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21

第21章 如何识别对方的谎言(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谎言的身影,或是我们自己,或是我们周围的人。说谎的原因也有多种,有的人是出于习惯,有的人则是迫不得已。

谎言就像一柄利剑,可以用来攻击他人,有时也可以用来自卫,全看你如何运用。如果你把剑柄操探在自己手中,它就成了你攻击对手的有力武器;如果你深谙剑法,不论对方手中有剑无剑,怎样进攻,从哪一个角度攻,你都可退可让,应付自如。他不仅伤害不到你,到后来反被自己的剑所伤,因为它的一招一式都在你的心中眼底。

人们为什么会说谎

一提到谎言,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却让人们相信确有其事”这样的谎言。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第一幕中说:“上帝啊上帝,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喜欢说谎呢!”是的,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说谎。如果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我们就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谎言出现的缘故。

如果运用道德判断标准来辨别谎言的话,那么有些谎言是出于保全自己的目的,有些谎言则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隐瞒事实真相。当真相大白的时候,说谎者的信任度很可能会受损,其处境当然也就岌岌可危了。

那人们为什么会说谎呢?

1.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

当我们不想上学时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还有人把自己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的上班迟到,辩解为是因为电车晚点了等。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谎言,我们会发现像这类自我防御型的谎言是很多的。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无意识中忘记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即使是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想办法狡辩,并试图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后天的自我保护法,就是“自我防御机制”。人们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机制的。

2.为了哗众取宠而说谎

为哗众取宠而说谎指的是诸如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等行为。

比如说有些人原本没有恋人却谎称自己已有恋人;明明办不到的事情却谎称可以轻松搞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在人前显贵、吸引别人的注意以及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很蠢笨的心理在作祟。

3.为获得利益而说谎

这类行为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得而说谎。在销售领域中,当介绍、出售本公司的产品时,这种谎言便会大行其道。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取得某种特定的好处,而不惜用言过其实的话来美化、宣传自己的产品。即使在企业云集的场合,比如产品发布会上自己的谎言被当众揭穿,撒谎者也不会感到有损身价。

4.为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撒谎行为常常发生在对对方没有什么好感,并且很想拒绝对方的情境之下。一般我们不会直接对自己不喜欢的上司以及同事说“我不喜欢你”,如果真的像这样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那么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以致难以挽回,而且这样做也不利于所从事的工作。为此,人们想要隐藏自己的厌恶之情,表面上就尽量装得心平气和一些。

5.为迎合对方而说谎

如果有人说:“你不认为这件衣服的尺寸对我来说很合适吗?”对方一般会回答:“是哦,真的很合适。”如果有人问:“能先借我一百元吗?到月末我就还你。”对方一般会说:“可以,没问题。”虽然内心很讨厌,但是很多人还是要强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态或者说些对方期待的答案。

6.为摆脱困境而说谎

人人都有尽可能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倾向。因此,当人们身处困境时,往往会说谎以摆脱困境。

7.为避免尴尬而说谎

在竞技游戏或者比赛中,有的人明明实力很强却偏要在口头上示弱。虽然为了公平竞赛起见,有关规则规定可以无视那些明明有实力却假装示弱的行为,但是我们还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预先为自己设立一些防范性的托词,以此作为比赛失利时防止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借口。

8.为满足欲望而说谎

当婚姻不幸的人被问及:“为什么要和那种人结婚呢?”很多人都会愚昧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对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合不来。”

人们常常会在先前的欲望没有办法获得满足时,认同并接纳能够满足当时那种心理空虚感的人和物,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代偿行为”。有很多人选择的结婚对象是和过去的恋人十分相似的人,这便是有力的例证。

说谎总是弱者的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事实,讲出真相。因此,一个需要掩饰的人,其内心一定有软弱之处。

说谎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弱者。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是有智谋的。而对于这种人来说,说谎不仅不必要,反而会成为一种弱点。

经常说谎作伪者绝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作一点伪,但后来他就不得不作更多的伪装,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作伪的需要来自以下几点:第一是为了迷惑对手;第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退路;第三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手的意图。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情。

但作伪有三种害处: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第二,说谎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这也是最根本的害处,就是说谎将使人失去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

如何看待谎言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很远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事实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必须每天去面对、去听、去看、去感觉,甚至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地听和看。怎么办呢?像女孩子们撒娇时那样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吗?像小孩子们不高兴时那样蒙上眼睛说“我不看我不看”吗?

这样的举动当然是可笑的。

一个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人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它是为了何种目的而说,要知道,任何谎言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面对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谎,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要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而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谎言所迷惑。

人们都很熟悉那个老洛克菲勒的故事。

一天,老洛克菲勒在家中和小孙子玩得十分高兴,小孙子在屋子里跑来跑去。老洛克菲勒把小孙子抱到窗台上,鼓励他往下跳,并张开手臂做出接护的姿势。小孙子受到鼓励,从窗台上纵身向下一跳,老洛克菲勒接住了他,然后又一次将小孙子抱上窗台,再次鼓励他往下跳,并仍旧伸手做出接他的动作。小孙子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觉得这样很好玩,毫不犹豫地跳下。但这一次,老洛克菲勒突然缩回双手。小孙子“砰”地一声摔在地板上,痛得失声大哭。

