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
36944000000020

第20章 动物的本能解秘(8)

很久以前,人们以为雌蟋蟀既“哑”又“聋”,雌蟋蟀的寻“夫”行为是雌蟋蟀用“诱惑素”引诱的结果。当时科学家发现树蟋蟀在生殖期间,雄虫背部翅膀下有一种腺体,能分泌出一种雌虫喜欢吃的液体。雄虫在鸣叫时张开翅膀,暴露出背部的分泌液体,以招引雌虫。当雄虫举翅鸣叫时,雌虫便寻味而来,爬到它背部取食。这样使雌雄虫的生殖器官有机会接触,保证了交配的顺利进行。

但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除树蟋蟀外,其余绝大多数种类的蟋蟀都没有腺体,不能分泌“诱惑素”。

1913年,维也纳有一位名叫里根的中学生物教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设法使雄蟋蟀的鸣声,通过当时刚刚发明出来的电话机,传递给雌蟋蟀听。当雌蟋蟀听到话筒里传来的雄蟋蟀的鸣叫声时,就爬到电话筒前,和雄蟋蟀“约会”。反复多次,结果都是如此。只要雄蟋蟀在电话机里一“呼”,雌蟋蟀的“接收机”就能立即收到并做出反应。这就推翻了“雌蟋蟀是聋子”的说法。

但雌蟋蟀的“接收机”在什么地方?是怎样接收雄蟋蟀“传呼”的呢?

德国塞维森市马克思.普兰克行为生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曾经对一种欧洲蟋蟀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用仪器测量雄蟋蟀的发声情况发现,当雄蟋蟀把举起的两个翅翼合拢时,发音器官开始发声,发出频率约为5千赫的纯正声音。每合拢一次,就鸣叫一会儿。当翅翼分开时,则停止发声,但在休息约35毫秒后,两翅又会合拢,发声。

雄蟋蟀的鸣叫声每秒约有30个音节,最常听到的“曜曜曜曜”声是一个4音节串,通常是叫一串后,暂停片刻,大约每秒重复2次~4次。

接着他们又研究了雌蟋蟀的接收器,发现它的接收器在两只前足的膝部下面。在这里每一胫节的表面上都有一对鼓膜,每对鼓膜的下面排列着55~60个听觉感受器细胞,从听觉感受器细胞发出的神经轴突,向上延伸到腿部,形成神经束,这就是听神经。延伸的终点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胸神经节。他们应用现代电子仪器进行测量,证实了雌蟋蟀的听觉感受器细胞,对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确实能做出反应。他们还发现雌蟋蟀的大多数听觉感受器,对5千赫左右的声频能够产生最好的反应。而这种频率正好是雄蟋蟀求偶鸣叫时发出的频率。所以雌蟋蟀能顺利地接收到雄蟋蟀的求偶邀请。看来雌蟋蟀的确身带“接收机”,且在方圆10米以内,随时都能收听到雄蟋蟀的“传呼”。

人类的“BP机”和“大哥大”是靠电磁波传送信息的。而蟋蟀的“传呼”靠的是声波。雌蟋蟀是个“哑巴”,收到雄蟋蟀的“传呼”也不可能跟它对讲,所以它的“接收器”肯定不是“大哥大”,看来它使用的是一种“BP机”。那么这个“BP机”是如何知晓雄蟋蟀通知的约会地点的呢?

声学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雌蟋蟀位于两只前足膝下的听觉器官,彼此相距只有1厘米左右,而频率为5千赫的纯音波长却有7厘米左右。这样,从任何一个声源传到两侧“耳朵”外表面的声音之间的强度,差异最多只有几分贝。这样微小的差异,不足以引导雌蟋蟀找到求偶鸣叫的雄蟋蟀的准确位置。

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从两前足左右传来的声音和前后传来的声音强度有差异,从而确定出声源的方位。

有的科学家则认为,雌蟋蟀身上的气管系统中奄在某种辅助器官,能使两“耳”之间的声音差异明显增大,从而分辨出声源。但这些假说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看来,雌蟋蟀的“BP机”功能还是较先进的,至少有“汉显”功能,因为它一收到雄蟋蟀的“传呼”,马上就能“读出”“传呼”的一切内容(包括准确的时间、地点、方位、距离等)。那么它这种“汉显”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这仍然是声学家、生理学家、昆虫学家需要继续探索的谜。

蜘蛛织网的技巧

蜘蛛在昆虫界最为突出的特长就是织网捕食,它的伎俩与人用鱼网捕鱼,用粘网粘鸟的方式是类似的。不过它采取的方式不是穷追乱赶,恰恰相反,它是采用守株待兔,让猎物自投罗网,这是蜘蛛的谋生策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蜘蛛是如何拉丝织网,制造圈套的。在背风的某个墙角后,在二棵大树之间,一只大蜘蛛辛勤地开始工作,织网开始了,见一只蜘蛛,先从墙角较高的地方拖着一条丝,悠悠下降,然后,借着吹来的风,斜飘着,把第一条丝挂在了垂直相交的两面墙之间。又看着它爬上去,再飘下来,这条丝和刚才那条丝形成一个十字交叉,从南北方向的树上,又回到东西方向的墙上。

丝脱落了,蜘蛛一直落到墙角的地面上,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地爬上来。

经过了很长时间似乎是徒劳无益的操作,才朦朦胧胧形成一个稀疏简单的框架,而这个框架是网不住任何猎物的。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回到墙角观察,发现蛛网已经改了模样,是一张网了,只是还不够大,不够细密。看见那只肥硕的大蜘蛛停在细细的网线上,真有一种摇摇欲坠的不安全感。这么细的网,能否承受住它自身的重量呢?

