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豹的世仇
38736900000028

第28章 尾声

烈日炎炎。豹穴外的空地上,洒满了片片血迹。其中,有鬣狗的血,有花豹的血,也有狒狒的血。

花豹卡拉要离开这里,它不能停留在这个让它失去了三个孩子的地方。它要向着远方行走,远离这片流着鲜血的土地,远离这片充斥着仇恨的土地,远离古老的猴面包树。

狒狒家族也没有向着已经居住了多年的猴面包树行进,而是向着一棵高大的黑檀树进发。杰瑞德决定,带领整个狒狒家族离开猴面包树,回到它们原来居住的黑檀树上。黑檀树的树冠虽然比古老的猴面包树要小得多,但还是能够容纳整个狒狒家族居住的。

开阔的空地上,小狒狒杰西和小花豹拥抱在一起,相互为对方梳理着毛皮,就像狒狒杰克和花豹卡拉小时候一样。

“呦——”,卡拉轻轻地发出一声呼唤,用毛茸茸的尾尖把小豹崽带走。

杰西极不情愿地坐在地上,望着花豹母子渐渐远去。

杰克抱起自己的儿子,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它亲吻着儿子受伤的额头,将最诚挚的祝福送给自己的儿子,愿它忘却一切的仇恨与纷争。

许多年后,古老的猴面包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即使四十个人手拉手都不能将树干合围住。

不过,再也没有谁能记得当年的故事了。

自然博物馆

拉丁文学名:Panthera pardus

分类: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豹是优雅的大型猫科动物。匀称的身躯,带花斑的皮毛与纤细的身腰,以及高高竖起的尾巴是豹给人的第一印象。

豹对于环境没有特别的要求,分布范围极广。热带森林与河流旁的灌木区是豹最喜欢的住所。此外,长有灌木的树木稀少的草原与岩质的半沙漠区也是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豹的社会组织分雄雌两制。每只雌豹住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抵抗其他母豹入侵。雄豹统治的疆域较广,有时涵盖母豹部分或所有的居住地,不过却从不侵入其他雄豹的领地。

爬树对敏捷的豹来说易如反掌。树木对豹相当重要,因为豹总是在树上留下强而有力的爪印来划定自己的领域范围。此外,树荫可以作为豹在白天养精蓄锐的场所,同时树上还是绝佳的食物储藏所。

雌豹两年一妊娠,大约经过3个月的孕期,会在岩石洞、茂密的矮树丛、树洞或崩塌物下的缝隙中生下幼崽。雌豹每胎可产下1~6只小豹,通常是2或3只。刚出生的小豹重约500~700克,眼睛还未睁开,感觉也不灵敏,相当容易受攻击。

小豹生长的速度相当快。10天后眼睛就睁开,3个月时便断奶。事实上,小豹算是最早能吃肉的肉食动物,不过雌豹会持续哺乳一直到断奶期。3个月大的小豹已开始学习独立,不仅开始和妈妈同进同出,同时也在领域里越来越大胆地参与捕猎行动。6个月大时,小豹便能独自捕食较小的猎物,不过它仍和妈妈共同生活到18个月大,甚至到2岁大。

成年的雄豹体重大约在37~90千克,雌豹体重大约在28~60千克,是大型捕猎者。豹的感觉器官十分发达,体力相当惊人,但它们捕猎的方法却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埋伏和单独捕猎。它不会跟踪猎物,只是躲在一旁窥伺,等候猎物的光临。当它们埋伏在树上或高高的草丛中时,那一身带斑点的毛皮便成了它们最好的伪装服。

豹是熟练的捕猎能手,它会极力把握住每个捕猎机会。在寻找猎物时,它通常都是静悄悄地在领地上来回搜寻。它谨慎到连自己的影子也隐藏得天衣无缝,并且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声及气味消失。如果猎物的体形娇小,豹便会紧抓它的颈背,如果猎物比较强壮,豹则会抓它们的咽喉使猎物窒息而死。

一般来说,豹通常只攻击体形娇小的哺乳动物,以免与其他较强壮的肉食动物竞争。野猪、羚羊、猴及狒狒等都是豹的猎物。狒狒成群时很强,豹尽量避免与成群的狒狒发生正面较量,但豹会袭击落单的狒狒。

