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重生嫡女狠嚣张
38032300000259

第259章 不靠嘴巴

“娘娘。”她神情惶恐,声音微微颤抖,“外头都纷纷称赞慕大少爷对周小姐情深义重,却极少有人知道将周小姐以慕少夫人的名义葬入慕家坟地,其实是慕大小姐出的主意。”

皇后本就冷艳的脸,此刻更似陡然罩了层寒霜一样。

她转目,眼神像两道利箭一样射向冯嬷嬷,“这么重要的消息,为何之前一直隐瞒不报?”

还不是因为你之前下了命令,说要借由慕晓枫的手磨搓磨搓太子,一并交待与慕晓枫有关的事只收集却无需禀至跟前。

当然这些话,就算借天给冯嬷嬷做胆,此刻她也不敢说给皇后听。

只能一味低着头,露出诚惶诚恐的神色,低声告罪,“是奴婢疏忽,请娘娘责罚。”

“责罚?”皇后冷笑一声,面色一瞬变得阴森冰冷起来,“先记着。”

“现在,立刻给本宫寻个妥帖的人,让她日夜兼程赶往沧州,务必保证太子妃回京之前都不能流产滑胎。”

冯嬷嬷心里打了个突,娘娘这吩咐有够怪异的,难道太子妃回京之后就放任她流产滑胎不管吗?

“慕晓枫!”她暗下咬牙哼了哼,“本宫倒是小瞧这丫头了。”

翻云覆雨的手段,比起她来也不遑多让。

她的太子在那丫头面前,根本像个稚嫩的孩子,那道行根本一点也不够看。

眼下,太子就被那丫头耍得团团转也不自知。

如果她阻止不及,太子就要生生成为那丫头手中最锋利的复仇之刃了。

为了胡家,太子妃她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胡家已经为了太子,牺牲了一个胡亦帆。如果她连太子妃也保不住,那胡家这一脉……只怕迟早悉数对太子寒心。

冯嬷嬷看见她垂下眸沉吟起来,当即不敢多话,连忙道,“娘娘放心,奴婢一定尽快办妥此事。”

冯嬷嬷说的尽快,自然就是最快的速度了。

她在找人这段时间,也慢慢揣摩出不对劲来了。

只怕是太子想在沧州暗中对太子妃下手,而皇后却要保住太子妃性命。

所以她派这人,不但要细心妥帖,还有要过人的智计才行。不然在太子面前,哪里顶得住太子的气势与手段。

冯嬷嬷确定人选之后,立刻就带到皇后面前,让皇后亲自考察过才放心将人送往沧州。

皇后行的虽然是隐密之事,无奈慕晓枫一直关注的就是沧州与皇宫之间的动静。

所以冯嬷嬷一将人送出宫往沧州赶,她几乎立刻就得到了消息。

“很好,母子大战拉开序幕了。”慕晓枫坐在偏厅里,闲适的拨着算盘,听闻冷玥禀报,当下忍不住拍手称快起来,“就不知将来太子与皇后越来越离心之时,皇后还能不能继续决心保住这个儿子。”

她倒要看看,这一国之后站在母亲的立场时,是不是也能如此偏心到底。

且不说皇后眼下如何,就说太子自从知道太子妃确诊有孕之后,根本连一面也不愿见太子妃。

每天给太子妃的理由,都是忙!

太子妃本来突然得知自己有孕的消息,心里就够忐忑不安的,而连日来太子对她越发冷落,更让她心头惴惴起来。

但若说太子不期待她肚里这个孩子,却又说不通。因为除了太子说自己忙得连见她一面的时间也没有外,却吩咐下人每日务必将她服侍得妥妥贴贴。

太子甚至还下了令,如果有谁胆敢让太子妃产生一丝不愉快,谁就自动奉上人头来见他。

如此一来,官衙里的气氛就变得更加奇怪而紧张了。

下人每时每刻都战战兢兢,而太子妃置身这种氛围下,就算她不欲多想也不可能。

就在这种莫名压抑紧张的气氛下,皇后专程派来看顾太子妃的人终于到了沧州。

太子妃得到这个消息,心里倒是突然松了口气,似是心头紧绷的弦突然能够放松下来一样。

但太子知道他的母后莫名其妙快马加鞭送个人来服侍太子妃之后,这脸色立时就变得阴沉到几乎能滴出水来。

“母后这么做,还真看重太子妃这胎啊。”

这语气听似感慨万分,然细心听的话,一定可以发觉他的声音里透着咬牙切齿的恨意。

“但愿太子妃能不辜负母后的疼爱才好。”

想平平安安回京?平平安安待产生下肚里的孽种?

好永远见证他头顶的绿帽那颜色有多鲜艳?

