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的智慧
3811600000040

第40章 附录 曾国藩家书之交友处世篇(5)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四日发第八号信,交春二等带住,并带璧还金、史两处银二百二十两,想将收到。是夕接弟初七夜信,得知一切。

贵溪紧急之说确否?近日消息何如?次青非常之才,带勇虽非所长,然亦有百折不回之气,其在兄处,尤为肝胆照人,始终可感!兄在外数年,犹惭无以对渠,去腊遣韩升至李家省视,其家略送仪物。又与次青约成婚姻,以申永好。目下两家儿女无相当者;将来渠或三索得男,弟之次女、三女,可与之订婚,兄信已许之矣。在吉安,望常常与之通信,专人往返,想十余日可归也。但得次青生还与兄相见,则同甘苦患难诸人中,尚不至留莫大之愧歉耳。

昔耿恭简公谓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兄之短处在此,屡次谆谆教弟亦在此。二十七日来书,有云“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此已露出不耐烦之端倪,将来恐不免于龃龉。去岁握别时,曾以惩余之短相箴,乞无忘也!

甲三《史》、《汉》、韩文二月中可看毕,三月即看《近思录》《周易折中》《四书江参》等书。一则使略知立身行已之大要,一则有益于制艺也。

李雨苍于十七日起行赴鄂,渠长处在精力坚强,聪明过人,短处在举止轻佻,言语易伤,恐咏公亦未能十分垂青。澄侯弟于十五日上永丰,十九可归。温甫弟于二十一日起程,大约三月半可至吉安也。

九弟妇日内痊愈,业在地下照料一切。展转床褥已历弥月,亦由体乞素弱之故。以后再服补剂,必有大裨,弟尽可放心。余不一一。兄国藩手草。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译文】

沅浦九弟:

我在十四日交春二等人带回来第八号信,以及还给金、史二人的二百二十两银子,估计快要收到了。当天晚上就接到弟弟于初七的来信,从信中得知一切。关于贵溪紧急的消息是真的吗?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认为次青虽然不擅长带兵,但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也有百折不挠的气概。他在我这里时,我就知道他是个肝胆照人的好汉子,一直让人感到钦佩!我在外面这几年,仅对他一人感到内疚。去年腊月派韩升到李家去探望,稍微送了一点礼物,又和次青定下了亲事,以表明两家永远相好。眼下儿女没有相当的人,将来他第三个孩子是男孩,你的二女儿或三女儿可以和他家结亲,我把这个想法也对他说过了。你们在吉安的时候,希望常常和他通信,派专人送去,往返十来天可以回来。要是这次次青能活着回来与我相见,那么和我同甘苦共患难的人当中,就不会留下很大的遗憾了。

以前耿恭简公说:做官最重要的修养是要有耐心,带兵也是如此。我在这一点上恰恰做得不好,好多次恳切地教导你们的也是这一点。你在二十七日的来信中说:“要我在那些傀儡擅腥们的手下做事,这哪里是我心里所乐意的?”这已露出了不耐烦的眉目,将来免不了会和人发生冲突。去年我走的时候,曾经告诉了你我的短处,希望你不要忘记了。

甲三现在在学习《史》、《汉》、韩文,估计二月中旬可以看完,三月份就看《近思录》、《周易折中》、《四书汇参》等书。这些书不但可以让他知道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而且对他学习写八股文也很有帮助。

十七日李雨苍起程去了湖北,他的优点是精力旺盛,聪明过人,不足之处则是举止不庄重,言语容易伤人,我担心润公未必能看中他。温甫弟十一日起程,大约三月中旬可到吉安。

九弟妇由于身体虚弱,这次生病卧床一个多月,这几已经基本好了,可以下地照料一切事物了。以后再服些补药,一定会有好处的。弟弟可以尽管放心。其他的就不再一一说了。兄国藩手草。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一一、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为要。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申刻代一自县归,接弟手书,具审一切。

十三日未刻文辅卿来家,病势甚重,自醴陵带一医生偕行,似是瘟疫之症。两耳聋,昏迷不醒,间作谵语,皆惦记营中。余将弟已赴营、省城可筹半饷等事告之四五次。渠而醒悟,且有喜色。因嘱其静心养病,不必挂念营务,余代为函告南省、江省等语,渠亦即放心,十四日由我家雇夫送之还家矣。若调理得宜,半月当可痊愈,复原则尚不易。

