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38783400000011

第11章 “搞”定贵人,缩短你的奋斗时间(2)

邻居是我们必须接触的最小单位。邻里关系是最简单也是经常用得上的关系。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照顾、帮助,能解燃眉之急,婚丧嫁娶,大事小事,离不开邻居。邻里之间本应该互助互利,但我们必须努力去争取,才能够得到帮助。有一个好邻居,建立一种好的邻里关系,会使我们在家在外办起事来又顺手又方便。

如果我们和邻居处不好关系,或者有事时不知道去找邻居帮忙,那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纰漏,无论你的邻居能力有多小,有些日常琐事可能也离不开他们,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我们应该发展这种邻里关系供我们所用。

在一个小城市,有这样一对邻居,女人是个善良温柔的好妻子,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而她们的邻居是性子比较急躁的人,爱发脾气,心情不好时,会与家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她适当的劝解适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安排邻居妻子住在自己家,邻居丈夫一开始还赌气,自己给孩子做饭,忙里忙外,夜深人静时,才体会到妻子的温柔体贴,总会在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时倒一杯热茶,总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妻子轻柔的话语比谁的安慰都重要。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不爱她,只是脾气暴了点,都是自己不好。

他以为妻子住在了朋友家,但到处找都找不到。后来,才知道她住在邻居家,自己过去赔礼道歉,终又重归于好。在那几天中,邻居也不断地安慰她。她也想到了丈夫对她的体贴关怀,已经不再责怪丈夫。

在这件事发生的整个过程中,邻居的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邻居的帮助,我们很难想象事情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好邻居会为和谐的邻里关系而努力,当别人家有了不愉快的事,会全力帮助解决,尤其是这样的家务事,邻居恰当的方法,能帮助家庭恢复往日的和睦。

我们不必直接告诉邻居“我现在想请你帮个忙”,如果邻居是个热心肠的人,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如果邻居是个有心思的人,他会考虑自己有没有必要帮这个忙。

我们应该用暗示的方法获得邻居的帮忙,可以在与邻居的闲聊之中告诉邻居,现在自己正处于困境之中,面对的这个困难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需要有人帮助。

有一个家庭原来生活比较富裕,但是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现在,学费比以前高出许多,因此家里生活就紧张起来。这家人就想向邻居家借些钱,但她还没有直接向邻居开口,她只是在闲聊中,告诉邻居家自从孩子们都考上大学,日子就比较辛苦,那些工资不够,并没有别的生财之道,最近又没钱了等等。邻居知道了她所遇到的困难,主动提出借钱援助他度过困难。因为他以前也曾经大力帮助过这个邻居。

这件事告诉我们:你要获得别人帮助,必先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愈多,未来的收获也愈多,惟有愚蠢的人才想尽方法,去奴役他人,希望他人毫无条件地为他尽力。

我们做任何事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资金周转不灵,联系客户不够,或是自己缺乏信心,缺少经验等等,如果自己求助于邻居,也许会发现邻居给予自己许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

有这样一个事例:

有一个人和商人为邻,这个人特别想自己干一番事业,就从银行贷款投资做生意,可他毕竟年轻,涉世太浅,没多久就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这时,他想起了平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那个商人。他就找了个合适的时间来到商人家,告诉他自己的难处。商人听后,笑着说:“不奸不为商,你还很年轻,有许多事还没有看透。不过,我可以给你谈谈我这些年来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也许对你还有些用。”青年人听后,似乎觉得自己明白了不少事理,也似乎从中摸出了一些经商门道。后来,他告诉商人,自己现在资金周转不灵,商人说:“我可以帮你渡过这个难关,但必须用你赚了的钱来还我。”年轻人听后,深表感谢。

年轻人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情况下,在邻居有能力帮自己渡过难关的情况下,请求邻居的帮助,是十分正确的方法。否则,坐在家中等着钱从天上掉下来,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

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建议邻里之间彼此多多关照,这样,一旦有个大事小情,大家互相帮助,不仅邻居方便,自己也方便。

