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19

第19章 低调处世,于不知不觉中掌控他人(3)

不久,祢衡又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了刘表。刘表也很聪明,不杀祢衡,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祢衡在黄祖那里,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祢衡竟然当众顶撞黄祖,骂他:“死老头,你少啰唆!”黄祖气极,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祢衡死时只有26岁。

祢衡的杀身之灾,全因他的才气和性情所为。人有才情,本是天赐良物,正好周济人生。祢衡却相反,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天下大于人才,权柄重于才情,最终唐突权贵,以身涉险并终被人杀。这是使个性、才情不得善终的一个典型事例。才智,除自身的审美和创造外,也包括对他人和环境的审视、知晓和防范,以至利用。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以一己之小暴突世界之大,最终横遭不测。

跟他人在一起,要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是最优劣的,非自己不足以达成目标,只图自己想干想说,好干好说,要多从他人角度,想想他人会怎样想,他人又会怎样说,他人将怎样做。这样才不至于四面树敌,让自己丧于他人之灾的浪潮之中。隐藏自己的锐气,做一个成熟而有城府的人,你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沉默是金

世界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做事越多错误越多,不做事的人反倒不会犯什么错误。这样,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能不留把柄,立身而不倒。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他说的话太多。而那个一直保持沉默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寻他的愿望。

沉默是一种养晦之术,是未竟之美,是力量的深层积蕴。

某房地产公司里有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被她攻击之后不是辞职就是请调。

一天,她的矛头指向了一个平日只是默默工作、话语不多的女孩,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地笑着,一句话没说。

最后,好斗的那个女孩主动鸣金收兵,但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过了两个月,好斗的女孩子竟然自己主动辞职了。

为人处世“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含蓄低调,来自于自我控制的黑白转化之功。能够像冰山一样只露出一角,让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你便不但自保无虞,而且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要做之事莫尽言,说出的话莫照作,让人无法掌握、透视你的思路。

聪明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不应该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没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极限,也没有人感到失望。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显示自己的才能更能获得崇拜。你要不断培养别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隐瞒你的力量和知识的诀窍是要“胸有城府”。当别人侮辱自己的时候,能够克制情绪,而不要马上觉得自己失了面子而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更不能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骂,非要把面子争回来不可。在这种情况下,“不惊”首先是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至于以后如何,等等再说。

有人说:“深沉缄默是天才标志。”此言确实有理。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智者们都从沉默中得到了好处,只有他们才理解沉默的价值。所以,甘地说:“沉默是信奉真理人的精神训练之一。”吉辛则说:“人世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

扮傻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在动物世界里,“拟态”和“保护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宝。“拟态”是指动物或昆虫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很相似,让人分辨不出来。例如有一种枯叶蝶,当它停在树枝上时,褐色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一样,如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它。“保护色”是指动物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在这个环境里时,它的天敌便不易找到它。比如蚱蜢好吃农作物,它的身体是绿色的,这颜色便是它的保护色。

在人的社会里,装傻就是一种“拟态”和“保护色”。例如初到一个新单位,应尽量入乡随俗,认同这个单位的文化,随着这个单位的脉搏跳动和呼吸。也就是说,遵守这个单位的“规矩”和价值观念,要寻找“保护色”,避免自己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另类人物,否则会造成别人对你的排斥和排挤。如果你鹤立鸡群,特立独行,自以为是,那么你在工作中处处受掣肘的感觉就会相伴而生。当你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后,你也就成为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而达到“拟态”的效果了。

“拟态”的特色之一是静止不动。有保护色,又静止不动,那么谁都不会注意你,你也就能免遭许多麻烦。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必须严守“静止不动”的原则。不乱发议论,不显露你的企图,不结党结派,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人人都想表现聪明,装傻似乎是很难的。这需要有“傻”的胸怀风度,既能够愚,又愚得起。《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就是他们准备捕捉猎物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古时有“扮猪吃虎”的计谋。以此计施于强劲的敌手,就是在其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若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恭,使对方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即一举把对手制服。这就是“扮猪吃虎”的妙用。

“装傻”,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才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也才可以成大事。

学会扮傻,不仅可以将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而且可以若无其事,装着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把自己的过人之处一下子说出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人们不管本身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弄巧的人。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要学会装傻,懂得藏巧,不为人所识破,也就是“聪明而愚”。