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蜘蛛辛勤地操作,耐心地纺织,终于有了一张像样的网斜张在墙角和树间。当光线照射过来的时候,网丝灼灼发亮。网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猎物。蜘蛛在网中央安安静静地蹲伏着。

这张多边形的网很规则,很漂亮又很对称。真是一个很好的结构,布在一个看来很可能毫无结果的空间里。蜘蛛已经把它的天罗地同完成了。

经过了很长久的观察和等待,没有猎物降临,那张网微微飘动着,晃荡着,蜘蛛如死了一般寂然不动。然而,就在这时,惊心动魄的奇迹发生了。

网微微颤动了一下,蜘蛛立刻警觉起来。随着它的警觉,一个小小的飞虫已经沾在网上,正在努力地拍打它渺小的翅膀。

网丝很细,轻轻抖动着,飞虫挣扎着。这时候,蜘蛛迅速地沿着网丝爬过来,像一个巨大的碉堡一样,罩在飞虫上面,又像一只巨大的海底章鱼,伸出它可怕的触角,把它的猎物捕获住。几乎看不见明显的吞食过程,飞虫已经不见了,蜘蛛又从从容容回到蛛网中央。

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这张蛛网终于阿满了大小不同的飞虫。这就是守株待兔策略的胜利。

蜘蛛能用它那六条腿织出如人造般的蜘蛛网,几何形状和结构真是巧夺天工。而且选位和编织时间都有一定技巧,它捕食方式的巧妙、丝网的弹性之好都令人叹服。但不管如何神妙,当大形昆虫或像鸟类、蝙蝠之类如果闯入网中,必定是网破丝断。可叹辛勤的蜘蛛又必须再织,否则就有挨饿之苦。

然而,天下尽有鸟闯不破,人拉不断的蜘蛛网,这种蜘蛛丝坚如钢丝,软如毛发,可谓一绝。这是谁的杰作呢?《新晚报》1997年1月22日第3版报道:强度似钢的蜘蛛丝。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产于美国南部的一种名叫“黑寡妇”的毒蜘蛛,所产的丝的强度可与钢媲美,用它制成防弹衣不但强度很大,而且柔软轻便。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学院的科学家发现这种蜘蛛可产两种蜘蛛丝,一种弹性好,可拉长百分之二十七而不断,其强度是迄今已知的强度最大的蜘蛛丝的2倍;另外一种尽管弹性略差,但其强度是强度最大的蜘蛛丝的3至4倍,其拉伸强度不低于钢丝。

科学家说,如果能将这种蜘蛛的产丝基因分离出来植入某些细菌中,那么就可利用细菌大量生产这种高强度蜘蛛丝,为人所用。

杀人的巨蟹

螃蟹是人们常常见到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佳肴。许多人都吃过螃蟹,但螃蟹食人的情况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令人惊异的是,日本大阪海域近年来就出现了杀人蟹。

日本青年井太郎和真惠子是一对恋人,一天,他们在大阪美景如画的海面上划船游玩,突然,海鸥发出了一声声尖叫,惊恐地向高空飞去,在船两边嬉戏的沙丁鱼也惊慌地四下逃散。这可是危险即将来临的信号,他们却全然不知,继续陶醉于轻舟荡漾。灾难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对潜望镜式的眼睛,像幽灵一样窥视这条小船,当它发现这条小船上确有猎物时,便悄悄地从水下潜游过来,迅速逼近了小船,霎那间,一只巨大的怪物从井太郎背后的船舷边“嗖”的一下伸出一双巨爪,牢牢的挽住船舷,然后又伸出钢钳般的大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向井大郎。这时真惠子正巧抬头,看见井太郎后面有一个大怪物,吓得大叫起来“海怪来了”,还没等井太郎反应过来,怪物的大螯已牢牢夹紧了他的双臂,另一只尖锐的爪子也深深地扎进他的体内。原来,这是一种特大海蟹,体长10多米,呈尖梭形,它有八条腿和一对强大有力的蟹螯,蟹爪伸展开时,其长度可达3米以上。这种大蟹不但身躯巨大,而且动作灵敏,性情凶恶。无论在水中还是沙滩上,它都能向人类发起攻击,被渔民们称之为“杀人蟹”。小木船在剧烈地摇晃,然后向一边倾斜,井太郎也被“杀人蟹”拖下水,惊恐万分的真惠子大喊大叫“救命……”,附近的游客闻声过来相救。他们透过幽蓝的海水看到令人心悸的一幕:巨大的杀人蟹用钢钳般的爪子缠住井太郎,不停地猛戳井太郎的头部和颈部。井太郎全身是血,除了脚还在乱蹬之外,他已经丧失了反抗能力。而在数米深的水下,许多只杀人蟹正在向这里快速游来,准备分享这顿丰盛的人肉餐。游客们束手无策,谁也不敢跳下去救井太郎,就急忙划船强行拉走了真惠子离开这危险之地。当他们回头张望时,这一片海水都成血水了。