我们可以这样说,邻居是你生活中离不开的贵人,也是离你最近的贵人。

4.向贵人充分展示你的才华

为了使顾客更容易接纳自己的产品,许多推销员会采用送货上门的方法,同理,为了让贵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不妨将自己送到贵人的眼前。

贵人是你坚实的靠山,只有向贵人充分展示你的才华,才能够引起贵人的重视,你才会得到贵人的鼎力协助。机智灵活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你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想参加科举考试,请岐王向当时权势浩大的一位公主疏通关节,事先向主考官打声招呼,照顾一下第一次参加科考的王维。可是公主早已答应别人,为另外一位叫张九皋的人打过了一次招呼。岐王也感到十分为难,他对王维说:“公主性情刚强,说一不二,想强求她改变主意给你打招呼,实在不容易,我来给你出个主意。你将你旧诗中写得最好的抄下十来篇,再编写一曲凄楚动人的琵琶曲,五天以后你再来找我。”五天后,王维如期而至。岐王找出一身五颜六色的衣服,将王维装扮成一名乐师,携了一把琵琶,一同来到公主的府第。岐王事先对公主说:“多谢公主予以接见,今日特地携了美酒侍奉公主。”说罢便令摆上酒宴,乐工们也都依次进入殿中。年轻的王维容貌秀美,风度翩翩,引起了公主的注意,便问道:“这是什么人?”

岐王道:“他是一个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的人。”王维演奏了一首琵琶曲,曲调凄楚动人,令人击节叹息。这首曲子是王维新近创作的,他演奏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公主非常喜欢这首曲子,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王维发问:“这支曲子叫什么名字?”王维马上立起身来回答:“叫《郁轮袍》。”公主对王维更感兴趣了。岐王乘机说道:“这个年轻人不仅曲子演奏好,还会写诗,至今没有人在诗歌方面能够超得过他!”公主越发好奇了,赶忙问道:“现在手里有你写的诗吗?”王维赶忙将事先准备好的诗从怀中取出,献给公主。公主读后大惊失色,说道:“这些诗我从小经常诵读,一直认为是古人的佳作,怎么竟然是你写的呢?”于是,让王维换上文士的衣衫,坐入客席。王维风流倜傥,谈吐风趣幽默,在座的皇亲国戚纷纷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岐王趁热打铁,说道:“如果这个年轻人今年科举考试得以高中,国家肯定又会增添一位难得的人才。”公主问:“为什么不让他去应试?”岐王道:“这个年轻人心气高傲,如果不能得到最为尊贵的人推荐考中榜首,宁愿不考。可闻听公主已推荐张九皋了。”公主连忙笑道:“这没关系,那个人也是我受他人所托才办的。”接着对王维说:“你如果真的想考,我必定为你办成这件事。”王维急忙起身道谢。公主立刻命人将主考官召来,派官婢将自己改荐王维的意思告诉了他。于是王维一举成名了。

古往今来,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他们大都郁郁寡欢,恍恍终身而苦不得志。而王维却是个成功者,他敢于把自己送到贵人面前,向贵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能够运用智慧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示,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当今社会,做大生意赚大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渴望。漫长的人生之路,有些人为追求成功付出了莫大的代价,最终却事倍功半。他们经常自怨自艾:可惜我满腹经纶,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过,灰心只能使你丧失自信,要想成功,仅有旷世的才华还远远不够,还要找到赏识你的贵人。

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府青田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辅佐朱元璋,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朱元璋对他十分青睐。

少年得志的刘基,很想为元朝尽忠,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时正处于元朝末期,官场腐败,吏治不清,整个社会统治已是摇摇欲坠。但他并没有感到独木难支,而是积极投入政治活动。他以身作则,为官清正,时常与那些贪官污吏作斗争。可是没过多久,刘基碰了个满鼻子灰。上任后不久,由于受人嫉恨而被排挤。又过了不久,他又因上当弹劾监察御史失职而得罪上司,被排挤回家。

官场失意对刘基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不惑之年的他,本来以才自恃,总想通过效忠元朝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可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根本没人重视他的才华。无奈之余,他只得隐居山林,写诗作赋,抒发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心情。

