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28

第28章 小人不可不防(4)

诏书还没有颁下之时,李义府闻讯十分惊恐,他问计于王德俭,接着按其主意给唐高宗上书,建议册立武则天为后。李治感念其情,遂复其原职。武则天知晓此事,大喜过望,她对自己的心腹说:“李义府如此知趣,此人当可大用了,我是不会亏待他的。”

武则天的心腹深知李义府的为人,便不屑说:“李义府如此行事,并非真心为娘娘效忠。他这个人有才无德,善于见风使舵,娘娘一定要提防他才好,怎可重用他呢?”

武则天闻言即笑,慢声说:“他不如此,我又怎会从中得利?这样的人若巧加利用,自会死心塌地地为我卖力,我是求之不得啊。”

武则天当上皇后,立即提升李义府的官职,让他做了中书侍郎,封广平县男。李义府贪欲得逞,从此为武则天处处卖命,成了她的得力干将。

礼部尚书许敬宗乃名门之后,是隋朝大臣给事中许善心之子。但他居官不正,贪赃徇私,德行败坏,为正义之士所不齿。许敬宗暗中向武则天投效,武则天却十分欢喜,她对许敬宗说:“你遭人非议,岂是你之过耶?都是那些大臣嫉恨你的才学罢了。我一向相信你的品行无失,自会向皇上荐举力言。”

许敬宗感恩戴德,发誓为武则天效忠。武则天的身边人又提醒她说:“无德之人,向来没有信义,娘娘不要轻信他了。他素招人怨,娘娘重用此人也无益于大事。”

武则天仍是充满自信,她得意说:“邪才一旦制服,其用就了无顾忌,用他来对付那些所谓忠贞之士,不是最好的利器吗?他为名为利,我正好用名利来役使他,有了这个束缚,还怕他不俯首听命?”

于是武则天多次向唐高宗荐举许敬宗,又屡屡为许敬宗遮掩丑事,她还故作气愤地对唐高宗说:“自古忠臣难当,多遭毁谤,许敬宗忠于陛下,不徇私情,难怪朝臣每每诋毁他了。陛下若是听信馋言,正是中了奸臣的诡计,妾实难置之不理。”

有了李义府、许敬宗这左膀右臂,武则天行私有助,势力不断地扩大,为她日后登上皇位增添了胜算。

控制小人要学习武则天的谋略,满足小人的欲望又加以威慑他,小人即可为你所用。

借力打力躲过小人的陷害

奸诈的人有如凶猛的老虎,近之将被所害,但猛虎吃人是明摆着的,故人知之不敢近而避开。但奸诈的人与猛虎害人的手段有大异,他害了人,人也不知被其所害,甚至被害人者所杀还不知谁是刽子手。因为奸诈的人很难窥测其内心世界,他对人是这样表里不一:或笑颜常开,或关怀备至,或卑躬屈膝,因而使人对他感到可亲、可爱、可信。正是在这些假象之下,掩盖着他所隐藏的利剑,在你毫无警备的情况下栽在他的手里。因此,对奸诈的人切不可近,不得已而近之,也要千万小心,经常警惕,以免落入他的圈套。

战国时候,张仪和陈轸都投靠至秦惠王门下,受到重用。不久张仪便产生了嫉妒心,因为他发现陈轸很有才干,比自己强得多,担心日子一长,秦王会冷落自己,喜欢陈轸。于是他便找机会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进谗言。

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但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办事,听说陈轸还常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大王您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再同这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秦王自然很生气,马上传令召见陈轸。一见面,秦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吧,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

陈轸一听,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王。但他很快明白了,秦王是话中有话,于是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王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于是慢条斯理地说:“那张仪的话是真的?”

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他没有马上回答秦王的话,而是定了定神,然后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从前,殷高宗的儿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后母,因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做自己的儿子;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对吴王忠心耿耿,以至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作自己的大臣。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邻里,这就说明他们是好仆好妾,因为邻里人了解他们才买;一个女子出嫁,如果同乡的小伙子争着要娶她,这就说明她是个好女子,因为同乡的人了解她。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

秦王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但又想起张仪讲的泄密的事,便又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我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呢?”陈轸坦然一笑,对秦王说:“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王一听,却糊涂了,望着陈轸发愣。

但陈轸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据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却被那个妾大骂一顿。他又去勾引那个年轻一点的妾,年轻的妾对他很友好。后来,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勾引他的妾的人:‘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这个人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现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二,而对那些勾引他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惠王听陈轸这么一说,不仅消除了疑虑,而且更加信任陈轸,给了他更优厚的待遇。

小人不会是当着你的面中伤、算计你的,他们会在你背后,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给你一刀,或者挖好了陷阱等你走进去。这就需要你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察觉小人的阴谋,最好能顺着小人给你的路,跳过陷阱。

尽量避开小人的纠缠

对于一般人而言,人生是异常拥挤忙碌的。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个人的一番事业,他们奔波劳碌,人生的很多风景和情致都是无暇顾及的,更不要说分出心思来跟小人纠缠、勾斗。小人的人生也同样是忙碌的,但他的脑力和体力都投注于对人的捉摸上,以至于他即便是想做点正事也是根本做不成的。

小人一旦发现当前时期内可以利用的目标,就会极尽阿谀奉承,迎合拉拢,蝶恋花一般不离左右,直至善良的人们相信了他、亲近了他甚至于将他引为知己。这样,小人和善良的人们就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情谊上的“蜜月期”,在这段时间里小人可以算得上是善良人们的亲密战友、得力助手、肝胆朋友和最有力的支持者。然而,小人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长久地和某一对象保持亲和,他死硬的内心世界也并不渴求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因此一旦小人完成了对他人价值的利用,或者他的真实面目被人察觉以至于妨碍了他计划的顺利实施,那么小人的“耍泼期”也就来到了。

应当说,小人一旦耍起泼来还是相当可怕的,就像身上粘了一块污泥洗也洗不掉,或者是几只令人恶心的蚂蟥叮在你的胳膊上、大腿上死死不放……单是想想这些类似的场景就已经足够毛骨悚然了。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心思去洗一块总也洗不掉的污泥或是清除一只又一只顽固恶心的蚂蟥,我们要去忙我们观念中的正事,于是,也就没有办法不头皮发麻,没有办法不意志游移,没有办法不退避三舍了。

因此,对付小人,还是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同时,也不要刻意揭露他们的颜面,还是保持距离为妙。

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考虑周全,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冲突起来,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惹得一身腥。俗话说“新鞋不踩臭****”,还是躲为上策。

另外,对于那些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小人,更要小心避让。小人固然厉害,但你并不怕他,避开小人完全是因为你根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算计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人都是要脸面的,当面对小人的挑衅不理睬的时候,也需要灵活应对,所以处世应变术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谓是待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

在待人处世中如何与小人打交道,还真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行。前人总结出两个要诀:其一,惹不起躲得起,尽量不与小人发生正面冲突;其二,惹得起也要躲。

避开小人完全是因为你根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