌;至于植物,则分作四类,大西洋植物、北美植物、大西洋-阿尔卑斯植物及稀有植物。

莫克罗斯府邸是兴建于1843年的维多利亚式府邸。

披盖毛毯一路颠簸闲坐,竟好似湖光山色里独享一段风飘露冷、光阴乱扑的小步舞曲。

瀑布细碎,波折,清寒,仿佛妖仙们寻欢作乐之际不慎飞脱那根根裙带。

快马轻车琉璃滑。行之未久,已至马道尽头。弃车登山,二百余米即见瀑布,细碎,波折,清寒,仿佛妖仙们寻欢作乐之际不慎飞脱那根根裙带。山林之间,树木、石块皆披裹浓厚苔藓,穷人过冬一般,恨不能将每处绿意皆塞入泥土咬紧的裤缝,而那绿意,却是妖仙才敢穿戴的颜色,幽暗且闪亮,细看之下,钻石正是水珠。

傍晚,自国家公园折返基拉尼镇,万物阴郁,马达轰鸣。一场旨在扰乱妖仙清梦的汽车拉力赛刚刚接近尾声。街道灰沉沉的,好似饱受失眠困扰的倦怠容颜,而挤满业余车手与年轻闲汉的赛车却于空气中持续撕扯乃至爆裂出亢奋的光亮,如同酒精、叶片或兴奋针剂刺激下一再扩张的瞳孔,创造着噪音、拥堵与难以抑制的自鸣得意。它们——汽车、车手与闲汉嚣叫着怪兽般混作一团——简直就是化工厂上空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雨,裹挟着、倾泻着、惺惺相惜着形形色色浓烈的秽物,而狭窄的街道两旁,行人只好充作自己的雨伞,虽是耸身疾行,仍不足以避开袭自四面八方的视觉、听觉乃至味觉的石灰雨弹。

山林之间,树木、石块皆披裹浓厚苔藓。

这是两个世界、两种时代气氛的交战——妖仙与汽车,过往与当下,非理性与理性,爱尔兰与全球化?不,绝非如此!基拉尼镇汽车拉力赛不过是爱尔兰式非理性精神财富的当代性放大与演示,癫狂的车手们驾驭着理性的发明,仅仅为了证实非理性的凯旋——机械轰鸣,集科学、技术于一体的机械轰鸣着召唤非理性的暴雨来得猛烈甚或愈发猛烈!

彩色的可爱的童话般的房子填充的小镇,已将所有街道让位与来势汹汹的巡游——当代童话中吞吃汽油、排放臭屁的飞毯的队列。不时有平头或刺猬头的少年仙人跳下飞毯,去酒吧或街边喝上一杯,要么就从超市里扛出成捆的啤酒,仿佛酒精才是飞毯真正青睐的燃料。

我们的汽车夹在飞毯之间缓缓前行。司机眉关紧锁,因为片刻之前,一杯来历不明的饮料携一阵哄笑刚刚击中右侧车身整洁的玻璃。街上的少年仙人们弯弯曲曲、摇摇晃晃,天色尚未擦黑,酒精已夺去他们笔直行走的权利。他们是汽车时代的诗人、速度的天才、有家可回的流浪儿,正试图以非同寻常挑战循规蹈矩,殊不知,当代世界如来佛手掌心里的非同寻常早已是老生常谈,他们所做的一切,自认为反常的寻衅的一切,无非再循规蹈矩不过的寻常里一遭油腔滑调的庸常。

当我们终于摆脱飞毯的队列,拐入城镇边缘一条相对宁静的小路,眼前现出一座石头垒就的教堂。“穷人筹款构筑的善举!”司机道。步入室内,简朴,肃穆,哥特式细窗仅于低处嵌有彩色。安静,异乎寻常的安静。有人默祷。

基拉尼镇拥有爱尔兰式非理性精神财富的当代性放大与演示。

彩色的可爱的童话般的房子填充的小镇。

汽车拐入城镇边缘一条相对宁静的小路,眼前现出一座石头垒就的教堂。

司机悄声细语:“遏制神圣之国度不可谓不多,宗教之火仍生生不息,只因火苗不在别处,尽在人心。”献与神圣最好的语言,却是质朴的语言,一如叶芝《凯尔特的薄暮》中《尘土合上海伦的眼睛》所以为,“这些穷困的乡间男女的信仰和情感比我们这些有学问的人更接近古老的希腊世界,它认为美应当安置在产生万物的源泉之侧”。