正当他报国无门之时,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军先后占领了诸暨、衢州和处州,随后又拔除了东南一带元军的一些孤立据点,占领了浙东大部分地区,并极力网罗各地知识分子、知名人士,希望他们出来辅佐自己干事业。在浙东早已声名鹊起的刘基,自然列入了被邀请的名单。

此时的刘基已年过半百,他以为此生碌碌无为,再也指望不上什么靠山了,一身的才干也就要付之东流,又加之对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愿意出山。经过朋友再三劝告,又考虑到身家性命,他才决定去应天府(今南京),对朱元璋进行观察。

刘基到应天府之后,心情依然很抑郁。朱元璋召见他那天,他懒懒散散地来到朱元璋的帅府,见朱元璋只是略略一拜。当朱元璋问他怎样建立功业时,刘基随机想出了治国十八策,说得朱元璋连连称道,亲自为刘基斟茶,继续向他询问有关创业的各方面的意见。朱元璋礼贤下士的态度使刘基那颗已经冰冷的心重新得到了温暖。朱元璋为了笼络像刘基这样的文人,专门修建了一所礼贤馆,对文人们给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当听到他们谈论高深的政治见解时,便会心动、立即采纳他们提出的正确意见。刘基觉得总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辅佐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刘基越来越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设酒席款待刘基,请他分析当下局势。朱元璋向他讲明了当下局势:当时,各路起义军占领了元朝大部分地盘,其中势力最强盛的是湖北的陈友谅和苏州的张士诚。这两个人为了扩大地盘,不断骚扰朱元璋所占据的领地。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于防备这两个人的掠夺,搞得手忙脚乱。

刘基听完朱元璋的陈述,微微一笑。他抚摸着胡须,向朱元璋发问:“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朱元璋被问愣了,木讷地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刘基莞尔一笑,缓缓地说道:“从前有一只猛虎,整天在山林里觅食,有两只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争食。猛虎追那只狼,这只狼就来吃它的东西,再追这只狼,那只狼又吃它的东西。猛虎虽然获得了很多美食,最后却饿死在山中。现在您就好像那只猛虎,而陈、张二人就好像那两只恶狼。如果您想安安静静地独坐天下,该怎么办呢?金陵地势险要,但也不过是一只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时,您就可以面南背北占据四海,自立为帝了。”

朱元璋听后,沉默了良久,对刘基说:“恐我不是猛虎,而张、陈乃猛虎耳。”刘基听罢,一下子站立起来,朗声说道:“主公此言差矣!张士诚龌龊,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不求进取,有什么英雄气概?可以暂且置之不理。陈友谅野心十足,欲望高,拥有精兵数十万,巨舰几百艘,地势处我上游,经常虎视眈眈,总想侵吞我们,确有猛虎之势,应该认真对付。然而他为人骄傲,自以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将冲锋陷阵还可以,却不是成王霸业的材料。主公虽然如今势力尚弱,但你胸怀大志,如能立志起兵,应先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则如虎豹突起,闻者震撼,得天下有什么难的!”一番话说得朱元璋热血沸腾,豪兴大发,他说:“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终不过饿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视为心腹,事无大小,都要同他商量。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这就更加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识货”的老板,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贵人,他能使我们迅速接近成功。只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找到“识货”老板,何愁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呢?

5.进取是赢得贵人相助的基本条件

贵人帮助他人会考虑帮助有没有结果,若帮助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犹如堤内漏水堤外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白费了自己的精力财力。所以进取是赢得贵人相助的基本条件。

于品海三十出头,就跻身亿万富豪之列。他出身贫寒,靠白手起家成为商界新贵。白手起家往往要有机会,才能一跃而起,那么是谁给了于品海这个机会呢?这个人就是《明报》创始人金庸先生。是金庸确定于品海为《明报》未来掌门人,才成就了于品海的大事业。

《明报》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与其中学同学沈宝新于1959年创办的。当时金庸出资8万港元,沈宝新出资2万港元。时至今日,《明报》已是市值约10亿港元、盈利约1亿港元的大型报业集团。除《明报》外,该集团还有娱乐性的《明报周刊》、学术性的《明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