【非洲——我梦中的动物小说故乡】

袁博

八岁时,我写了我的第一篇动物小说。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已经连续创作动物小说十六年了。出于对动物学的兴趣,我成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后来转入中文系。现在,我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的博士。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我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云南、贵州、青藏高原等地进行动物学、民间文学和人类学考察。草原和高山上的太阳、月亮、星辰、疾风,以及那里形形色色的生灵,都告诉了我许许多多书本上读不到的哲理。

与动物和自然相处的经历,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经验不仅为我提供了动物小说创作素材,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自然,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观念。而非洲,那片属于大型野生动物的土地,唤起了我最初的创作热情。

非洲,是我梦中的动物小说故乡。

上小学时,我在一座被群山环抱的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生活了三年。养殖基地占地面积巨大,由数座连绵的山丘组成,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养殖基地中的围栏依山而建,相当宽敞,给成群的梅花鹿、鸵鸟、孔雀等动物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动物在野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进入不同的野生动物养殖区域,就如同进入了不同的世界。

养殖基地的东北角位于地势平坦的山脚下,是黄沙连绵的鸵鸟养殖区,被围栏隔开的鸵鸟群踏起滚滚黄尘。负责饲养鸵鸟的是一个饲养员爷爷。他是一名很有经验的野生动物饲养员,曾经在南非、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野生动物农场和私人动物园工作过。他养过非洲野水牛、养过斑马、养过鸵鸟……甚至还养过一头非洲象!

那时,我最喜欢看科普书籍。从书上,我知道野生的麻雀可以驯养为宠物。于是我想,鸵鸟应该也可以驯化的。在我的一再央求下,饲养员爷爷开始和我一起驯服一只两三个月大的小鸵鸟。没多久,我便在饲养员爷爷的带领下,骑着鸵鸟到附近的山村小学上学了,所到之处,赢来一片赞叹声。那时的我,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我想:“我应该是中国第一个骑着鸵鸟上学的孩子吧。”

在野生动物养殖基地,饲养员爷爷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给我讲一些来自非洲热带草原和牧场的动物故事。饲养员爷爷说,花豹和狒狒群是非洲草原上的世仇,在非洲的旷野中时常能看到狒狒群与花豹争夺领土的场面;非洲野犬是非洲草原最聪明的动物,在一只受伤的非洲野犬最困难的时候,饲养员爷爷曾经把肉块喂给它吃过;在非洲时,饲养员爷爷曾经参与过捕捉野生鸵鸟的行动,以便得到优良品种;繁殖季的雄性非洲野水牛脾气非常暴躁,饲养非洲野水牛需要十分小心……

饲养员爷爷还曾经给我讲过一只白狮的故事。一只白色的雌狮时常在农场附近游荡,而关于这只狮子的来历,又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在饲养员爷爷口中,这只白色的雌狮是极为神秘的动物。学习了生物科学之后,我明白了这种情况是非洲狮的一种基因突变,而白狮在野外环境下将比它的同类面临更多的危险与挑战,能活到成年的白狮必然经受了许许多多的磨砺。

在辽阔无边的星空下,我依偎在饲养员爷爷身旁,听着雄鸵鸟雄浑的吼声,想象着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大陆……后来,我以饲养员爷爷口中的故事为原型,写下了许多关于非洲动物的故事,这是我最早创作的一批动物小说。

现在,我把十几年来陆续写下的关于非洲的几部动物小说重新整理创作,作为“动物小说王子袁博非洲系列”整体推出,包括《豹的世仇》《狮子的心》《野犬王朝》《野牛的故事》四部。原本应当属于“非洲系列”的长篇小说《鸵鸟家族》已在“动物小说王子袁博旷野系列”中出版,就不再纳入该系列中。

在这个系列中,我在探索一种与“旷野系列”(《火烈马》《狼群的覆灭》《鸵鸟家族》《猿人部落》)不同的动物小说写作方式。我希望能用翔实的动物学事实、曲折的情节、口语化的语言,向小读者们讲述那些来自非洲的动物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