陈伯符十二日来我家,渠因负咎在身,不敢出外酬应,欲来乡为避地。七十侄女十二上来。亦山先生十四归去,与临山皆朝南岳。临山以二十四归馆,亦山二十二夕至。科四读“上孟”至末章,明日可毕。科六读“先进”三页,近只耽搁一日也。彭苇庵表叔十一日仙逝,二十四日发引。尧阶之母十月初二日发引,请叔父题主。黄子春官声极好,听讼勤明,人皆畏之。弟到省之期,计在十二日,余日内甚望弟信,不知金八、佑九何以无一人归来,岂因饷事未定,不遽遣使归与?弟性褊激似余,恐怫郁或生肝疾,幸悉心忍耐为要!二十二日郴州首世兄凌云专丁来家,求荐至弟营。据称弟已于十七日起程赴吉矣。兹乘便寄一缄:托黄宅转递,弟接到后,望专人递信一次,以慰悬悬。家中大小平安。晰箸事暂不提。诸小儿读书,余自能一一检点,弟不必挂心。兄国藩手草。

咸丰七年九月廿二日。

【译文】

沅甫九弟:

代一十二日下午从县里回来,收到你的信,现在已经知道了家里的一切情况。十三日午,后文辅卿到我家来,他好像是染上了瘟疫,两耳已聋,昏迷不醒,病势很重,有时还说胡话,不过都是挂念营中的事情。跟他一起的还有一位醴陵的医生。我把你已到营中,省城可以筹一半饷银等事对他说了四五次,他醒后很是欢喜。我叫他静心养病,不必挂念营里的事,并说愿代他写信去湖南、江西,他才放下心来。十四日我便叫家的几个佣人将他护送回家去了。如果调理得好,估计不出半个月的时间,他的病就可以痊愈了,但如果要康复如初看来不太容易。

十二日陈伯符来到我家,因为感到愧疚,不敢外出应酬,想到乡下去避避风头。七十侄女十二日也到我家来了。亦山先生十四日回去,和临山一起都朝拜南岳去了。二十日临山回到学馆,亦山是二十二日晚上到的。科四读《上孟》到最后一章,明日可读完。科六读《先进》三页,最近只耽搁了一天。彭庵表叔十一日仙逝,二十四日发丧。尧阶的母亲十月二日发葬,请叔父题神主名。黄子春做官的声望颇高,审案辛勤谨慎、明察秋毫,百姓都很敬畏他。你到省城的时间,定在二十日。这几天我很想收到你的来信。以便能弄清楚金八、佑九为什么一个也没有回来?会不会是因为军饷的来源没有定准,才不急着派人回来?

你的性格象我一样偏激。我真担心你因忧郁而患肝病,要注意息心忍耐。二十二日郴州首世兄凌云专门派人到我家,要我推荐他到弟的营中。我听他说弟已在十七日起程奔赴吉安了。这里顺便寄一封信给你,叫黄家转送,你收到信后,我希望你派人送来你的回信,不然我会很挂念。家中大小都平安。分家的事现在就不说了。孩子们读书的事情,我也能安排,你不必挂念。

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一二、谕纪泽:读书当勤勉,做人需忠恕。

【原文】

字谕纪泽儿:

余此次出门,略载日记,即将日记封每次家信中。闻林文忠家书,即系如此办法。

尔在省,仅至丁、左两家,余之轻出,足慰远怀。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楷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喜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数者不可不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少年不可怕丑,须有枉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参于前也,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其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人望而畏,其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子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着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科场在即,亦宜保养身体。余在外平安,不多及。

再,此次日记,已封入澄侯叔函中寄至家矣。余自十二至湖口,十九夜五更开船晋江西省,二十一申刻即在章门。余不多及。又示。涤生手谕(舟次樵舍下,去江西省城八十里)。

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这次出门在外,做了些简略的日记,将日记附在家信中寄回。听说林文忠也有类似的做法。

你在省城,只到丁、左两家拜访就可以了,足以让我感到安慰了。再说说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四方面每天一样,缺一不可。要看的,就像你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的《周易折中》等书;要读的,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等经典,《昭明文选》、李杜韩苏的诗、韩欧曾王的文章,有些要高声诵读,否不然体会不到其中的雄伟气概,有些则适合低吟轻咏,不然领会不到其中深远悠然的神韵。这就好比富家居积,看书就像在外做生意,获利三倍,而读书就像在家中慎守家业,不轻易花费;若比喻兵家战争,看书就等于攻城开拓疆土,读书就是坚守阵地。看书就与子夏所说“日知所亡”差不多,读书与“无忘所能”差不多,二者缺一不可。

至于写字,楷行篆隶,听说你都很喜欢,希望不要简短。不字要写得好,速度也要提高。我因为写字慢,吃了很多亏。写字的时候你要追求敏捷快速,每天要达到写一万字以上的楷书。

另外写文章,也要在二三十岁时打好基础,过了三十,长进就很慢了。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这些一定要一一讲求、一一试作。少年要能放下面子,志趣要狂妄进取,现在不尝试,那以后很难再弥补了。

