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38783400000016

第16章 “搞”定上司,大树底下好乘凉(2)

倘若你的上司是这种类型人物,你一定会时常感到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你必须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上司说出心中的话,尝试以朋友挚诚相待,看看他究竟有什么忧虑,或是由于什么原因总是对下属缺乏信任。你应该相信,你的上司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很多时候也需要人家的肯定,肯定他的人生价值与成就。倘若他对任何一件事都表现出放心不下的态度,你就要尽量想办法让他感到安心,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主动向他报告你的工作进展情况,让他对一切明了如镜。

上司的心中往往有些疑虑;下属每天好像都很忙,但又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因而下属一定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让上司放心,不要等事情做完了再讲。有时小小的一点错误,发展到后面很有可能就会变得很大,所以最好早早地向上司汇报你的工作进度,一旦有错误,他可以及时地纠正你,避免犯大错误。

作为一个下属,你有多少次主动向上司报告你的工作进度?须知,常地向上司报告,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进度,让他放心,才能让他继而对你产生好感。对上司来说,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下属对我们的报告永远少于我们的期望。可见,上司都是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

因此,下属越早养成这个习惯越好,相信你的上司一定会心情舒畅许多,对你再也不是那样虎视眈眈,你与上司的合作一定会渐趋于轻松愉快。

无论是哪种行业,哪一个单位的上司,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他毕竟是人,不是神,所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会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正如孙子兵法上所说的那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你对自己上司的秉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就会为你以后的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你有必要对自己上司的品行特征作点必要的总结归纳,从而成为自己与之相处的指南。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人们整天去揣摩领导、上司的意图,围着上司转,处处溜须拍马。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现象太多,人们必须学会“知上,识下”,尽量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才能避免“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难堪。

4.巧妙拒绝上司

在上司面前,有些人总感觉胆怯、手足无措,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同领导发生冲突。也有些人总是在领导面前说好听的话,似乎包含有“巴结”的意味。其实这些都没必要,只要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同的意见是允许有的。

尽管下属是隶属于领导,但下属也有独立的人格,不能什么事不分善恶、是非都服从。下属并不是奴隶,倘若你的领导要委托你做无理或不恰当的事,你应该毅然地拒绝,这对自己来说是好的,对领导也是负责任的。

当然,拒绝更要讲究方法,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上司接受,这里面也是很有学问的。

◆尽量少用否定对方的字眼

不直接与上司发生冲撞,这样就有了缓冲,能实现最终的“软着陆”,既不至于伤害对方的感情,又能使自己不改变主张,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加以指出。只有委婉、含蓄的说法才能使人认真地接受,甚至心服口服,又不至于太尴尬。

◆要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暗示

幽默往往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气氛,更容易让人接受。任何人在高兴的时候就会想得开,对他人的意见很容易采纳。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约翰·沃德爵士于1599年出版了著名的传记小说《亨利四世》。然而这几乎招来了他的杀身之祸,因为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认为作者是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地抨击她的现行政策。于是,女王很快召来了司法官员,建议以谋反罪对沃德提起诉讼。

培根读过此书并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他站起来表示异议,为作者开脱。他说:“我不敢说书里有谋反的证据,但毫无疑问,该书确有不少重罪的证据。”

“何以见得?在什么地方?”女王急切地问。

“在他从古罗马历史学家泰西塔斯那儿剽窃来的好多段落中,便可找到这类罪证。”培根认真地回答说。

女王经过查证,发现果然如此,便不再追究此事。

由此可见,委婉、幽默的说法往往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何不多多效仿呢?这里还有几个可引起读者注意的问题。在上面两点的基础上我想再加上一点,不知道读者是否认可?

◆利用集体掩饰自己说“不”

例如,上司要求你做某一件事时,其实很想拒绝,可是又说不出来。这时候,你不妨拜托其他两位同事,和你一起到上司那里去,这并非所谓的三人战术,而是依靠集体替你作掩护来说“不”。

首先,商量好谁是赞成的那一方,谁是反对的那一方,然后在上司面前争论。等到争论过一会儿后,你再出面轻轻地说:“原来如此,那可能太牵强了”,而靠向反对的那一方。

这样一来,你可以不必直接向上司说“不”,就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方法会给人你们是经过激烈讨论后,绞尽脑汁才下结论的印象,而包含上司在内的全体人士,都不会有哪一方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上司会很自然地放弃对你的命令。

◆巧用同情与认同

同情与认同,是一种礼仪,先摆正自己的立场,紧接着,可以把话题扭转,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既不驳上司的面子,又能让他感觉你也很有道理,于是上司也可修正自己的主张了。

英国著名哲学家威廉·休厄尔是一位会“来事”的能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的排水沟。

有一天,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桥上停下来,对簇拥着她的剑桥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赶紧让人弄出去。”

威廉·休厄尔见女王有点不高兴了,接口说道:“陛下,河里的废纸确实很多,但我们没必要把它弄出来。”

女王疑惑地看着他问道:“为什么?”

