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04

第4章 读懂他人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主动(3)

伯宗说:“今天我在朝上发表了一些议论,结果博得满堂彩,大家都称赞我的智慧与谋略不在前朝太傅阳处父之下。”

妻子听完,脸色一沉,说:“哎,阳处父这个人虚有其表,就靠一张嘴,学问不怎样,却喜欢求表现,难怪后来会被刺杀。我不明白,人家说你像他,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被自家老婆浇了一盆冷水的伯宗,当然不承认自己虚有其表,就又急着补充当时被称赞时的详细情形,而且说得口沫横飞,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足以证明自己光彩的细节。

他老婆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干脆直接对他说:“朝臣之间各怀鬼胎,因此,你不要对别人的称赞太过认真。何况,现在的朝政乱糟糟的,老百姓的不满已经积蓄很久了,你出了那么多馊主意,一定会惹祸上身。依我看,现在最要紧的事,莫过于为咱们家儿子安排好必要的侍卫,以保障他的生命安全。”

后来,伯宗果然在政界斗争中被其他大臣围攻,儿子则在卫士毕阳的护卫之下逃到楚国避难。

愈复杂诡谲的环境,当然就愈是钩心斗角的沃土。事实上,任何有关争斗的明枪暗箭,都是令人讨厌又难缠的事情,何况任何人都不可能武功盖世、刀枪不入,所以,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以及真正地了解自我和别人的心机,应该是保护自我的最佳防弹衣。

要看懂别人,避免上当,你需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判断力,以便在与人交往中练就识人的本领,能够看透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并识透他的内心。

掌握石头和草药的品质与特性,是一种普通的能力,与之相比,揣摩他人的品德与气质,要重要、复杂得多。这样的事情,属于人生中最微妙、最难以把握的一类。辨别金属可听其音,辨别他人则可察其言。人的品格可以通过言语进行揣测,而行为所能透露的东西则会更多。

总之,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识透人心,不要被假象迷了眼。

学点心理学知识

小琳大学毕业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她听人说过某公司,印象还不错,考虑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个人素质,小琳觉得比较适合自己,成功的机会很大,于是发出了求职信。过了几天,公司通知她去面试,小琳精心打扮了一番,然后信心十足地来到公司。可是,面试的情况很糟,经理问了很多刁钻古怪的问题,让小琳觉得很难堪。更有甚者,经理竟然对女性公开表示了歧视,还对她说,公司一般不招女员工。面试后,小琳感到被聘用的希望不大,同时也对经理和公司产生了意见,认为经理是个很尖刻的人。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公司居然通知她去上班了,而且还安排了一个不错的职位。在工作中,她又发现,原来经理是个很和蔼的人,对她也很尊重。

为什么小琳对经理的印象前后大相径庭?其实,这就是由于认知过程的复杂性造成的。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中国的老话道出了认识他人的难度。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又必须对他人(至少是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他人)进行观察、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对他人的看法,以决定我们在与其交往时进一步应采取的行动。

只有深入地了解他人,才能够保证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谐,也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知识,即心理学知识,只有运用好社会交往中的心理学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交往卓有成效。

此外,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的眼中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形象。因此,考察和研究认识他人的规律和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他人和采取正确的行动,也能帮助我们树立更佳的形象,在社会交往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做一个有心人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无论做什么事,对什么人,只有先察言观色一番,摸清对方的心思后,再付诸行动,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万无一失。

康熙皇帝到了晚年,由于年纪大了,产生了一个怪脾气——忌讳人家说老。如果有谁说老,他轻则不高兴,重则要让对方触霉头。所以,左右的臣子们都知道他这个心思,一般情况下都尽量回避说老。

有一次,康熙率领一群皇妃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渔竿一动,他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又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没落音,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却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拿眼睛看着康熙。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康熙并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康熙却怪罪她呢?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再者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她是在皇后的基础上故意引申,是把那只逃掉了的老鳖比作皇上,是对皇上的鄙视,因而是大不敬。

所以,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由于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理解,便引出不同的结果来。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实际上究其原因,还是那个妃子没有用心去观察别人脸色的缘故。

生活中,与人交往如果不用心,会遇到许多想像不到的问题,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把别人给得罪了。做人必须学会用心,否则你就会面临一道道难以预测的障碍。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婴,虽然处于乱世,但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威名远扬。对于个人处世之道,他也懂得极多,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没有被卷进王位争夺的漩涡,反而能够经历三朝,任宰相职位达十余年之久。告老之后,封于薛国之地,安享余年。

齐王后去世时,后宫有10位齐王宠爱的嫔妃,其中必有一位会继任王后,但究竟是哪一位,齐王并不做明确的表示。

身为宰相的田婴于是开始动脑筋。他认为: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齐王最宠爱的妃子,然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齐王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后也会对他另眼相看。可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一下齐王的心意。

于是田婴命工人赶紧打造10副耳环,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别精巧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