基拉尼国家公园

游客中心

基拉尼国家公园游客中心位于莫克罗斯府邸一侧,游客可以在此欣赏相关展览,观看影像资料并购买书籍、画册、地图等印刷资料。

电话:+353-64-70166

传真:+353-64-33926

交通工具

双轮马车:作为基拉尼传统特色交通工具,双轮马车既可以在镇上租用,也可以在国家公园内租用,双轮马车行驶路线景致迷人。

汽车:汽车可以经莫克罗斯府邸附近驶入国家公园,开放时间及注意事项标示于国家公园入口处。游客可以在车中由一地前往另一地。

自行车:自行车是穿行于国家公园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基拉尼租用。

步行:国家公园中的许多区域只能通过步行抵达,既有野径也有专门铺设的道路,偏远地区适合山地徒步,但游客切勿独自进入荒僻地带。

班拉提 Bunratty

复刻版古堡夜宴

民间艺术来自最为质朴的民间生活,来自村舍、磨房、牛栏与马厩,来自炉火、幽暗、雨雪与狂风。班拉提民俗公园集纳的正是民间生活的蝉蜕。青睐爱尔兰民间艺术的游客,不妨都来瞧瞧这些屋舍。

班拉提民俗公园内的9号筑物,复制利默里克或坦普尔莫尔的金谷等富裕地区的农舍。

瑞士巴伦堡有座露天民居博物馆,百余公顷重峦斜谷间,精致修葺、耐心复原近百座迁自各州兼具历史、文物价值之旧宅,以资后人观瞻、揣摩过往生活之余韵。无独有偶,爱尔兰班拉提(Bunratty)亦有民俗公园,占地虽不广阔,难以向巴伦堡露天民居博物馆比肩,且园内屋舍多为复制之作,自是不可与货真价实那一批瑞士旧宅相提并论,但粗粗一看,却也有模有样,仿佛一个或数个世纪之前风吹雨打中凝滞不动的爱尔兰乡村再现于眼前:农舍、工坊、牛栏、马厩、花园、谷仓、店铺、磨房、小学、教堂……各式各样的房子,好似一群温顺的动物,或者,更确切地说,家畜,外表洁净、详和,内脏阴暗、潮湿。我们随便走入一处屋檐下的窄门,鼻息间顿时便是催泪瓦斯般袭扰神经的霉气。多数屋舍驻扎“职业演员”,披挂整齐百年前的衣裙靴帽,扭捏移步,扮出旧时人物那万般仪态,携鸡鸭驴马一道登场、入戏、忘词或谢幕。

班拉提民俗公园将一个或数个世纪之前的爱尔兰乡村风貌再现于眼前。

班拉提民俗公园内的动物们享受着爱尔兰式的怡然自得。

旧时风吹来旧时雨,我们尚未来得及惆怅,风雨已稍纵即逝,迪斯尼乐园道具一般,一个玩笑,不曾尽兴即褪得干干净净,太阳重又挂上树梢,抹一把脸,抖抖枝叶,甩甩水珠,重又将房前屋脚下的百卉照拂出姹紫嫣红,晴日正好,晴日催花暖欲燃。

叶芝借《凯尔特的薄暮》中《路边遐思》一文写道:“民间艺术实际上是思想中最古老的贵族,它拒绝短暂易逝、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接纳仅仅是小聪明和俗艳之物,更拒绝粗俗和虚伪;它搜集了一代代人最质朴、最深刻的思想,所以,它堪称所有伟大艺术的发源地。这种由朴素的思想凝结而成的艺术,无论在哪里的炉边被讲述,在何方的路边被吟唱,或者被刻上哪处的门楣,它总能在时机成熟时迅速得到赏识。”民间艺术来自最为质朴的民间生活,来自村舍、磨房、牛栏与马厩,来自炉火、幽暗、雨雪与狂风。眼前这座公园,集纳的正是民间生活的蝉蜕。青睐爱尔兰民间艺术的游客,不妨都来瞧瞧这些屋舍。从门楣下到大路边,却是创造与传播的距离,是根与叶的距离,是清者升、浊者降的距离,正是这段距离,剔除了小聪明与俗艳之物,剔除了短暂易逝与微不足道。