距此事件几个月后,横滨沿海的一个海滩上又发生了更为惨不忍睹的血案,这次杀人蟹袭击的是一个年仅8岁的少女。那天,山木夫妇从广岛带女儿芳子来横滨避暑。中午,山木芳子趁父母不备,悄悄溜到海滩。这时已开始退潮,芳子万万没料到死神就在她最愉快的时候降临了。浅水滩上有一对正在交配的杀人蟹,由于芳子打扰了它们的好事,被激怒了的雄蟹,便突然举起令人生畏的大螯凶狠地扑向芳子,小小的芳子哪里见过这种怪物,吓得她大叫着转身就跑。但为时已晚,才跑出十多步,就被杀人蟹追上。雄蟹的大赘凶残地钳住了芳子细嫩的小腿,芳子发出阵阵声嘶力竭的惨叫声。刚刚靠岸的渔民闻声赶来。只见杀人蟹拖住一个小女孩,正使劲往海里拖,他们虽然拿着铁钩、木棒却不敢下手,怕伤及小女孩,只得依仗着人多势众,赤手空拳地与杀人蟹展开肉搏。他们有的抓住巨蟹,有的去抢夹在蟹爪里的小女孩。杀人蟹面对众人的进攻,反抗愈发强悍凶猛,它仗着八条利爪和两只大蟹,不仅拖住小女孩不放,还向接近它的渔民发起猛攻。好几位渔民被蟹爪扎得到处是伤:这是一场闻所未闻的人蟹大战,其场面不仅惊心动魄,而且悲壮异常。渔民们齐心协力,硬是从蟹爪下抢出这位可怜的小女孩,但此时芳子已皮开肉绽,血流如注。

杀人蟹不仅在海滩上攻击人,而且还向小船上的渔民进行偷袭,1993年因受厄尔尼诺海洋气候的影响,千岛群岛附近洋面浅水区的大马哈鱼都入深水区迁移。7月的一天,千岛群岛的渔民井三木出海捕鱼,他和掌舵的伙计在浅水区白忙活了一上午,连大马哈鱼的影子都没有见着,于是决定到深水区捕捞。

船进入海水有点绿的深水区后,井三木叫伙计放慢航速,他站在舱前,把身体倾出船舷,弯腰向海里投放流网。突然,海水中窜出一个怪物来,两只巨大的螯钳准确无误地钳住了他的双臂,井三木惊叫着“哎呀”一声,便被拉入水中。掌舵的伙计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抬头发现井三木不见了,他深感大事不妙,连忙向附近的4艘渔船呼救。4艘小船立即聚拢在一起,渔民们看到海水中,一只巨蟹紧紧拖住已丝毫不能动弹的井三木,并慢慢向海底沉去。一个眼尖的渔民发现巨蟹被流网缠了个正着,尽管杀人蟹紧抱着井三木,它却无法脱身。机不可失,这位机智渔民立即拉起流网的一端,在其他渔民的帮助下,迅速把流网拖了上来。渔民们用力割开流网,想救井三木时,只见杀人蟹仍然死抱着井三木不放,掌舵的伙计二话没说,操刀就朝杀人蟹砍去,直到坚硬的大螯被砍断,负痛难忍的杀人蟹松开大螯放开井三木之后,又剧烈挣扎着,一个翻身扑向海面,又极不情愿地潜往海底。井三木虽然得救了,但却被巨蟹折磨得奄奄一息,这种死去活来的感受令他终生难忘。

日本海面频频出现杀人蟹惨剧的消息,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极大关注。因为人们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巨大的螃蟹。已知世界上最大的蟹有两种,一是高脚蟹,又名日本大螃蟹。这种蟹产在日本东京湾以南的深海中,两只蛰足伸开了3米多长,最长的达5.84米。但这种蟹螫虽长却很细,而它的头胸骨(即甲壳)只有40厘米宽,体重只有6.5千克。因此它并没有多大力气,也没有攻击人的能力。日本渔民对高脚蟹很熟悉,他们说杀人蟹决不是这种蟹。另一种是产在大洋洲的巴勒海峡巨蟹,这种蟹重达13.6千克,比较粗壮,但体长不过1米左右,也和杀人蟹形状不同。据日本生物学家们调查分析,杀人蟹似乎是一种蜘蛛蟹。但蜘蛛蟹平常个头并不大,体长不过0.5米,通常生活在3600米以下的深海里。它们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庞大凶恶了呢?有人认为它们可能是受到深海中核废料的刺激,体态发生急剧变异,才变得如此巨大。但这也只是猜测而已。在真正捕捉到一只杀人蟹的实体之前,这种可怕的巨蟹对人们仍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