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61

第61章 陕甘宁边区最小的劳动能手

栾锦萍

陕甘宁边区最小的劳动能手——小吴萍,她是三五九旅四支队供给处吴承恩的女儿,年纪只有7岁。别看她年纪小,却是生产战线上一名杰出的小英雄。

1942年的一天,旅部召开大会,向同志们详细地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的深刻意义。当时小吴萍也跟着妈妈参加了大会。回到家后,她给妈妈说:“我们女娃娃也要学纺线。”妈妈李富华是个部队干部家属,也是个生产模范。她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又惊又喜,这么小的娃娃就懂得要纺线,学大人的样子生产自给,她高兴地说:“行呀!小娃娃从小要听党的话,多纺一两线,就多增加一份打鬼子的力量!”接着妈妈给她讲了阿姨们生产自给的故事。小吴萍心里激动得就像面小鼓咚咚地敲,她站在妈妈面前攥着小拳头,认真地说:“叔叔们都在开荒生产,妈妈阿姨在纺线自给,都是为了打敌人,大人能干的,我们娃娃也要学着干!”好!妈妈满意地笑了。

第二天,小吴萍去找团长,老远她就大声喊叫:“团长叔叔,给我发辆纺车吧?”团长问她:“小吴萍,你要纺车干啥呢?”小吴萍努着嘴,歪着脑瓜说:“我也要学妈妈阿姨们,纺线自给。”团长高兴地摸着她的头,笑着说:“有志气!不愧是红军的好后代,明天发给你一辆纺车。”小吴萍一听团长的批准,乐得又蹦又跳,一转身就跑了。

小吴萍得到了一辆崭新的纺车。她把纺车搬到火炕上,跟妈妈的纺车排在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腿盘起来,一只手捏着棉花捻子抽着线,一只手摇着纺车,学着纺起来。她从早上到夜晚跟妈妈学,小胳膊摇酸了,她咬着牙坚持着,小腿也坐麻了,还不停息。她心里想着:“一定要学会纺线,叫叔叔们穿得暖暖的好打日本鬼子。”想到这里,小胳膊也不酸了,小腿也不麻了,纺车吱嗡嗡直响。妈妈催她说:“小萍萍,都半夜了,快去睡觉吧!”“妈妈,我还不累,你再教教我,早学会早自给呀!”妈妈望着小吴萍那倔强的小脸,心里又疼又喜欢。

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吴萍学会了纺线,而且每天可以纺到一两头等纱。她还抱着疑虑心理,跑到供给部主任那里去问:“叔叔,我每天纺一两头等纱,可以自给吗?”主任笑着说:“那当然可以自给呀。”小吴萍高兴极了。

从此,小吴萍纺线劲头可足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纺呀纺,一直纺到深夜。有一天,一位战士故意逗她:“小鬼,干嘛那么用劲呢?”小吴萍说:“纺线自给,反对封锁。”另一位同志又逗她说:“小鬼,你一天才纺一两纱顶什么用。”小吴萍脸板得平平的,认真地答道:“纺一点,多一点。妈妈说,多纺一两线就多一份打鬼子的力量!”几个人全给逗乐了,竖着大拇指直夸奖:“咱小吴萍,真是人小志不小啊!”

这个事迹,很快传遍了部队,部队所有干部的家属为这事感到激动,把小吴萍的精神引为八路军干部家属的光荣,纺线运动开展的更热烈了。延安《解放日报》的记者,还把小吴萍的模范事迹登上了报。

1943年9月,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时还特意看望了小吴萍,高度赞扬了她的模范事迹。可以说,她是陕甘宁边区记载下来的最小的劳动英雄。

全国解放后,小吴萍一直住在南泥湾村,继续为南泥湾的生产和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72年,42岁的吴萍同志由于身患肺结核而病逝于南泥湾。她的英雄事迹,现在还在南泥湾广为流传着。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