那也要看胡景蓉这个太子妃,到底有没有这么好命,到底还有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有皇后专程派来的人妥帖照顾着,太子妃的情绪果然稳定了许多,当然在沧州官衙里,也平安得连半丝事故都没有。

一个月后,沧州粮仓鼠患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饮过沧州官员的饯行酒,太子就开拔回京了。

慕晓枫得知他确定的回京日期,只别具深意的笑了笑,然后感叹一句,“但愿太子不会令人失望。”

“但愿这回程一路,太子能心情愉快。”

虽然与太子妃分开马车坐,但路上太子都不可避免的能经常看见太子妃。

他此刻的心情若能愉快,那才真的有鬼了。

他最后的机会就在这短短六七天里,所以每逢不可避免要与太子妃碰面时,他都极力忍耐着心中怨毒,更不让一丁点的愤怒染上眼眸,以免在最后时刻坏了事。

皇后派来看顾太子妃的人,见一直都没有任何事端,起初小心翼翼防备的紧张心情也渐渐松泛下来。

太子瞧见她这神情,就不禁暗中在心里冷笑。

这个谨慎的嬷嬷放松了,他的机会也就到了。

胡景蓉这个太子妃,注定只能做到这里,永远的留在回京路上。

这一日,太子一行赶了两个时辰的路,已经到了人疲马乏的时候,但他们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道之中。

太子想着附近有流水,就下令暂时在此地扎营休息,半个时辰之后再继续启程上路。

整日闷在马车里,太子妃觉得自己浑身骨头都软得慌。在婢女搀扶之下,出了马车就到河边顺道走走。

婢女担心她受寒,便道,“太子妃,不如我们先回马车加件衣裳再出来?”

太子妃摇了摇头,看着眼前潺潺流水,她觉得自己心情都畅快不少。

哪里肯这么快就回去马车待着,“你过去取件衣裳来就行。”

婢女不放心的看了看她,“可是桂嬷嬷交待过,不能让你单独待一处。”

太子妃笑了笑,“你瞧四周视野开阔,马车就在那边,你回头取衣裳也能看到我,实在不必如此紧张。”

婢女看了看,没看到那严厉的桂嬷嬷在附近,犹豫了一下,才小声道,“那太子妃可不要走远,奴婢过去取件衣裳马上就回来。”

然而,婢女才走出没几步远,太子妃就突然脚下打滑,整个人头重脚轻的往河里栽。

婢女突然听闻河里传来“扑通”一声,心头登时大惊,她连忙扭头去望。就见太子妃整个人栽落河里,几乎连挣扎的痕迹都没有,就直直的往水里沉。

甚至,自太子妃落水到沉下去,一直连声惊呼都没发出来。

婢女呆了呆,半晌才反应过来被眼前所见惊得魂飞魄散。

“来人,快来人啊,太子妃掉到河里了。”

婢女扯开嗓子惊恐万分的这么一喊,四周休息的人立时紧张的跑向了河边。

河水不算急,更不算深,就算整个人站下去,河水顶多也只到腰眼高而已。可如此浅的河水里,太子妃却似大石落水一样,栽下去之后就再没有动静。

当人们七手八脚将太子妃从河里捞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她紧闭着双眼,脸色白得吓人,而身下裙摆却有殷红血迹随着水渍渗了出来。

当看清滴落地上的不是清水,而是血水珠时,人们顿时忙乱惊恐得似乎炸开了窝。

御医与皇后特意派人看顾太子妃那位桂嬷嬷,都很快来到了太子妃马车里。

半个时辰之后,御医一脸惊惧哀戚的颤抖着从马车出来。

“太子妃情况如何?”

御医眼角瞄了瞄负手伫立马车不远的太子,艰难的咽了咽口水,却不得不躬身向前,硬着头皮说道,“殿下请节哀……太子妃她因为突然滑胎引发血崩,已经殁了。”

太子浑身震了震,半晌方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瞪着御医,颤动着上下开合的嘴唇,半天问道,“你,说什么?”

“殿下,臣无能!”御医双腿一软,连忙战战兢兢跪了下去,头霎时垂得几乎低到草尖上,“太子妃已经——殁了,请殿下节哀。”

太子的脸瞬息血色褪尽,他瞪圆眼珠死死盯着御医,悲痛之下跄踉得蹬蹬后退了数步,神情恍惚里,嘴里仍旧发出不敢置信的低喃,“景蓉她——殁了?不,不可能,她不会抛下我独自去了的……。”

太子妃于沧州回京途中突发血崩殁于路上,消息传回到京城,自然又引起了不一样的反应。

慕晓枫收到确切消息时,直接去了供奉着周虹雨牌位的祠堂。她仰头看着牌位上那几个漆静无声的字,笑中含泪道,“虹雨,你的仇我已经报了一半,你放心吧,剩下那个,也活不长了。”

卢侧妃收到这个消息时,则暗自在她的屋子里兴奋了好半天,“哈哈,胡景蓉终于死了,压在我头上多年的太子妃终于没了。”

接下来,太子该扶她上位了吧?

她苦熬多年,也算熬出头了。

而皇宫的凤栖宫里,皇后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之下差点失手打翻了手里精致胎白瓷盏。

“太子妃没了?”皇后将杯子搁在手边圆桌上,慢慢抬起头,一脸晦暗阴沉震惊的看着冯嬷嬷,“本宫不是特意交待过,一定要保证太子妃回京之前都不能流产滑胎吗?”

为什么还是让太子妃在途中出事?桂嬷嬷都干什么去了?

面对盛怒冷酷的皇后,冯嬷嬷根本连大气都不敢呼,哪里还敢辩解两句。

幸好皇后发了一通火之后,很快就冷静下来。

人都已经没了,再发火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想个实际办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