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
36944000000018

第18章 动物的本能解秘(6)

布克莱斯特兄弟在山脚下遇到了一位叫瓦基的酋长。这位酋长告诉他们,他曾经看到过大象的坟地。有一次他打猎走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转来转去。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大岩洞,往里一看,洞里面白骨累累,酋长正在疑惑的时候,只见一头大象摇摇晃晃地来到这里,接着便无力地惨叫一声,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象坟啊!听了酋长讲的故事以后,布克莱斯特兄弟就向酋长打听去象坟的路线。酋长说,我的年纪大了,去那里的路既险峻又曲折,当时我回部落以后再带入去寻找的时候,就辨认不出方向了。在布克莱斯特兄弟的恳求下,酋长最后答应派4个人给他们带路,让他们哥儿俩去碰碰运气。

第二天天没亮,布克莱斯特兄弟就带着4名当地的土著人上路了。他们钻进了茂密的热带森林,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狮子和大蛇,最后好不容易才来到一片沼泽地。在沼泽地里走路,每走一步都要特别小心,稍不留神就会陷进泥潭里,拔不出腿来。忽然,走在前面的大布克莱斯特大声喊叫起来:“快来救我!”只见他双腿陷进泥里不住地往下沉。

“这可糟糕啦,沼泽地是没有底的。”当地的土著人惊慌地说。

“你们全跟我来!”小布克莱斯特急忙带领土人们砍倒一棵树。这时候,他哥哥的身体还在不停地往下沉,不一会儿就没过了腹部和腰部,接着又没了胸部。弟弟急忙把树推向哥哥,哥哥紧紧地抱住树干,总算捡了一条命。

由于这次遇险,布克莱斯特哥儿俩一商量,只好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大象的坟地最后还是没找到。

那么,究竟有没有大象的坟地呢?传说光非洲就有7处,可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一处。

科学家们是怎样解释这个问题的呢?

有的动物学家认为,虽然后来的探险家真的找到了堆积象骨的地方,但这并不能证明这就是象坟,很可能是水流把象骨冲积到一块儿的。

也有的动物学家推测:象在死亡之前都走到沼泽里去,最后陷落在泥潭的深处,所以,人们才找不到它们的尸体,也就没有什么象坟了。

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还要等科学家们搜集更多的资料,找到充足的事实根据,才能揭开这个动物之谜。

猫从千米高空摔下,为什么十有九不死

常听说:“猫从几层高楼上摔下来啦!但没死。”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有个兽医学会研究了这种现象。

它们分析了132只猫,分另从6米到100米高度摔下,能活下来的占90%。另外,在20米高度以内,随着高度的增大,死伤率越大。超过20米高度,随高度增加,死伤率反而减少。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是,猫善于上树,它有非常完善的平衡系统——位于它的内耳。如果将它四脚朝上,从高处放手,可以看到,一瞬间它就能翻过身来,落地时总是四脚着地,很平稳不易受伤。而人体则没有这完善的反射功能。人跌落时,在空中打转,而且总是头或者脚着地,能生还者是罕见的,除非摔到泥浆中或挂在树上。

其次,猫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在跌落过程中,身体形成降落伞形,对空气形成一个阻抗面,降低了下降的速度,同时它的爪子向外分开,从而便减弱了落地的冲撞。在20米以上高空跌落时,猫可以进行滑翔,因此也就更加安全。

蛙战之谜

青蛙虽然是人们最熟识不过的两栖类爬行动物,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但发生在青蛙身上的许多事情,人们却一时还无法解释。

譬如,1983年8月底9月初,在我国四川省峨边县境内的川南森林附近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先后有三批青蛙,一个背一个横排成行,秩序井然地悄声越过公路,向密林深处前进。据估计,其数量约有10万余只。这种青蛙集群大迁徙的罕见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四川成都生物所派出科研人员,亲赴现场,跟踪考察,拍摄实况,并捕捉了百余只青蛙作实验标本。研究人员估计,这种小型湍蛙,喜欢栖息于密林深处,密集群居。每当交配季节,为求偶产卵,并寻找气温适宜、水源充足的地域进行繁殖,故集群迁徙,出现人们罕见的壮观景象。