“因为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是不适于游泳的。”

女王听了,“扑哧”一声笑了,这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总的说起来,上下级的相处是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就一定会找出与上司相处的更好方法。

在又想拒绝又不愿得罪上司的前提下,我们要学会一些技巧,就如前面所讲的,尽量少用否定的字眼,如果直接用“不”或其他否字的字眼,就容易令对方产生抵触与不满,尤其是对上司,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语气的婉转、幽默常常会使人听了很舒服,也从。中增强了自己的说服力,在笑声中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天生一副倔脾气,拒绝上司也用生硬的语气,这怎能让人接受?实在改不了,你不妨先给予承认,再找理由拒绝他的要求,这样不但不容易得罪人,反而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在职场中,上司无法任由自己选择。因此,对待上司只能学会适应,除非你想丢掉自己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和上司沟通的技巧就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和上司沟通一定要不亢不卑,要敢于说“不”,也要巧于说“不”。你既不能自命清高,也不要卑躬屈膝。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和上司做好沟通的前提。

5.与上司保持安全距离

人之所以能够从世间的万事万物中感受到和谐之美,全在于他与别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与上司交往更应注意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离。

亲密并非无间,就算是好朋友也会因为交往过于密切而分道扬镳。老板与上司之间更是如此。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深,过多地参与老板的秘密,却是应当避免的。

如果说过多介入老板的私生活已经使你脱离了与老板的正常关系,那么了解老板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没有好处。你和你老板的地位不同,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的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老板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的工作关系。老板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你也许会因为是老板密友,和老板无话不说时而洋洋得意,可是老板已经给了你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你介入的越深,会发现自己的行动越不自由。

有句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不要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关系就越深。有的人认为自己跟上司是多年的老关系,而且整天形影不离,前途已大有保障。其实,眼下的得意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靠不住。不久之后你可能突然发现,这种表面很近的距离而且很牢靠的关系其实是很危险的,就像走钢丝一样,不跌便罢,一跌下去,那将会是粉身碎骨!

和上司走得太近会带来两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方面,会招来同事的嫉妒。另一方面,其他上司也会认定你是某一上司的亲信。也就是说,人人都在用有色眼光看你。

同时,矛盾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只有互不往来的人才有可能没有矛盾。事实上,如果你与上司相处太密切,可能越容易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那么就越有可能产生矛盾。与上司过度亲近会碰到很多繁琐的生活小节,而自己总会有做得不够圆满的地方,要知道对于一个人的优点别人也许不会太过留意,但是对于别人的缺点却印象深刻。因而你一旦有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只会容易让你的上司厌倦。另外,每一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弱点、有能力不足的时候,在你与上司频繁的接触中,你性格上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也被上司早就摸透了。对上司来说,你就像一张透明的底片,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他的眼皮之下。这样一来,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在你上司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反倒弄巧成拙,成了一个不被信任的人。

上司看穿你能力不足而瞧不起你固然不好。但是就算你的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赏识,那么带来更多的是上司把什么事情都推给你做。所以,上司的欣赏可能会让你困在永远都忙不完的事务之中,没有空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只有与上司保持恰当的距离,一段若有若无的距离,你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葆和谐,周围的人也不会把你当成某一个特定人物。所以就算一时得到恩宠,你也得步步谨慎,保持距离。因为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条处处充满危险的羊肠小道,上司是一个利益和危险并存的漩涡中心,这就决定了你不能离这个中心太远,也不能靠得太近。你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与上司单独相处的时间不要过长

(1)去老板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或者请示问题,要速战速决。时间过长,就会让人觉得两人的关系很亲密。

(2)在公共场合,无论交谈还是娱乐,跟上司待在一起的时间更不要过长,那样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和猜疑。

(3)如果你跟上司上下班走同一条线路,要减少一起上下班的次数。如果上司请你搭他的便车,你要委婉地拒绝。

◆不要跟上司有亲昵的举动

同性之间,无论你的上司多么随和,即使他毫不介意,也不要跟他发生亲昵的举动,那是你们关系亲密无间的最有力的证据。异性之间,更不该对你的上司有亲昵的举动,那会给别人留下关系暧昧的印象。

◆减少跟上司开玩笑的次数

在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跟上司开个并不过分的玩笑,倒也无妨。但经常跟上司开玩笑,就会让人觉得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尽量别出现在上司的生活里

有的上司喜欢让下属帮忙做一些私事,你答应做了,不但会牺牲自己的时间,还会引起别人的猜疑;如果你拒绝,可能会抹了上司的面子。实在没有恰当的借口,偶尔帮忙一次也行,但第二次一定要想方设法委婉拒绝。

通常情况下,领导都很喜欢和群众交朋友,因为常常有这方面的报道,说某某领导和某个党外人士结为知己,某某领导和某个小朋友结为棋友,某某领导和某个工友友谊常青,等等。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这些领导和他的朋友通常都不在一个单位和系统,也就是说,这些领导实际上不是他的朋友的领导。他只是比他的朋友级别高而已。

很少有领导像要求下属那样要求自己。这并非说领导虚伪,也的确不是虚伪,只是一种职业习惯和角色需要。演员在台上当了好人,在台下照样当坏人,或者在台上当了坏人,在台下照样当好人。领导在人前当了圣人,在人后也只有当俗人,但转换角色总没有演员自然,总有些尴尬。因为领导在心理上不可能像演员那样坦然承认自己是在演戏。领导通常都忌讳自己在人后当俗人的一面让群众知道。所以,领导通常有把群众排斥在自己的普通生活圈以外的习惯。因此,领导通常都没有下级朋友。所以,我们不要指望领导和我们交朋友。

但假如我们已经是领导的朋友了,或是我们和他先是朋友,后来他才成为领导。我们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赶紧撤退。领导需要保持人前的神圣和尊严,但作为朋友,我们早就知道他在人后的庸俗。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他可以在别人面前坦然保持神圣和尊严,在我们面前是继续通俗还是继续神圣?这是一个难题,这就是尴尬。

中国历史上没有不杀功臣的皇帝,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被无数事实换来的长叹。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这个现象的社会原因,忽略了皇帝这个领导或者领袖的职业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