要懂得让步

让步是技不如人、力不如人、势不如人时不得不做出的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取得某些主动和利益,我们有必要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采取主动退让的战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智慧。

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处之,不可四处张扬。《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在渊”,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但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他早有自己的盘算。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既要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其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在社会生活中,让步是一种求生存的妙招,它在人际互动上产生的效用有时大得超乎人们的想像。

让步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是保存实力,是为了诱敌深入,或是为了以退为进。适当的让步必有大的获益,但是当你看到对方给你让步时,必须提高警觉,千万不要误认为这是你的胜利,因而得意忘形。这种误判所导致的失败常常是猝不及防,想都想不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步也是一种低调、低姿态,它有助于自己养精蓄锐,又可以麻痹对手而出奇制胜。

难得糊涂才是聪明人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但在实际生活中,精明是多数人所追求的,而糊涂是多数人所力图避免的。但是,只想避免不见得就避免得了,所以常常有“弄巧成拙”的尴尬时候。既然弄巧反而成拙,不如当初索性糊涂一些,还可以少一点弄巧不成的难堪。

汉宣帝是武帝的曾孙子,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小时候因为受卫太子刘据巫蛊案的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里。当时相丙吉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子,知道有隐情,对皇曾孙特别照顾,派了几名女犯人专门哺育他。汉武帝病了,听方士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于是下令把监狱里的犯人都处死,当然也包括皇曾孙。使者夜间到监狱,被丙吉挡在门外。他说,无辜的人尚且不应该被杀,何况皇曾孙呢?僵持到天亮,使者没有办法,回去向武帝复命。武帝此时已过了心血来潮那股劲儿,听说是丙吉这样做的,也就不追究了,并且大赦天下。皇曾孙这才算保住了性命。

宣帝即位后,并不知道丙吉保全过自己的性命。丙吉自己也从来不说。后来有一个宫廷里参与其事的婢女,把这事讲了出去,宣帝这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这样的大恩,所以历史上评价丙吉,说他“为人深厚,不伐善”。就是甘当“无名英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丙吉于皇帝有救命之恩,却不肯让皇帝知道,算不算糊涂?其实并非如此,反而可以说是丙吉精明的地方。霍去病是武帝时的名将,武帝死后,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主持朝纲。汉宣帝就是他拥立的。对宣帝来说,霍光也是有大恩的。但是霍光死后不久,宣帝就将霍氏家族的人全部处死,一个不留。连司马光都感叹说:“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可见皇帝是随时可以翻脸无情的,虽有大恩于皇帝,一旦获罪,仍不能免死,正是“伴君如伴虎”。丙吉虽然没让皇帝知道自己曾有恩于他,只凭他自己的努力,也已经当上了宰相,位极人臣了。就算皇帝知道有恩于自己,又能怎样呢?也无法给他更高的官做。何况这样大的事,朝廷里知道的想必不止一个人,就算自己不说,就算那个婢女不说,总会有别人告诉皇帝的,用不着发愁功劳被埋没。出自他人之口,岂不是能使自己忠厚的形象更加丰满?

难得糊涂不仅在于看透名利,不争不抢不炫,还在于对世事是非过于分明。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肉眼看得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不可救药了。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岂非人生一大幸事?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

我们在与人初次见面时都会很客气,也能做到欣赏别人且谦让付出。可是时间长了互相了解后就相处不好了,不愿为对方付出,甚至斤斤计较或诋毁起来。成功的处世是与人相处得越久越显示出自己对人的友好,越要懂得欣赏对手,为他叫好。

因为与人相处久了,产生一种视对方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的心理,以致处处戒备和设防,对人的笑容减少了,客气话也少了,反而挖苦与讽刺的话多了。

当我们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兴奋不已,希望有人为自己鼓掌。可是当身边人,包括你的“假想敌”、你的对手取得成功的时候,你该怎样去面对呢?是嫉妒还是欣赏?是大声叫好还是不屑一顾?尤其是你平日与他相处得很紧张、很不快乐的人成功了,这时候,你为他鼓掌,会化解对方对你的不满和成见,改变他对你的态度,打开你们之间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