在众多的青蛙现象中,蛙战始终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焦点之一。据记载,1979年11月7日,在马来西亚首都以北森吉西普地区的一处大泥潭里,人们看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一片震耳欲聋的蛙呜声中,成千上万只青蛙在奋不顾身地血战,你撕我咬,战斗十分激烈。这场蛙战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被引来参战的青蛙有10多个品种,其中还有蟾蜍参战。战斗结束后,潭中岸上,留下许多蝌蚪、蛙卵和惨死的青蛙。

无独有偶,我国也发生过蛙群大战。1977年,广州市郊的一个水坑里,数百只青蛙叫着,互相残杀。有的在水面追打,有的用前肢打架,也有的十几只抱成一团,你撕我咬,场面很是壮观。战斗的结果,有的肢断体残,有的鲜血淋漓,十分凄惨。据调查,全世界已经发生过1000多起规模较大的蛙战。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动物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与研究,发现青蛙生活有一个可循的规律,就是青蛙在冬眠后,都要返回到它们原来出生的池塘,欢度一年一度的繁殖期。研究还发现,青蛙有个怪脾气,不管出生池塘的变化有多大,哪怕是已经干枯,或者被人为地填平,它们也不退却,一定要回到出生地。英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处蛙塘,因为土地下陷而干枯,农民便把那块土地开辟成为农田。结果,第二年春季,那里聚集了数千只青蛙。因为此时正值青蛙交配季节,所以,动物学家认为,可能是雄蛙求偶心切,频频鸣叫,引来了许多青蛙;有些青蛙为争夺“配偶”,互相厮打起来,于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

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形并非蛙类在互相残杀,而是正在举行“集体婚礼”。

在我国南方的1~10月,北方的4—8月,是蛙类繁殖的季节。当雄蛙找到适宜雌蛙产卵的地方后,就唱起一曲曲动听的“情歌”。雌蛙听到多情的歌曲,便耐不住寂寞,前来与雄蛙“幽会”。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年景,各地水源充足,到处都较适于雌蛙产卵,因此,蛙类的繁殖地点也较分散。

遇到久旱无雨的年头,由于水分不足,各地的蛙便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有水的田地里;雄蛙拥抱着雌蛙,跳起它们最幸福的舞蹈,于是形成了一种在人们看来像是“打架”的景象。

那么,既然是这么甜蜜的“爱情生活”,怎么会有蛙尸呢?

原来,在这雄蛙轮番求爱的过程中,有的雌蛙因怀卵而体笨,被几只雄蛙抱住后,可能因窒息而死;蛙类经过冬眠之后,体质较差,有的可能已过度饥饿,同时雌蛙产卵前就不吃东西,交配产卵过程中又因体力消耗过大等而死;有的蛙则因与能从皮腺分泌出剧毒液的蛙结合而死……于是便留下了许多蛙尸。

不论何种解释,似乎都与蛙类的繁殖后代有关,从中可以看出生命的来之不易。

高智商的老鼠

地球上的统治者(指昌盛一时的生物群)按时间说已经有二届了,第一届是恐龙,第二届是现代的人类,第三届有人预言是老鼠。第一届恐龙时代是距现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和侏罗纪,当时恐龙布满全球,食草的食肉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爬的,海里游的,几乎是恐龙的天下,其它动物只能附属的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而6500万年前时不知何因(其说不一正在探索)突然间恐龙灭绝于天下。而又过了近6500万年,现今的地球人又上升为地球的主人。其它动物只处于附属地位。从智商讲,地球人是当之无愧的主人。那么,未来人类还能联任地球霸主吗?有人预测结果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三:①老鼠抗灾应变能力强于现代人类;②老鼠适应能力和感应能力强于现代人类;③老鼠的繁殖能力强于人类。有人分析,如果地球万一发生劫难,如与其它小天体碰撞,地球上海啸汹涌,火海一片,人类可能消亡而老鼠将劫后余生。如果地球上有污染,核战,人类生态环境破坏,老鼠照活无误。为了说明老鼠在各方面的竞争优势,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实例和分析,来加以验证。

