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的就是漂亮:左右逢源的处世方
39746900000001

第1章 灵活说话 以不变应万变(1)

该出口时再出口

俗话说:“是非皆因多开口,祸福只因强出头。”这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时一定要把握分寸,要根据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不能盲目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要沉着、冷静,把问题考虑全面之后再开口说话,否则很容易伤了和气甚至于会闹出难堪的丑剧,因此要时刻牢记“该出口时再出口”的经验教训。

言多必失

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还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话说得太多总会说出蠢话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这些至理名言。这就是说我们在说话时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说话最忌讳的就是不假思索,口无遮拦的坏习惯。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及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贪图一时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只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会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在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世当中,如果有些即使不说也不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话,那你最好就不要去说,更不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因为说得好了不一定就能获得赞赏,而说话不好还会招来是非,如果你不想给自己惹祸上身,那么就请你一定要记住:“是非皆因多开口。”

一天,某化工厂的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村里慰问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见面以后双方都很激动,其中一位干部高兴地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的,今年高寿啊?”

老工人笑着回答:“80啦。”

“80啦?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您是厂里最长寿的了吧?”

“哪里,哪里,我们厂老赵活到了90呢!”

“那您也算得上是长寿将军了啊。”

“不过,老赵去年归天了。”

“那这回该轮到您老人家了吧。”

谈话兴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面部立刻晴转阴,转身离开。此次谈话的问题就出在“那这回该轮到您老人家了吧”这句话上。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这位老工人,你此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前面老人家刚刚说完“归天”的事,他们接下去就说了个“轮到您”,这怎么会不让老人产生误会呢?如果这几位同志能控制自己的话语或是改变一下后面这句问话的方式,那么这次谈话将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一些国家领导人物进行政治谈判时,更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不能自己把话都说绝了,一定要给别人留有说话的余地。

1956年的一天,苏美最高领导人要举行一次正式谈判。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自认为比艾森豪威尔更胜一筹,结果却使他始料未及,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在谈判过程中,无论赫鲁晓夫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艾森豪威尔都表现得极为迟钝,显得很愚昧,每次回答问题时总是先看看他的国务卿杜勒斯,等杜勒斯给他递过条子后他才慢条斯理地回答。因此,赫鲁晓夫认为艾森豪威尔智力比较低下,而认为自己作为苏联领袖,当然任何都难不倒他,无须借助别人的帮助。于是赫鲁晓夫感到异常的兴奋,当众就讽刺艾森豪威尔说:“美国最高领袖换人了吗?现在是艾森豪威尔还是杜勒斯?”

从表面上看,赫鲁晓夫显得非常机敏、博学,常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艾森豪威尔却显得迟钝、犹豫,缺乏领导气概。但事实上却正好相反,艾森豪威尔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战胜对手的时机。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艾森豪威尔在谈判中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既能及时获得助手的忠告,同时又为自己赢得了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急中出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要像艾森豪威尔一样,沉着、冷静,把问题考虑全面之后再开口说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常常被人们看成是贬义的,甚至有些人把它当成是一句骂人的话,用来批评那些在处世过程中世故圆滑的“老油条”。

要懂得处世的学问,需要你放弃以往的成见,重新理解这句话。“见人说人话”就是要求你懂得跟人进行沟通,“见鬼说鬼话”就是要会跟“鬼”进行沟通,也就是说你在和对方进行交谈时,要尽量选用对方所熟悉的语言,所关心的话题,否则,你自己讲得再好再生动,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比方说,跟台湾人进行交谈,最好用闽南语;跟广东人谈话,最好用粤语;跟客家人谈话,最好要用客家话;跟你的同乡谈话,最好用你自己家乡的语言;跟有孩子的女性进行谈话,你最好说一说有关孩子教育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家庭话题;跟贸易公司人员说话,可以谈一谈生意上的问题;跟教师谈话,你要说一些关于教育之类的话题等等。总之,谈话时最好投其所好,只有这样你才会在社交中有的放矢,做到游刃有余,成为一名社交高手。

因此,“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说在说话时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适时适地的决定谈话的内容。因为人们说话总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至于说得好不好,是否有好的口才,不仅要看话语是否适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要看别人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且乐于接受。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进行交谈时,经常会在语言的理解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内一个可以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在国外却很可能发现听众对这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你用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跟对方交谈,你妙语连珠,也许对方会呆若木鸡,这些就是文化不同造成的理解上的差异。与人交流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文化上的差异,从而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否则听者将无法理解说者的说话意图。

一个中国青年到国外旅游,在途中的一个城市逗留,由于闲来无事就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可是一会儿的工夫他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不约而同地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看了让人感到恶心,那简直就像芝麻酱煮饺子一样。”他的这个比喻运用得恰到好处。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却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因为他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没有感觉到这个比喻有什么幽默之处,这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结果。

还有,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很多人还是不懂得欣赏其中的奥妙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能够看到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更是为数不多。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曾因使用话语不当而陷入窘境。有一次,他准备出访盐湖城,他当时被******信徒授予“本年度家庭男人”的光荣称号。他的参谋为他写了一份讲稿,而且还特别注明“加幽默”,于是他把助手给他讲的三四个笑话全部都用上了。卡特和他的助手们当然没有意识到,******徒一贯教育他们的孩子看待事物不要轻率,也就是对事物要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他的助手说:“当时我们站在一座圣堂里,大概有两千人在场。卡特讲笑话时,他们只是瞪着他,呆若木鸡。”

所以,说话应注意对象,要针对不同的性别、身份、地位、文化素养和性格选择不同的语言。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具有思想和语言。我们在为人处世中绝大多数语言错误就是由于缺乏思考或者无知造成的。在跟别人讲话时一定要多替对方着想,体谅他人是世人所公认的美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这一点已经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说话还是要看好对象为好,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为它关系到你为人处世的成败与否。

迂回曲折,处处得胜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是“直肠子”,意思就是说话不打圈绕弯,有什么就说什么。其实这样的人在很多时候会很容易得罪人,进而会把事情办砸。所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讲究迂回曲折的艺术,不要把话说得太直,要学会迂回曲折地表达自己看法的艺术,它会为你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让你处处得胜。

奇妙的说话艺术

说话的艺术,是非常奇妙的。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有时你会感觉奇怪:人人鼻子底下一张嘴,谁还不会说话呀?如果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是的,正常的每一个人都能说话,但这不等于人人都会说一口悦耳的话,都能把对方说得服服帖帖。有些人恰恰不擅长说话,经常把好事情说砸了,使结果适得其反,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说话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的。因为人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即便是最擅长交际的外交家也会有言辞失当的时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要开口说话。同样是说话,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