这时,一位宾客正好从旁经过,目睹此情此景,十分惊讶,便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大亨何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孙子。

老洛克菲勒笑着说:“我要让他从小就知道,任何人的话都不可以轻信,包括自己的爷爷。”

好一个洛克菲勒!他把自己一生纵横商界得出的最精辟的为人处事之道,以如此简单明白的方式道出,实在令人震惊而又钦佩。

正视谎言的现实存在,在与人相处时,心中先存几分戒心,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骗局都将被识破。

说谎时的习惯性动作

不管说谎的目的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说谎的行为原本就是一种欺骗,所以很少有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谎,总希望借由某些肢体动作的掩饰来减轻欺骗他人的心理压力。因此,善于观察的人,光看一个人的动作,就可以断定对方是不是在说谎。

1.掩嘴

这是一种明显的孩子气的动作,将拇指触在面颊上,用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也许说谎者大脑潜意识中想忍住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说明他也许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说明也许听者觉察到你在说谎话。

2.揉眼睛

说谎者为了防止别人看出其虚假的表情,常用这种手势掩饰自己。说谎时,男人一般用力揉眼睛。如果说了大谎,他讲话时眼睛会向别处看,通常会向地板上看。女人说谎时通常轻揉眼睛稍下的部位。

3.挠脖子

说谎者讲话时常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的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通常要有五次左右。

4.摸鼻子

这种手势是老练、乔装的形式。摸鼻子手势包括在鼻子下方轻揉几下,或者很快地揉一下,甚至摸鼻子也摸得特别快,几乎不容易察觉到。

有一种关于摸鼻子手势产生的解释是:当相反的想法进入脑子时,潜意识就会指令手去掩嘴。然而在掩嘴的最后时刻,为了使动作不明显表示出来,手又不知不觉地离开面部,快速摸鼻子就这样形成了。

5.搓耳朵

这种手势常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将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者厌烦的标志。

6.点头的次数增多

与对方谈话停滞时,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因而频频点头鼓励对方继续话题。

谈话时如果发现对方有上述情况任何一项,不妨认为“他怪怪的或有问题”。如果对方表现慌张,有不自然的态度或行为,可因此作深入的探询,捉住其弱点,便可自由地控制对方。

此外,人在说谎的时候不自觉地会有全身的小动作较多的现象。频繁地更换四肢动作,如抖腿、玩指甲,可表示其想逃离现场的心态。

说谎者有时对于对方的言语反应敏感,不愿保持沉默而频频发言:这是心里抱有愧疚,害怕被对方发现,因而有惶恐不安的情绪表现。并且害怕保持沉默时,对方会提出令自己尴尬的问题,所以才频频发言以掩饰自己不安的情绪。

看他的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说实话也可以说谎话,而且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说实话又说谎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时常利用面部表情来作为掩饰和伪装其真实思想感情的“面具”。例如,因违章而受到交警训斥的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搞得更糟,往往故作笑脸,表现得服服帖帖;一对正在家中相互赌气的夫妻,一旦有贵客来访,便会装出没事的样子,笑脸相迎。

由于面部表情动作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两重性,它既包含了情不自禁的表情,也包含了有意控制的表情。当人生气时最容易辨别的印迹就是嘴唇变薄,即可以看到的嘴唇红色部分会减少,但嘴唇并不会萎缩或压紧。假装生气而产生的嘴唇变薄,往往是故意压紧嘴唇所造成的。

而人的面颊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

人们最常见的面颊变红经常出现在害羞、羞愧或尴尬等情形中,脸红也是愤怒的表示,愤怒时,面颊瞬时转为通红而不是由面颊中心慢慢扩散开来。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和克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时,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当人们处于惊骇的情绪状态下,面颊肤色也会变得苍白。

面颊肤色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造成的,是难以人为控制或掩饰的。但也可能他所要隐瞒的正是羞愧或惊恐本身。

另外,表情的时间长短也可反映出说谎的印迹。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情的停顿时间、起始时间(表情开始时所花的时间)和消逝时间(表情消失时所花的时间)。

停顿时间长的表情很可能都是假的,比如10秒钟或10秒钟以上的时间,甚至是停顿5秒钟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实的。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痛欲绝等之外,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钟。而且,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久,而是一阵阵地、短暂地出现。只有象征性表情和嘲弄式表情是长时间地存在着的。

表情的起始时间和消逝时间,长短是没有固定标准可言的,如果惊讶的表情是真的,则可能起始时间、停顿时间与消逝时间都很短,加起来还不到1秒钟。

可以说,脸部是说谎者最容易作伪的部位。这给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诚意带来了麻烦,因为研究表明,有信任感的听者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脸部及其表情,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既然脸部最难揭露骗局,那么,作为一个持怀疑态度的听者,你应该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声音、眼睛和手势。

尽管骗子很懂得心理学,又很会演戏,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说成金条,把死尸说活,活人说死,伪装得几乎滴水不漏,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发现,即使在他们精心编织的谎言下,仍有大量的破绽和堵不完的漏洞,任他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识破谎言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认清对方的目的,搞清了他的目的,任他变换什么花招,都可以应付自如而不至于上当受骗。

窥破他眼睛深藏的秘密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被母亲发现说谎的时候,她常常会说:“如果你没有说谎,就看着妈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