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的就是漂亮:左右逢源的处世方
39746900000022

第22章 高尚美德成就辉煌人生(4)

可怜的狗等啊等,主人始终没有醒来,它知道自己的食物就放在驴子背上的袋子里面,它也终于耐不住饥饿的折磨,于是决定要把农夫叫醒,让他帮自己把袋子里的食物取出来。可是,狗正要去叫醒农夫时,驴子却拼命地阻止它,自做高尚地说:“主人已经睡着了,你不能把他叫醒!你身为一只看家的狗是不能打扰主人的,明白吗?”其实,驴子这样说是别有用心的,它只想充分利用机会继续吃那香喷喷的草,它怎么能够体会到狗的饥饿呢?

驴子就这样飘飘欲仙地继续吃草,而且吃得非常专心,竟然没有发现背后有一只饥饿的狼正悄悄地向它靠近。

不一会儿,狼抓住机会,一下子跳过去,在驴子的腿上狠狠咬了一口,驴子疼得直叫唤。它惊慌失措,急忙请求狗的帮助,这时狗可找到了报复的机会,狗回击说:“总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叫醒主人吧!”于是佯装不知道。驴子一直哭叫,含着泪水向狗道歉,狗看着也实在不忍心,同情驴子的遭遇,于是起身将狼赶走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个人也许会被地位、财富所诱惑,也许他生活得会很舒适。可是,一旦他们缺少了同情心,生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虽然我们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但这只不过是对幸福的一厢情愿罢了。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人之所以能获得更大的快乐,就是因为同情心在促使自己寻找快乐。

世上没有人比查理·拉姆更富有同情心了,有很多人听说过他生活中的可怕故事。在他21岁的那年,他的姐姐因精神病狂怒之下用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从那一刻起,他下决心要把终生献给他那“可怜的、最亲爱的姐姐”,自愿承担了照顾她的责任。他放弃了一切恋爱和结婚的念头,并因此而拒绝过唯一的一次婚约。依靠那每年不足100英镑的收入和对姐姐的爱心,他只身承担起了艰辛的生活重担。快乐和痛苦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心。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他的姐姐把一部分时间用来写作《莎士比亚故事集》。哈兹里特谈到她的时候说:“虽然她一生受到精神病的折磨,不断处于疯狂的边缘境地,随时都有复发的危险,但她是我所见过的人中最聪明的女人。”每当她感到精神病即将来临,查理就会把她抱在怀里尽快送到霍克斯顿精神病院。看到弟弟和姐姐挣扎在这样痛苦的道路上,人们都倍受感动。查理把姐姐交给精神病院看护,一旦她恢复理性,她就会重新回到弟弟的身边。查理说到:“上帝是很爱她的,我们之间的爱也从不逊于上帝的爱。”就这样他们的感情维持了四十多年,除了她的健康状况引起的风波以外,中间没有任何的波澜。拉姆高尚而坚强地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正是他的同情心在一直支撑着他。

缺乏了同情心,人们彼此之间就会变得冷漠,变得互不关心,变得僵硬而漠然。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帮助那些负担比我们自己还要重的人。难道人真的“生来就是自私的吗”?人们在不断地执著地追求他们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对自己精神的追求,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因此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同情之心是不可少的。付出你的同情心,你永远都不会后悔,因为老天会在不经意间让你感受意外的惊喜。

一天,瓦特森夫人正在海边捡贝壳,猛然间抬起头,她看见一个人只身攀住一块岩石,几乎要被海水吞噬了,他的生命危在旦夕。她并不知道他是谁,但她知道,这个人正处于生命危险中,她潜意识里隐藏的同情心决定去救他。

眼看着海浪越来越高,狂怒地拍打着海岸线。显然,此时此刻要想拯救这个落难的人,是十分危险的。但瓦特森夫人顾不得这些,她苦苦哀求几位船夫,并许诺给那些愿意出海救人的人很多报酬。开始时,他们都犹疑不定,但最后还是答应派一只船去。正当那个人的体力刚要耗尽时,他们终于抵达了那块岩石。他们把他接到船里并安全地送到了岸上。

令瓦特森夫人大吃一惊的是,被救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丈夫!她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但是她的举动没有错,她的同情心让她找回了自己的幸福。

同情心战胜了邪恶,弘扬了美德,它融化了最顽固的心灵,促长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很多情况下,我们关心他人的不幸,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收藏幸福,给别人提供方便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提供方便。而一旦忽略了对别人不幸的同情,那么也许不幸很快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冷酷无情不但对别人不利,而且对自己也是毫无裨益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只顾向前走,要适当的停下给别人提供一些方便。

冷酷无情,害人害己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假如要诚心去堵别人的路,那么自己的路也就走不通了;如果要诚心去给别人找麻烦,那么自己也就会惹祸上身,这样不但让别人感到反感,自己也会成为让人唾弃的对象。所以,在为人处世中何不与人方便,也给自己创造出路呢?我们身边的好多故事或寓言都揭示了这个道理。

有一天,一位商人骑着一匹马,还牵着一头驮着货物的驴子到外地去做生意。由于路途十分遥远,天气又是十分的炎热,驴子直喘粗气且步履艰难。此时驴子实在忍不住了恳求马说:“伙计,帮个忙,替我分担一点儿东西吧。”