徜徉于班拉提民俗公园,便是徜徉于浓缩、精编的旧日岛国:1号筑物,西海岸渔夫兼农人栖身之所,向下弯作弧形的茅草屋顶力图抵御大西洋上空席卷而来的狂风;2号筑物,铁匠工坊,风箱由人力推动;3号筑物,凯里(Kerry)北部渔夫之家,内设两间卧室,地面夯实泥土,木料多为海上捕捞所得;4号筑物,货真价实的古堡,建于1425年,16、17世纪作为要塞而存在,主体建筑上下三层,四角各有六层塔楼;5号筑物,利默里克(Limerick)及凯里山间农人的陋室,或因人丁繁茂,阁楼亦辟作卧室;6号筑物,织工工棚;7号筑物,香农(Shannon)农舍,此乃民俗公园第一幢复原之作,母本所在之地已变身香农机场跑道;8号筑物,仅有一间内室的佃农住处;9号筑物,利默里克或坦普尔莫尔(Tipperary)的金谷(Golden Vale)等富裕地区的农舍,拥有马厩、牛栏与谷仓;10号筑物,9号筑物的牛栏,如今改造为茶室,室外辟有露天餐饮区域;11号筑物,足以容纳80名学生的小学;12号筑物群落,爱尔兰不同地区村舍与店铺集粹,意图呈现19世纪典型乡村生活风貌,包括医生之家、陶工作坊、铁器店、杂货铺、典当行、乡村酒吧、家庭织物店、手工印物店、照相馆与邮局等。13号筑物,因商旅活动激增而开设的客栈及酒吧,提供现代设施与马车服务;14号筑物,牛奶企业主及HB冰激凌缔造者休斯兄弟住宅,建于1898年;15号筑物,19世纪农具展示区域;16号筑物,隶属贵族的晚期乔治风格住宅;17号筑物,克莱尔(Clare)北部农宅;18号筑物,围墙环绕的花园;19号筑物,乡村教堂;20号筑物,科克磨房;21号筑物,水磨房;22号筑物,人畜共寝的牛栏;23号筑物,谷仓。

太阳将房前屋脚下的百卉照拂出姹紫嫣红,晴日正好,晴日催花暖欲燃。

怒放的花卉是质朴的乡村生活中最耀眼的明珠与钻石。

班拉提民俗公园中的古堡内部装饰维系15、16世纪风貌。

10世纪,班拉提曾为维京人交易场所。13世纪,诺曼人兴建要塞,汇作聚落。随后,爱尔兰人与英国人在此争战连绵。而今日,班拉提则是一座光洁、明亮、平和乃至略显乏味的城镇。

傍晚一笛风,天淡云闲,我们已在民俗公园左近成片的客栈、住宅区域游荡得好生无聊,不经意间,登上一处山坡,本以为望得见“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景致,狭路却越走越窄,未及多时,视线尽被围墙屋脊蜂拥堵截个水泄不通。

这一日里,云长雨短,参次交错,爱尔兰上空那些看不见的精灵,时不时便模仿起《尤利西斯》第三章提及的好事——“他们紧紧地搂抱,又分开,按照撮合者的意愿行事”——携云握雨,颠簸欢和,惹得出门人时不时便要停住脚步躲避,树下,檐下,伞下,帽下,或是干脆闪身奔还酒店,就着风景,学着精灵,赶赴枕席之间,如梦,如幻,如电。

古堡中的哥特式窗口拼贴世俗气息浓郁的彩色玻璃图案。

建于1425年的古堡,16、17世纪作为要塞而存在,主体建筑上下三层,四角各有六层塔楼。

天色擦黑,我们转回民俗公园,古堡脚下,等待一场复原中世纪夜宴的吃喝。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过,尚未秉烛之时,午后,我们已有古堡一游。这座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内部装饰维系15、16世纪风貌,每层皆由大厅或宽阔房间统领,哥特式窗口拼贴世俗气息彩色玻璃图案,或是族徽,或是不知何物之何物。

开放时间一到,风笛手黑衣黑帽,呜呜咽咽奏响黑色风笛。客人列队,一面揿下快门,一面爬上楼梯,尽将21世纪的脚步举向15世纪的入口。

跨入古堡,正对入口的宽阔房间,便是昔日里兵勇、仆役栖身之处,而今盛宴铺张之地。但我等先要更上层楼,蜗旋入塔楼内狭窄的阶梯,依照夜宴程序,先要置身于中世纪宴会大厅里正待上演的餐前酒乐之约。

古堡入口处,风笛手黑衣黑帽,呜呜咽咽奏响黑色风笛。

琴弦明亮地闪烁,明亮地踌躇、倾诉与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