老鼠强劲的生活适应能力

有人做过试验,证明老鼠生存能力强于人类,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即使没有人类生活的荒山野岭,干旱沙漠,深沟巨壑,或是浊水横流、毒瘴弥漫的地方,老鼠依然在活动着。据考查,老鼠可以在80~90度的沸水中或-20~-30度的气温中照样生活。并且无论在水中、陆上还是野外、室内、老鼠都能生存。就在美国曾多次进行氢弹试验的海岛上,尽管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但生活在岛上的老鼠却安然无恙,长得照样很健壮。所以老鼠的生存能力比人强。这与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无关系。

老鼠食物广泛

老鼠的食物很杂。人能吃的动植物不说,就连人类不能吃的塑料、木柴、橡胶甚至一些无机物,老鼠都可用来充饥。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没有老鼠不能吃的东西。特别是与人类相伴以后,更是胃口大开,什么衣物、家具、电线、书籍等等,全成了它的果腹之物,没有它不吃的,即使是毒如蛇蝎,它照吃不误。在美洲,有人发现老鼠和毒性极强的响尾蛇同穴而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群鼠与毒蛇相斗,最后咬死毒蛇、吞吃蛇肉的景象。

老鼠繁殖能力强

老鼠是自然界繁殖力最强的哺乳类动物,它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每对老鼠每年可生育20次左右,每胎生育8~12只小鼠。并且小鼠一个多月以后即有了生殖能力,又可以进行下一代繁殖。这样下来,平均一对老鼠一年就可增加到5000只,三年内达到20~35万只。所以至今地球上的老鼠要远远超过人的数量。有人类以来,人口总数达850亿,而老鼠的总数要远远超过850亿,甚至可达几千亿或上万亿。

老鼠的生存本领高

人的本领当然要比老鼠大,但老鼠的本领也不能小觑。老鼠会游泳,会爬树、爬墙,会打洞筑巢,行动敏捷,反应极快。有的还可以飞(虽然飞得不远)。如东南亚丛林中就有一种鼠,前后爪之间长有多毛的膜,一次在空中能飞80多米。非洲有一种老鼠,能挥发一种毒气,猫闻到后就会麻醉不醒,最后可怜的猫反而成为群鼠的一顿美餐。所以,人类除力气比老鼠大一些外,单项成绩按体重计算,远远落在老鼠后面。

老鼠智商不低。诡计多端

据外国专家长期研究发现,老鼠是仅次于人类和猩猩的聪明动物。说它聪明,古书有记载。比如有一只老鼠被人关在空箱中,开始在里面急蹦乱跳,吱吱怪叫,过后悄无声息。当人们打开箱门,用烛光一照发现那老鼠嘴角有血迹,四肢朝天仰在箱底,人们以为它已经死了,可刚倒出来,老鼠一着地便迅速逃走,周围的人目瞪口呆。这是苏东坡作的《黠鼠赋》中所记叙的,可见宋代人们已知老鼠是十分狡猾的动物了。

狡猾奸诈的老鼠不仅能大耍骗术,蒙骗人类,有时其智商连人类科学家都有所不及。长期以来,人类灭鼠多采用灭鼠药剂,老鼠在最原始的时候是采取对鼠药产生抗力来消减毒性,但随着后来鼠药的快速发展,药力猛烈强劲,老鼠又顺应“潮流”的发展,“研究”出了新的“解毒良方”——维生素K成了老鼠的天然“解药”。从此老鼠家族便不断搜寻和猛啃含维生素K的东西。而人类科研工作者发现维生素K的解药作用时,已比老鼠的实际应用晚了几十年。老鼠的智商,由此可见一斑。

