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36521200000015

第15章 每走过一个地方,世界就按照新秩序重建起来

一件事情,只有去做了,才能判定自己行或不行,因为太多的事情对社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自己来说从未做过,只有勇敢地去冒险、去尝试,才能把握其中的诀窍,并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只有勇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辟出新路,让自己更快脱颖而出。

把与众不同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应辟出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人就像在磨道里拉磨一样,永无休止地在这个环形道上走着,走完一圈再走下一圈,无休止地重复、无休止地走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想而知,一个人总是千篇一律,转着程序化、机械化的大脑,选择一条守旧的路,实现的只能是一个狭隘的目标,怎么可能有大的成就?

其实,成功其实就在思维的拐弯处。只要懂得创新,很多时候,只要一点小的改进、一种新的方式,就会让自己胜人一筹,获得更多的关注。

但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创新应该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只有持续地创新才能不断产生效益,只有不断地与众不同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当l997年乔布斯重新接掌苹果公司时,乔布斯开会批评公司的高层们,他认为苹果公司之所以走下坡路,是因为公司放弃了创新,不再能够持续地生产与众不同。在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岁月里,苹果公司几乎丧失了它赖以成功的核心原动力——与众不同。苹果公司的软件曾以创新、新颖和易于使用而闻名,但在乔布斯离开公司10年内却几乎没有什么新突破。在这10年中苹果公司想过很多方法都没能走出困境,而乔布斯的回归却改变了一切,因为他带来了一个真理——持续地生产与众不同。

乔布斯告诉我们,放弃了创新,放弃了持续的创新,将要面对的就是死亡,就是被时代所淘汰。

比尔·盖茨曾在中学时对同学宣称:“我宁肯做荒坡上的橡树,也不愿做绿野中的小草——小草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橡树伟岸挺拔,昂首天穹。”微软就是IT界的橡树,它喜欢做全世界没有做过的事情,喜欢为未来而奋斗,喜欢走在同行的前面,成为行业的坐标。

就像一幢高楼不会瞬间拔地而起,微软的神话也不是短期铸就的,而是许许多多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在时时刻刻推动着微软前行。只有创新能够成就微软的成就,也只有创新才能够演绎越来越多的微软神话。

只有根据外部环境需求进行创新,才能使创新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才能将创新力真正转化为竞争力。创新不能超越或滞后于需求的实际水平,不能忽视市场购买者的承受能力及其未来趋势。在创新中必须体现市场导向,创新成果最终需要在市场上检验,创新成本和收益完全有市场来埋单。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对创新的重要影响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选择走人迹罕至的一条路

别人都走过的路也许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乃至不小的成就,但是如果你想真正实现自我,获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学会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选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乔布斯非常崇拜鲍勃·迪伦,鲍勃·迪伦是对美国艺术界有重要影响的音乐家、民谣歌手、创作人、诗人,曾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乔布曾这样说迪伦对他的人生观产生过巨大影响:“随着我的成长,我逐渐体会到了他所有歌曲里的意境,并发现他从来不会待在原地不动。认可自己可以成功的时刻,也是一名艺术家真正决定他是谁的时刻。如果他们不怕失败,继续冒险,他们就依然是艺术家,而迪伦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乔布斯认为他从迪伦身上学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反传统,乔布斯是电脑业的反传统英雄,有一种忘掉过去,不断追寻未来的冒险精神。

乔布斯的反传统成就了他一个又一个划时代新产品的诞生,他很好地诠释了:想要大赢,就不要走别人都走的路。

历数那些卓有成就的成功人士,大多是敢于创新,敢于选择人迹罕至那条路的开拓者。

“一片树林 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 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一首诗《未选之路》的最后几句,也是李开复最喜欢的一首诗,他不仅走上了自己的一条未选之路,而且经常以此激励下属:“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但是我们恰恰应该为了这个理由踏上这条路,创立一个美好未来。”

可见,选择人迹罕至的一条路似乎是成功人的一种“嗜好”。当然,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成功的一个秘密武器。

