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77

第77章 方寸邮票见真情

霍晓霞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文物藏品中,有三枚壹分、贰分、捌分“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陕北苏维埃邮票。它的捐赠者是泾阳县永乐店中学的冯葆光同志。

1936年,为寻求革命真理,冯葆光不远万里来到延安。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华民族获得彻底解放的希望。他急于把延安这种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告诉家中的兄弟姐妹。当时,正值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总局发行了第一套手工拓印邮票,即“中华苏维埃邮政”壹分、贰分、捌分邮票。冯葆光从当月12元5角薪水中挤出3角钱,买了两套“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方寸邮票寄真情,鸿雁辗转传佳音。通过小小邮票,他将延安的希望之光和对父母的思念寄语其中。不久,两套邮票只剩下壹分、贰分、捌分各一枚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为适应陕甘宁边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通邮需要,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总局改为陕甘宁特区邮政局,印发了“中华邮政”邮票。“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停止使用。冯葆光十分珍惜地将这三枚邮票藏到书夹里。此后,他转战南北,许多东西都遗失了,但这三枚邮票却始终保存完好。解放后,他在泾阳县永乐店中学任教。1957年12月,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同志来到永乐店中学,向他阐述建立延安革命纪念馆急需大量革命文物。冯葆光毫不犹豫地将珍藏了20余年的三枚邮票捐赠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在延安革命纪念的馆藏中,还有一批非常珍贵的“中华邮政”邮票。这些邮票是李景林同志捐赠的。李景林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厅长、延安市市长、延属分区专员。1937年1月,为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适应边区与国民党统治区通邮的需要,陕甘宁特区邮政局印制了“中华邮政”半分、壹分、贰分邮票。李景林因工作需要购置了数套“中华邮政”邮票。1938年春,国民党政府在边区设立了中华邮政局,撤销特区邮政局,“中华邮政”邮票也停止使用。但是,由于国共两党合作后,国民党政府禁止边区使用苏维埃货币,统一使用法币和银元,而法币和银元都是1元以上的大面值货币,市场交易无法找零。于是,边区政府决定用“中华邮政”邮票作为法币的辅币,用于市场找零。从此,“中华邮政”邮票又以货币职能在市场流通。由于面额较小,半分、壹分、贰分在市场上就出现了整版、大版、几十联的找零现象。李景林在找零中获得“中华邮政”半分两版(其中一版撕了六枚),壹分四十五联两张。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正式发行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和柒角伍分代价券,“中华邮政”邮票随之退出市场。

1939年,为保护“解放周刊”杂志,李景林将一版半分“中华邮政”邮票,翻贴在“解放周刊”41期杂志上,并用钢笔写下了“二七年六月至二七年八月份,解放周刊41期”。解放后,李景林又细心地揭下来与其他邮票保存在一起。

1959年12月,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同志赴宁夏走访时任宁夏省委书记的李景林时,请求李景林将延安时期用过的文件书籍,邮票捐献纪念馆。李景林欣然同意,将大量延安时期的书籍、保存的部分文件、实物,还有两版“中华邮政”半分邮票(其中一版撕去6枚)两张,四十五联“中华邮政”壹分邮票和八枚半分,五枚壹分“中华邮政”邮票全部捐赠给纪念馆,丰富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藏品,为更好地研究延安时期的邮政史、货币史、印刷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这些邮票是在战火纷飞中幸存下来的,存世很少,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冯葆光,李景林无偿将这些邮票捐赠国家,体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