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知易行难之北宋倦游
3972100000011

第11章 齐心堂

杜棋星看陆太公稳坐钓鱼台,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

他早有准备,胸有成竹,话头一转,“太公,不知贵地养蚕,一年养得几次?”

众人听了一楞,不知杜棋星是何意。

陆正堂答:“这养蚕嘛,历来就是春季破种,然后夏季结茧。采茧剿得生丝就可出售了,也可以生丝制得丝绢出售。”

杜棋星不慌不忙的慢慢道:“敝先祖也精于蚕桑。不才家里养蚕却与贵地不同。”停顿一下,才接着说,“不才家里一年养蚕四次。”说完,等着看这几人的反应。

陆正堂听了,果然一楞,“小郎说笑了,自古以来,养蚕都是春生夏收,仅有一次。四次,绝无可能。”

杜棋星脸色一正,“此事非可玩笑者。不才家里一年共得四次出茧。”他伸出一只手,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数下去,“早春茧,晚春茧,早秋茧,晚秋茧。”

陆方堂陆正堂听了,张口结舌。连见多识广的陆太公,拿着茶杯的手也抖了起来。

此时天下承平日久,四海无闲田,田多则米贱。一斗米,十斤上下,也只卖得二十文。陆家田产万亩,租佃所得,一年不过三四千贯。

太平盛世,奢侈风行,丝绸价格日涨,蚕桑丝绸,才是陆家真正的经济支柱。若是一年四次出茧,那才是数万贯的收益,天文数字啊。

杜棋星继续说:“我家用的蚕种与别家不同,分成两季,春季就用春季的蚕种,秋季就用秋季的蚕种。并且,每一季的蚕种,长成后收茧,当年就可破茧再产卵出种,又可结一次茧。寒家称为二化蚕。”

陆方堂摇摇头,“秋季天寒,哪有蚕卵在秋季破种的。”

陆太公也说:“自古养蚕都只得一年一次,结茧后,非得越年春天才得破茧产卵,出种再产茧.陆小郎,你说的二化蚕,闻所未闻啊。”

杜棋星端起茶杯来,吹开水面上的浮沫,悠然自得的喝了口水。他早就看到了这个蚕桑才是陆家的命脉,拿准了脉,自然掐得陆家死死的。

半晌,他才轻声的说,“不才带得有上千张蚕种。”

陆家爷几个一听“上千张蚕种”,登时眉开眼笑。这么多蚕种,杜棋星一个人如何忙得过来,这是摆明了要与陆家合伙了。

陆太公放下茶杯,眉花眼笑的说,“杜小郎,就按你说的成数来做。”

杜棋星摆摆手,“且不要急,太公可曾听说过山蚕?”

“山蚕?”爷几个又是面面相觑,从未听说过。

“山蚕,乃是野外山中生长之蚕,不吃桑叶的。”

陆秉堂听了,瞪着眼睛问:“不吃桑叶的,岂能是蚕。”

杜棋星得意洋洋的道,“这山蚕,却是吃柞木叶,槲木叶,野地里多的是。放到山上,不必多管。一年可采茧两次,春秋各一次。”

陆正堂问,“那贵府上一年就可采茧六次?”

杜棋星点点头,“正是。”

说完,他又轻声加了一句,“这山蚕的蚕种,不才恰好也带得有。”

陆太公听了更喜,“杜小郎,这开春后,一天比一天暖了,此事迟误不得,倒要快些办起来。”

杜棋星连连点头,“这蚕种,我全交与太公。饲养的法子,也与平日没有两样。只是有几个窍门,到时我指出来就是。”

停了一下又说,“这蚕桑之事,也得有个章程,还是我们两家合办一个铺子。这铺子名,就叫蚕桑齐心堂吧。”

双方同意后,杜棋星又建议蚕桑齐心堂这个名目上,加个称呼好。以免与别家雷同。就叫“大成蚕桑齐心堂”。

众人不解其意,不知道杜棋星说的“齐心堂”就是后世的“公司”。公司二字不合于当世的习惯,才改为“齐心堂”。

众人觉得就是个名目,也无大碍,也都同意了。

商谈出资比例,杜棋星提出了自己占七成,陆家占三成,陆方堂坚决不同意。

杜棋星无法,只得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出资比例自己还是占七成,不过,分利自己只得三成。以后,每年自己获利要上升一成。五年后,自己分利达七成,就固定下来。实际上就是让出了五年的利润,是非常大的让步了。

陆方堂依然不同意。旁边陆正堂心里一合计,待要劝一劝大哥,却也不妥,心里有点急,忙对陆太公使眼色。

陆太公沉思一下,才开言道,“杜小郎既有此意,就依了他吧。”陆方堂这才怏怏点头。

于是,杜棋星出资二千贯,陆家出资一千贯,成立了“大成蚕桑齐心堂”。

同时,杜棋星出资五百贯,陆家出资二百贯,成立了“大方玩具齐心堂”。

陆家又卖给杜棋星带院房屋一套,一百二十贯。靠杜康河边的田产一百亩,一亩十五贯,共一百五十贯。

办文契,交割,忙乱了一天,才算完事。

晚上陆家宴请杜棋星,宾主尽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