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450

第450章 百密亦有疏

封王了又怎么样?监国又怎么样?一个郡王,公主让你死,你就活不了。常智光擦把冷汗,这对自己也是一样,当初要干掉自己,也不用拖延时间,直接下个罪名杀了,别人也无可奈何。难道自己人头落地之后,还有大臣帮自己在朝廷上鸣不平?

朱玉道:“不过……你迟了一步,郭药师已经去找李成梁了。你把供词留下,这事,本宫来处置。”

“是!”常智光递供词,内卫收下。

朱玉问:“你所说的三派监国怎样?”

“别的不好说,但却廉洁无比。”常智光苦笑,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了副作用:“这次是李廷机为主,王锡爵为辅联合监国。臣离开东京是选举后第五天,王锡爵任命的一名吏部尚书被人秘密告到御史台,十有八九是要下台。大家都在看着这些人,这些人也是命苦,每天加班到深夜还要战战兢兢。”

“就是啊!”朱玉笑道:“原本朝廷谁人不贪墨?连本宫都不好管。几万乃至几千万钱,本宫听了都心惊。现在好了,你既然上去了,大家都盯着你看呢。只要你敢乱来,你就会有麻烦。本宫还听说,什么知州知县的,只要是有派的,现在都很小心,生怕被人抓小辫子。”

常智光道:“公主,这就是多人执政的好处。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人监督,人很难约束自己。很多人说大明百姓愚昧,大明好内斗,说大明只适合一言堂,只允许一人独大来管理。但臣认为多人执政有监督之便。诸如张居正一事,公主和官员大家一起把这丑闻给掩盖了。大臣为了公主的面子不谈,公主为了自己面子也不谈。如果是三派监国,那就不能不管了,否则会被人抓了把柄当成借口。这么一来,大家对贪墨就会避讳,不仅因为贪墨所受到处罚高了,而且贪墨更加容易被发现。久而久之,慢慢变得比较清廉。”

现代很多人说,中国国情只适合一家独大,说出现两个政党会有怎样怎样的弊端。常智光就很奇怪,几千年来,中国还没出现过两个政党,他们怎么就知道有这些弊端呢?

明朝这一代是比较奇怪的,其他朝代对贪墨的官员惩罚都不轻,因为他们皇帝认为你这是在贪污自己的钱。而明朝对贪墨看得比较清淡,惩罚力度也小。明法对经济有专门完善的立法,有现代经济法律的雏形。对刑狱看得更加严厉,特别是死刑、死人的案件,但唯独对贪污腐败处置比较清淡。

倒不是说不抓贪污,而是不严惩贪污。抓到贪污的官员记录在吏部,而后不得越级提拔,每次晋级或者调动都要向吏部说明自己是贪污者,并且他们不得轻易更改姓名。也就是说大明对贪污官员只实行内部的惩罚,而不是绳之于法。

这些和现代的纪委和足协很类似。D员贪污,并不直接法办,而是双规,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把问题说清楚。按照法律程序这是不合法的,属于非正常的囚禁,纪委没有权利禁锢他人。

正常是商业犯罪调查科或者廉政公署或者是经侦进行立案,直接将他们列为嫌疑人进行调查,而后取得证据后,提出诉讼。并不经过组织这一层保护伞。

虽然内部有惩罚措施,而且还是牵连保举人等措施,但因为只是内部惩罚,导致官员肆无忌惮。比如足协自己查黑哨、赌球等,查了十几年,毛都没查出来。而司法机关一介入,连几个大头头都拉下马。

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如果中国政法完全独立的话,还有几个人能在现在位置上,所以千万别笑话台湾不和谐的政局,因为和谐并不代表不存在。

朱玉比较满意监督机制对贪墨者的监管。常智光比较关心则是朱玉的人身安全。完颜宗弼的态度让常智光心中打鼓。第二天常智光连续主持召开三次安全座谈会议,从朱玉的饮食、出行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力求做到安全百分百。

虽然忧心,但朱玉行程不会变化,不过朱玉也同意了改走土河桥的建议。常智光在这事上也做了很多功课。比如公开消息前,派出内卫潜伏在土河桥附近观察。比如派出禁军对桥梁进行一寸寸的检查。但调查结果让常智光失望,连一点进展也没有。

残余女真拔离速和两名同伙追查还没有着落,不过朱玉丝毫不惧怕,还是按照行程启程。先前开路的两万禁军,在他们将军的带领下,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搜查而去,但是却没有发现半点异常。

这让很多人放心的同时,也让常智光更加担心。常智光坚持认为,完颜宗弼如果没有比较可行的计划,是不可能会把自己送入虎口。

完颜宗弼在三岔桥虽然也布置了火器,但是常智光认为,那些都是欺骗道具。因为就凭完颜宗弼马夫和其亲信伪装的身份,在公主来时,根本不可能接近三岔桥。更不用说点火或者是拉线。再再说,桥梁最后还要内卫再检查,地雷这样小东西就算了,炸药包这样的大家伙绝对会被查出来。

土河桥南北长八十米,东西宽三米,不是坚固的石木拱形结构,而是浮桥。船只并排后,将他们钉死,而后在上面铺设木板,用粗绳负责安全。为了行舟方便,还在南北两处升起木拱,水面清空,以便船只通过。

浮桥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起因是那年代有个皇帝为了娶老婆而建造。那时候规定只有天子一人可以使用浮桥。天子用完,就要拆除。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这规矩也就坏了,浮桥开始在民间使用。明朝已经有建造四百多米的浮桥历史,不过土河桥的升拱技术倒是让李之藻大开眼界。

虽然在那个年代,汉人掌握比较集中优秀的技术资源,但鞑靼人的能工巧匠也不少。浮桥虽然简单,但是维修的费用很高。土河桥已经有些破败,李之藻边学习这升拱技术,边带人修葺桥梁,他的时间比较紧张,朱玉只给他四天时间。

临近土河桥,御驾的气氛就更加紧张。大内负责调度保护朱玉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巴副将因为认识拔离速,就不能离开御驾太远,随时对可疑人进行盘查。陪同文官为一集团,陪同武将为一集团,宫女、太监为一集团。外围是卫队,除了内卫之后,所有集团不得串岗。这是很给完颜宗弼和常智光面子,普遍大家的意见都认为,贼人不可能还行刺,即使贼人行刺也对朱玉构不成威胁。

常智光问巴副将:“怎么样?是不是有女真混到禁军或者是太监里面?”

“没有!”副将摇头后道:“大人,老实说。拔离速末将是认识的,但他的两个亲随,是什么亲随,末将还真不敢肯定。”

“这么大的事,我相信拔离速要亲自出手。”常智光道:“不要紧张,特别是过桥时候,要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