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知易行难之北宋倦游
3972100000033

第33章 幸福胶

陶婆子脸上红的红,白的白,好不尴尬,也不好分辩。

“还杵在哪里干什么?跟我来,好好看看鹦哥儿怎么了。”

陶婆子乖乖跟着忆笙向院子里来。

“大司业是谁?”

“就是杜小官人。”

“哪里跑出来这个杜小官人?”

“就是与老爷一起养鸟的杜棋星杜小郎。”

“就是他啊。听说这人与少爷在后山亭子里写诗哩。他一个读书人,养这鸟儿干什么?”

“这些鸟儿长成了可好看哩,听说在汴京能卖很多钱。”

“哦。现在鸟儿在哪里?”

“都搁在鸟园呐。现在还小,羽毛都没有长全,小雏儿,难看得很。”

“哈哈。难看还能卖出钱来啊。这个杜小郎写得几首歪诗,倒也罢了,做这些事,贪玩取乐,也不是什么好人。”

“忆笙妹妹,可不敢这么说。听少爷说,杜小郎的诗写得极好的。前几天还刻在碑上了,立在后山。”

“这还用你说,我不知道。”忆笙又伸手来,长长的手指甲,都要戳到陶婆子的额头上了,噘着小嘴说:“哼,皆因你大字不识,又跟着他做事,自然要说这些讨好的话。我们小姐说了,这首诗,做的不算好。不过是看他年轻有志向,才能得个可字。否则啊,只怕这个可字,也是没有的了。”

其实忆笙也不知道这首诗到底好不好,是在小姐与雨樽姐闲谈时听到的,这“否则”后面的话却是她自己加上去的。

“是,是。小姐的学问大了,连老太爷都经常夸的,小姐说的,自然是不错的。”

忆笙抬起下颏,“那是,你这句话还算明白。”

两人边说边走,到一个月洞门。

“你且等着,我看看去。”

陶婆子等在门外。

一会儿,忆笙出来招招手,“倒巧,小姐前头去了,雨樽姐姐,还有几位姐姐都跟着去了。”

带着陶婆子进去,过了影壁,沿一条石子甬路拐到了东边厢房。也不让陶婆子进房间,让她等在厢房窗户外,忆笙自进去,打开窗户,将鹦哥儿的笼子挂在窗下。

陶婆子伸手进笼一摸鹦哥儿,果然瘦了些,却也无大碍,精神头还好,想来是有些认生,自己不在,不太吃食,还得自己亲自来喂食。

陶婆子拿来精配的食料,亲手喂了鹦哥儿,又跟忆笙陪个小心,说好以后每天过来喂鹦哥儿。这才出得院来。

寻到了唐嬷嬷,将杜棋星的话一说,唐嬷嬷自然感激,当下两人就出了内院,一径去见杜棋星。

杜棋星一看,嗬,这么快,这招贤榜就有人来揭了,大喜,听陶婆子介绍这唐嬷嬷精通山货,丈夫就是采药为生的,更是高兴,当下赏给陶婆子与唐嬷嬷一人一贯钱。

又详细询问伏牛山上都有些什么物产与矿产。唐嬷嬷山里生活了四十年,自然是一清二楚。

“这山里可有杜仲这种树?”

“杜仲树,这个树,山里却没有。”

杜棋星一听,大为失望。又追问:“就是叶子这么长,树干大约这么粗,果实就象梨子似的,要小些。这果实,中药铺子里是收的。”

唐嬷嬷一脸的茫然,山上的树可不都是如此么,采药都要把果实卖给中药铺的。她想了半天,摇摇头,“山上树可多了。若论果实能够卖给中药铺的,实在没有叫杜仲的。”

杜棋星皱着眉头,没有杜仲,那只有自己来种一批,自己也带了一些优良杜仲树种。只是这杜仲成材期是五年,那可就得等上许久了,麻烦啊。不由得直搓手。

唐嬷嬷看这种树想必极为重要了,忍不住问:“这杜仲树,可还有什么别的玩意儿?能做中药的果树,这山上确实是没有叫杜仲的。”

“嗯,有没有那种,果实咬开来,很多白丝的那种,就是。。。。。。”

话音未落,唐嬷嬷脱口说了三个字:“扯丝皮。”

杜棋星一听大喜,“就是扯丝皮,杜仲又叫扯丝皮。”

唐嬷嬷笑道:“扯丝皮啊,大司业早说嘛,我们这儿啊,山上最多的就是这扯丝皮了,一到秋天,这果实满山遍野都是,哪里卖得出去,中药铺子根本不收的,太贱了。”

“你快去采些果实来。”

唐嬷嬷笑道:“大司业糊涂了,这时日哪有果实。”

“呵呵,你快去采些树叶来,还有揭下来一些树皮来。”

唐嬷嬷二话不说,出门就去办了。

不一会,就满满的背了一大包袱回来。

杜棋星急不可耐的打开包袱,拿起一把树叶细细观察,正是杜仲树叶。这一喜,真是心花怒放啊,一下就跳起来,口里高喊:“我太幸福了,我太幸福了。”

“幸福?这是何物?”却是郭式青正好在,惊动了。

“。。。。。。”

郭式青抓起叶子来一看,认识。“这是扯丝皮的叶子嘛,山上多了,这个就是幸福?”

“。。。。。。”

杜棋星只好随口糊弄他:“这种树的叶子,树皮,果实,都可以从中提取出一种胶来,这种胶就叫幸福胶。”

“幸福胶?做什么用的?”

“你就看吧,这幸福胶,那用途可就太广了。”

当下就命令唐嬷嬷,多多的收集这种叶子,先放到自己住处去。

随后一个月里,孔雀鱼,地图鱼,鹦鹉鱼,斑马鱼,长丝鲈,斗鱼六种淡水热带鱼开始孵化。金鱼与锦鲤长得很快。鱼场又招了一批人,渔翁已经找不到了,只好招了一些农民充实进来,鱼场工人扩大到了二百多人。

落星坳的男劳力开始紧张起来了。

鸽子,鹦鹉,孔雀,玉鸟,七彩文鸟孵化得也越来越多,幼鸟数量已经越过了一千只。女工队伍也只得继续扩大,不少落星坳外的农家女子也被揽进来了。

在落星坳,女人们的收入大大超过了在家务农的男劳力的收入,对整个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很多脑子比较灵活的男子,看到做杂活可比务农来得快,开始想心事多赚些钱。

陆秉堂也是帮着杜棋星多方罗致人才,亲自去汴京住了一段时间。周景松也去了汴京呆了一阵子。加上朱仿等在洛阳伊阳等地活动。陆陆续续的,有六十多人被高额的报酬吸引,来到了落星坳。

这些人三教九流,无奇不有。

有银匠、铁匠、桶匠、陶匠、画匠、石匠、郎中、卖药的、磨镜的,等等,各种职业。

杜棋星本着来者不拒、因才施用的原则,先收下来再说。

内中居然有算命的,卖文糊口的。

最奇怪是其中竟然有一个中年道士,长须飘飘,着实有些仙风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