做人的道理,圣贤们已经说了很多,大致都是“敬恕”两个字。《仲弓问仁》这篇文章,阐述敬恕之道最为确切。除了这些以外,像站着见人就要参礼于前,坐车时见人就要倚到车前横木上去;君子无论多少,无论大小,不敢怠慢,都能泰然而不骄;正衣冠后,俨然整肃,使人望而生畏,但却威而不猛。这些都是讲求“敬”字的最好方法。孔子说要立可立之人,要通达可通达之人;孟子说身体力行没有成果,就要反省自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虽终身担忧,但绝无一朝祸患。这些都是“恕”字入手的最好方法。你心里明白,在“恕”字上或许容易见效:“敬”字你则要勉力去做。以上这是立德的基础,要谨慎的去实行,切记。

科举考试要到了,你要多注意身体。我在外面很平安,不再多说了。

另外,这次的日记,已经封在澄侯叔的信中寄到家里去了。我自从十二日到湖口,十九日夜里五更开船进入江西省,二十一日就到了章门,别的不多说了。下次信中再谈。涤生手谕(丹次樵舍下,距离江西省城八十里)。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一三、谕纪泽:岳家凋败,宜往宽慰。

【原文】

字谕纪泽:

初一日接尔十二日一禀,得知四宅平安。尔将长沙之行,想此时又归也。少庚早世,贺家乞采日垓凋耗,尔当常寄信与尔岳母,垓慰其意。每年至长沙走一二次,啄解其忧。耦耕先生学问文章,卓绝辈流,居官夼恺侧慈祥,而家运若此,是不可解!尔挽联尚稳妥。

《诗经》字不同者,余忘之。凡经文版本不合者,阮氏校勘记最详(阮别《十三经注疏》,今年六月在岳州寄回一部,每卷之未皆附校勘记,《皇清经解》中亦刻甫校勘记,可取阅也)。凡引经不合者,段氏撰并最详(段茂堂有《诗经撰异》、《书经撰异》等着,俱刻于《皇清经解》中)。尔翻而校对之,则疑者明矣。

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译文】

字谕纪泽:

初一收到你十二日的一封信,得知四宅都平安。你说要去长沙一趟,想来现在已经返回了吧。少庚早早就逝世了,贺家也渐渐衰落了,你应当常常写信给你岳母,以表你的的责任。今后每年都到长沙去一两次,稍微解下她的忧愁。耦耕先生的学问和文章,都很出众,做官也慈祥随意,宽宏大量,然而家运竟会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无法理解!你的挽联写得还算妥当。

《诗经》中的字有不相同的,我已经忘了。凡是经文中有版本不同的地方,阮氏校勘记得最详细(阮刻《十三经注疏》,今年六月在岳州寄回去一部,每卷的最后都附有校勘记。《皇清经解》中也刻有校勘记,可拿来看看)。凡是经文引用有不同的,段氏《撰异》最详细(段茂堂有《诗经撰异》、《书经撰异》等着作,都刻在《皇清经解》中)。你翻阅对照一下,有疑问的地方就明了了。

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一四、谕纪泽:做人要有气量。

【原文】

字谕纪泽:

闻尔至长沙已逾月余,而无禀来营,何也?少庚讣信百余件,闻皆尔亲笔写之,何不发刻?或请人带写?非谓尔宜自惜精力,盖以少庚年未三十,情有等差,礼有隆杀,则精力亦不宜过竭耳。

近想已归家度岁。今年家中因温甫叔之变,气象较之往年迥不相同。余因去年在家,争辨细事,与乡里鄙人无异,至今深抱悔憾。

故虽在外,亦恻然寡欢。尔当体我此意,于叔祖各叔父母前尽此爱敬之心。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则老辈内外必器爱尔,后辈兄弟姊妹以为榜样,日处日亲,愈火愈敬。若使宗族乡党皆曰纪泽之量大于其父之量,则余欣然矣。

余前有信教尔学作赋,尔复禀并未提及。又有信言涵养二字,尔复禀亦未之及。嗣后我信中所论之事,尔宜一一禀复。

余于本朝大儒,自顾亭林之外,最好高邮王氏之学。王安国以鼎甲官至尚书,谥文肃,正色立朝,生怀祖先生。

念孙经学精卓,生王引之,复以鼎甲官尚书,谥文简,三代皆好学深思,有汉书氏、唐氏之风。余自憾学问无成,有愧王文肃公远甚,而望尔辈为怀祖先生,为伯申氏,则梦寐之际,未尝须臾忘也。

怀祖先生所着《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家中无之。伯申氏所着《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皇清经解》内有之。

尔可试取一阅。其不知者,写信来问。本朝穷经者,皆精小学,大约不出段、王两家之范围耳。余不一一。父涤生示。

咸丰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译文】

字谕纪泽:

听说你抵达长沙已经有一个多月,信还没到军营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百多封少庚的讣告信件,据说都是你亲自写的,为何不去刻写?或者请人帮写呢?我并不是让你惜力,只是少庚生前没到三十,情谊有差别,礼节有轻重,所以精力不要消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