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解人脉密码:打造黄金人脉的自助读本
39756000000028

第28章 情感投资也能创造效益(4)

(3)要掌握好感谢的度,力求做到合理与恰当。与做其他事一样,感谢他人同样要掌握分寸,过和不及都是不妥的。过分感谢他人,会让他人受之有愧,进而心理失衡,又或者会让他人怀疑起你的用心;感谢不足,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尊重他,他的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产生忿忿不平的情绪。

要做到合理适度地感谢他人,需要从两方面来考量。一方面是对方付出的多少;另一方面是对方的帮助给你带来的益处的多少。比如:对方虽然给予的帮助并不是很多,但是却给你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这时如果你仅仅从对方付出了多少来进行考量的话,就极有可能引发对方的不满。

(4)感谢他人是一种感情行为,不能像买东西一样做一次性“银货两讫”的处理。也就是说,对那些曾经帮助你的人,应该尽可能地和他们保持长久的联系,让彼此间的情分能够在时间中加深。

感谢对方是人际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对他人价值的肯定,也是你再次获得他人帮助的保证。因此,当对方向你提供帮助之后,千万不要忘了诚挚地感谢对方。

每个人都需要希望

曾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片没有尽头的沙漠,阳光剧烈地照射着,仿佛空气都快燃烧起来了。一支探险队正在负重跋涉,他们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喝过一口水了。又走了一段,有队员开始软瘫在地上,说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沙漠了。这时,队长从行囊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水壶,说:“我们一定能活着离开沙漠,我们还有最后一壶水,我们死不了。但是,由于水很少,如果不是快死了,我们都不能喝它。”听完队长的话,队员们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前进。尽管很渴,但他们谁也没有去喝它。每每当谁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抱一抱装着水的水壶,然后又继续前进。就这样,一直到他们穿越了沙漠,那水壶的盖子也没有被打开过。事后,队长才告诉队员们,其实那个水壶里根本就没有水,里面装的是沙子。

然而,正是“一壶水”的希望支撑着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了下来。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那些满怀希望的人,做事往往更有效率,成功的概率也更大;即使在逆境中,他们也更容易从中脱困而出,而这就是“希望效应”。

针对希望效应,心理学家以“你有哪些希望”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希望越多的人,往往生活更快乐,事业更成功,即使那些暂时无所作为的人,在不久之后也会取得成就;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大都平庸、碌碌无为。

其中,一位富翁的答案是“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经满足了。”原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而其事业也呈下滑趋势。后来,心理学家对他进行了心理引导,培养他的希望,比如引导他建立对外孙成才的希望等。经过持续的希望的“煎熬”,这位富翁终于又恢复成年轻时办事雷厉风行的状态。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动力所在。

从前,有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盲人父子,他们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计。

一天,父亲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便把儿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它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已经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不过你一定要记住,必须在弹断第20000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儿子流着眼泪答应了父亲。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盲人儿子始终把父亲的遗嘱铭记在心,他不停地弹啊弹,他收藏的弹断的琴弦日益增多,而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财富也越来越多。当他弹断第20000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用颤抖的双手,慢慢地把琴盒打开,取出秘方,叫别人念给他听。

可是,别人却告诉他,那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上面什么都没有。

显然,盲人父亲骗了自己的盲人儿子。可是,这位过去的盲人小孩如今的盲人老者,在拿着这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时,非但没有气恼,反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就在知道“秘方”内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父亲的用心。他觉得父亲的无字秘方是为了告诉自己一个人生的真谛——只有不放弃自己,不丧失信心,始终活在希望中,才会看到光明。

的确,每个人都需要有希望,希望能够引发出人类巨大的能动力。当你摧毁一个人的希望的时候,也就等同于摧毁了他的大半个人生,这仇就结大了;相反,如果你能给对方以希望,往往能积极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

谁都希望被了解和关心

某位专家被邀请到某节目做嘉宾主持,节目主持人问他:“您学的是什么专业?”当下,这位专家就十分不悦地答道:“受人之邀,来此做嘉宾而已,敝人一无所长。”

虽说这位专家的确心胸不够宽广,但主持人竟然对所邀请的嘉宾的情况忽略得如此彻底,也实在是让人不快。一般来讲,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了解和关心。主持人对专家相关信息的疏忽,说明了他一点儿也不关心对方,这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到了对方的“自我价值”,这就难免那位专家会回以颜色了。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关心的需求,如果你能够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往往能够获得对方极大的好感;同样,你忽略对方,就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说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星期天,某企业的一位年轻职员特意到科长家中拜访说:“前些时候,我答应请您品尝的酒已经做好了,所以特意给您送过来。”说完,便拿出他自己酿制的水果酒递给科长。实际上,这位科长已经忘记了水果酒这回事情了。原来,半个月前两人一起喝酒,对方曾经提到过自己家乡有一种水果酒味道很棒,不过需要自己酿制。当下,这位科长就开玩笑说:“既然这样,那有机会你一定要送我一瓶,让我好好品尝品尝。”

自己的一句玩笑话,却被对方慎重其事地记在了心上,并且这么快就规矩矩地送来了,这让科长很感动,没有想到对方会如此在意自己。自此,这位科长和年轻职员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而这位职员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得到了科长的许多关照。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出,如果他人记住或者留意到自己没有在意到的细节之处,从这些方面给以关心的话,往往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对方被他人关心的需求。

留意对方说过的话、表达过的观点,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复述出来给对方听。比如,你可以说:“我记得,以前你曾说过……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尤其,当你说的是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所在的时候,你对他的重视一定会让他欣喜万分,从而大大消除别人对你所存的戒备。

留意对方的改变,当你发现对方这种改变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向对方表达出你的赞赏。比如,对方换了一个新发型,如果你能成为第一个发现对方改变的人,并且告诉对方“看上去更加年轻了”,往往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对方被人关心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是不需要别人的关心的,当别人对自己表示出真诚的关心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乐于接受的,并且会不知不觉地对关心自己的人产生好感。所以,要想赢得好人缘,就需要将你对别人的关心适当地表达出来,而从细微处表达自己的关心,能够使关心的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