老鼠的智商还表现在偷盗的伎俩上,偷窃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为了偷窃坛中的鸡蛋,一只老鼠扒在坛边咬住另一只老鼠的尾巴,让它伸进坛中将滑溜溜的大鸡蛋抱在怀里,然后拖出,再用同样的办法运进窝去。

老鼠也是“语言大师”,也懂媒体传播,哪个地方放了鼠药,哪个地方有捕鼠工具,老鼠不但自己不轻易上当,而且在相当短时间内,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周围鼠群。如用鼠药灭鼠的话,老鼠也迅速通知同类,其药再无鼠问津。可人类几千年来跟鼠打交道、却对鼠语半句不识。狡黠的老鼠还能对付猫,对这类天敌,有的鼠采取“甜言蜜语”,小恩小惠,不消几日,猫便成了鼠辈的“跟昆虫”。吃食时,鼠先猫后,睡眠时,猫床成鼠窝,鼠休息,猫则当了哨兵。鼠成了猫的绝对征服者,从这里足可见鼠的足智多谋。

这样小的家伙而如此高的“智商”,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据《新晚报》报道,某农户家的母猫下息后,尽将猫崽咬死(也可能是缺水之故),第二天却兢兢业业地奶起老鼠来,并视之为爱子。家人将鼠打死,母猫还绝食三天。此例是不是猫中鼠计,还待探求。

国外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例:诡鼠巧吃幼猪四条。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前苏联某地一个中等规模的养猪厂里,母猪产下一窝窝的小猪崽,生下来都很健壮,会吃奶。可是没过几天,这些小家伙便拒绝吃奶,一天天消瘦下去,最后都死了。

兽医检查了小猪的尸体,发现内脏没有任何毛病,外器官也完好无损。以后又有几窝小猪不吃奶,、逐渐饿死。猪场的领导将此事上报并立了案。并叫了侦察员到猪场进行调查。

深夜,猪场里安静下来,小猪仔推拱在母猪身旁吸着奶汁,侦察人员在暗处隐蔽起来,眼睛紧盯着母猪及其小崽。

时钟约到子夜时分,这时悄悄地,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几只肥大的老鼠,它们爬到母猪的奶头附近等待着。当小猪的嘴一离开母猪的奶头,狡猾的老鼠便将自己的尖鼻凑过去,小猪以为是妈妈的奶头,刚一张口,老鼠便将小猪舌头咬了下来。用这样的办法,狡猾罪恶的老鼠便吃到了还冒着热气的鲜嫩幼猪舌头——生鲜口条,是一道多么鲜美的菜谱呀!失去舌头的山猪就不再吃奶(大约是伤口疼痛)。

经查发现,罪犯原来是老鼠!侦查人员无不惊叹。可是还没等他们采取任何行动,将案犯抓拿“归案”,“案犯”早就逃之夭夭,藏匿不见了。

正因为老鼠有如上诸种表现,智商较高,甚至敢于与现今地球盟主——人类斗智,所以有人想出一个绝招,利用老鼠的狡猾和敏锐的嗅觉功能为人类服务——组织“老鼠辑毒队”和警鼠连,为人站岗放哨,侦察破案。据资料介绍:加拿大监狱里的犯人吸毒现象较严重,为了阻止探监者偷运毒品给犯人,监狱当局花6万加元训练了一支“特别缉毒队”,其成员就是嗅觉灵敏的老鼠。它们活跃在监狱入口处,只要一闻到毒品气味,就会“按动”警铃。看守闻声,即对探监者进行搜身。

在美国,也有老鼠从实验室受训“毕业”,分赴邮电、海关、边防哨卡、仓库、机场和飞机上做“警鼠”。它们能在各种场合准确侦察出任何类型的爆炸物和伪装巧妙的邮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