聪明的人都不喜欢与别人同食一碗饭,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小机会变成大机会,把大机会变成更大的机会。他们不随大流,眼光独到,另辟蹊径,在别人“还没睡醒”之前早已把赚来的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走别人走过的路,将会迷失自己的脚印。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很多员工都太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的是,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意味着你必须面对别人不曾面对的艰难险阻,吃别人没吃过的苦,但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到达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成功者之所以会取得惊人的成绩,正是由于他们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也正是这一思路支持着他们一路走来,让自己跨越障碍直至成功。

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胆追求

如果你能时时刻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很好,说明你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付出了思考;但如果你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与直觉,并且能大胆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你很了不起,你一定会赢来人生的超越。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不断,重要的是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想法,就像乔布斯那样,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让自己大胆行动起来。

乔布斯在给大学生演讲时说道:“生命短暂,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不要被教条所惑,盲从教条等于活在别人的思考中;不要让他人的噪声压过自己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与直觉。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我总是以此期许自己。现在你们毕业了,我也以此期许你们。”

一个人的内心与直觉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其实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它们,但是否我们有勇气去追求,这便是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德谟斯吞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在雄辩术的首要之点是什么,他说:“行动。”“第二点呢?”“行动。”“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

有了想法大胆地去追求,其实强调的就是行动——大胆地行动、坚持不懈地行动。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临行动时,往往就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步入职场。进入职场后,我们每个人就会变成职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一个员工联合起来组成了企业。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并不是企业这个商业机器中的一个简单零件,只能从事机械性的劳作,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机体的细胞,是能够独立完成创造性工作的单元。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学习、多思考。正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人,那么对于工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我们认为这个想法是值得一试的时候,请不要让自己的热情之火熄灭,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直觉。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创新的机会常常是妙手偶得,最初只是一种直觉一种想法,能够坚持将其实现,往往就会成就伟大的创新。

德鲁克认为,创新的机会未必出现在规划人员的事务中,有时甚至是脱离正轨才得到的。但是每一个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尽管创新的机会时出现,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把它变成成功创新的契机。

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6年前,主张“以太说”的哥尔茨坦在研究阴极射线时,见到过阴极射线管壁上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射线,这种射线能使管内的荧光屏发光,他误将这个现象作为“以太说”的证据,因为当时他自己正在主张“阴极射线是以太的波动”,这个观点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从而失去了成为最早发现x射线的人的机会。

伦琴发现X射线的5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古茨彼德,他不仅发现了这一特殊射线,而且还拍摄到了物体的X光照片,但他没有在意,随手将照片扔到了废片堆里而干自己的其他工作了。6年后,伦琴这一重大发现传开时,他才想起了这件事,对自己的机遇错过非常惋惜,要求重新加入研究X射线的行列。本来应该领先5年,结果却落后了1年,古茨彼德觉得上帝给自己开了个玩笑。

索尼的老板盛田昭夫则是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创新机遇的人。盛田昭夫有个习惯,每天清晨都要出去散步。有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出来散步,碰见好朋友井深大也出来散步,手中拿着个笨重的录音机,耳朵里还塞了个耳塞。盛田昭夫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道:“你这是怎么一回事?”井深大回答说:“我喜欢听音乐,又怕吵到别人,所以只好戴上耳机。一边散步一边听音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老朋友的一句话,触动了盛田昭夫的灵感:生产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听音乐的机器!新产品“随身听”的构想就由此萌芽。根据盛田昭夫的设计,技术力量十分雄厚的索尼公司很快就进行了缩小录音机零件的研制工作。没过多久,世界上最小的录放音机就问世了。索尼的随身听刚一上市,时尚青年人就争相抢购。公司原本估计在一年中只能卖10万个,然而,结果让人出乎意料,400万个随身听被一抢而空。

很多成功的发明或者是创造都不是源自规划,而是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机会。偶然性的意外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机遇和意外的风险。我们年轻人应该善于从偶然的事件中读出创新的信息,充分注意到偶然性带来的创新机遇,并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勇敢地去追寻,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开拓新的成功领域,获得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