“你这头蠢驴,我怎么可以帮你驮货物呢!我可是出身高贵的马呀!我的地位可没有那么低下。”马毫不犹豫地一口拒绝。

“可怜可怜我,帮我一把吧,我实在吃不消了!我快要倒下了。”驴子再三恳求。

“你别指望我能帮助你!我们各尽其职,我‘不在其为位不谋其政’,我驮着主人,在勤勤恳恳地做一匹马该做的事,你驮着主人的东西,也应当毫无怨言地尽一头驴的责任。”马仍然毫无同情之心地教训着。驴子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咬牙坚持着。

就这样没过多久,它们来到一个陡峭崎岖的山路前,就在爬上坡路时,驴子终于支撑不住,一下子倒在了地上,任凭主人怎样呵斥也无济于事,最终它再也没有站起来。这时主人急忙跳下马,使劲拍了拍驴子但没有反应,他见驴子真的死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驴子身上驮的货物统统压到马背上。直到这时,马才真正醒悟过来,它当时真不应该袖手旁观,置驴子的危难于不顾,如果那时帮助驴子分担一些货物,自己也不会落得如此的下场。

在这个故事中,驴因为负担过重而被累垮了,马由于袖手旁观,却落得个所有重物一肩挑的下场。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它当初不肯帮助驴子。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下面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越南战争结束以后,一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在旧金山给他的父母打了个电话,说他想带一位朋友到自己的家。他的父母很高兴地答应了。后来当他父母听说他的朋友是一个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的残疾士兵而且急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他们又对儿子表示抱歉,但是他们答应给那位朋友另找一个可以养伤的住所。儿子坚持要让朋友跟自己一起住。这时父亲生气了,并严厉地对他说:“孩子,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么沉重的负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因为这种事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我想你还是自己赶快回来吧,赶快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从此以后,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孩子的任何消息。几天过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他们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身亡。经警察局认定是自杀。悲痛欲绝的父母乘飞机抵达旧金山,并被带到陈尸所辨认儿子的尸体,他们认出了儿子,但却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此时,他们茫然了。

忽略了对别人不幸的同情,可能有一天不幸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回回头,路就在脚下

有一个年轻人正在过独木桥,刚走没几步,就碰上一位孕妇。他很有礼貌的转过身,重新走回桥头,让孕妇先过了桥。等孕妇走过去之后,他才又继续走上了桥。到了桥中央的时候,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他仍然二话没说,又走回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年轻人不敢再贸然上桥了,而是等到独木桥上的人都走完之后,才匆忙上了桥。眼看就快要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年轻人这次不想在即将胜利的时候前功尽弃,于是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农夫您好,我就快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行个方便让我先过去呢?”

农夫一听气得吹胡子瞪眼,厉声说道:“你没看见我正推着独轮车要去赶集吗?我的事情要重要得多呀。”

两人争相不下,就在桥上吵了起来。正在他们吵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河面上漂来一艘小船,船上坐着一个僧人,两人不约而同请僧人为他们评理。僧人双手合十,显得彬彬有礼,他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着急吗?”

农夫答道:“我真的很着急,晚了便赶不上集市了,我一天的买卖不就给耽误了吗?我怎么养活我自己呀。”

僧人说:“既然你这么着急,那为什么不尽快给他让一条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他便可以过去了,只要他过去了,你不就可以早早过桥了吗?何必在这浪费这么长时间跟他争吵呢?假如你早给他让一步的话,也许现在你已经开始你的生意了。”

农夫听了僧人的话却一言不发。

僧人又笑着问年轻人:“你不主动给农夫让路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要到桥头了吗?”

年轻人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经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给农夫让路的话,我便永远过不了这座桥了,您说是不是?”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僧人反问道,“你既然已经让了那么多次路了,再让农夫一次,这又何妨呢?这样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年轻人听完满脸通红,也是一言不发。

朋友,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呢?其实,给别人让路,也正是在给自己让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克己忍让方显雄才大略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忍让是一种美德,假如在矛盾中只知道针锋相对,那只能让自己和别人处于痛苦的深渊。如果能够做到“礼让三分”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吵,显示自己的雄才大略。

忍耐方显处世本色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总结出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就告诉大家遇事要有忍耐的本领,特别是在你处于劣势的时候,更要懂得自我控制。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本来是一句生活中的俗话,也就是说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势之下,一定要巧妙地应对问题。说得更通俗易懂一些,那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人活一世,总会遇到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时候就需要你用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靠一时的喜怒哀乐去义气用事。因为你不是天地间唯一的存在,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也不会对你言听计从。

有句话说得好“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叫做“吃亏是福”。郑板桥是乾隆年间进士。有一年山东大旱,方圆千里,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郑板桥作为当地知县为民请命,仗义执言,因此得罪了上边的封疆大吏,被撤职查办。从表面上看,郑板桥丢了七品芝麻县令官,确实让人感到可惜。郑板桥忍受了一切,但从长远看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郑板桥虽然被撤职,但是他终于摆脱了官场的羁绊,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所谓“无官一身轻”。他回乡之后,了无牵挂,开始精心研究诗词书画,自成一家,隶书楷书行书立体相参,自成一格;书画颇具风骨,郑板桥尤擅兰花修竹,格骨奇高,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当日郑板桥的开缺回乡,哪里会有后来诗、书、画三绝并存的郑板桥?”由此看来,郑板桥被撤职查办是福而非祸。

忍耐方显处世本色,“一代兵仙”韩信是汉朝的创立者刘邦重用的人才之一,可谓是汉朝的开国名将。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指挥千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刘邦封了韩信为淮阴侯。但是又有谁能知道这个后来拜帅封侯的韩信年轻时候所受过的胯下之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