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14

第14章 明白意图,掌控与他人交往的方略(3)

法庭里充满哭泣声,法官的眼圈也发红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唤醒,再也不矢口否认了。法庭最后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没有证据的官司很难打赢,然而杰克成功了。这成功来源于他的情绪感染,从而驾驭了听众及被告的心理,达到了理智与情绪的有机统一,收到了征服人心的效果。

由此可见,激发同情心是杰克打赢这场官司的决定性因素。从这里我们也得到了这样一个启发:只要激发对方的同情心,那什么事都好办多了。

关键时刻拉人一把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得意者,就有落泊者。或许你昨天还是成功的典范,是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人,到了今天,你就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一贫如洗,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还不如普通人的落泊者……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落魄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政治原因,有的是思想品德所致,还有的是工作失误的结果。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于落魄者来说,从天上掉到地下,其痛苦心情可以想像。在这种际遇地位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不少人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也有的则更加自尊、敏感,对他人的态度往往异常关注。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时是难免的。当他落难的时候,虽然自己倒霉,但也是对周围人们,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其渡过难关的,他可能感激你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候形成的。这时形成的友谊也往往最有价值,最让人珍视。

在“****”中,有一位领导被关了牛棚,没有人敢接近他。他的心情很苦闷,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这时他的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送东西,并开导了他,甚至狠狠地批评他的轻生思想,鼓励他,指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终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位领导出山后,十分感谢他的这个部下,把他当成知己。这个部下得了重病,他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给他看病,后来又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疗养,可见莫逆之交感情之深。

“我不知道他那时候那么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帮不上忙啊!”许多人遗憾地说。这种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说他根本无意知道。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或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带给他们希望。

让别人占点便宜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只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不便宜别人就得自己吃亏,所以做事要有“手腕”,不要怕便宜了别人,“便宜”别人又“得益”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陈嚣与纪伯是邻居,某天夜里,纪伯偷偷地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恰好给陈嚣看到了。纪伯走后,陈嚣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纪伯发现后,很是惭愧,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而且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嚣的主动吃亏,让纪伯感到内疚,他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就欠了陈嚣的一个人情债。每当他想起时,他还会内疚,还是会想法报答纪伯。

不管是大亏还是小亏,对办事有帮助的,你要尽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徐先生从香港到广州,投资200多万港币,在花园酒店附近,兴建了第一家南朝鲜酒家,但生意平平。徐先生的南海渔村开张也很不顺利,头三个月就亏了50多万元。

一天,他在同一街上看到两家时装店,一家生意兴旺,另一家却相当平淡。什么原因呢?他走进那家旺店一看,原来店里除了高档货外,还有几款特价服装。

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就创出了“海鲜美食周”的点子——每天有一款海鲜是特价的,售价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当时,基围虾的市场价格为500克38元,徐先生把它们降到18元。

不出所料,这一招一举成功,很多食客就冲着那一款特价海鲜,走进了南海渔村大门。

降低价格,原来是准备亏本的,但由于吃的人多,每月销出4吨基围虾,结果不但没亏本,反而赚了钱。

自此以后,南海渔村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

饭店酒楼的经营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在人的“贪便宜”、“好尝鲜”的本性上做足了文章。因为贪便宜,一看到原本38元一斤的基围虾跌到18元一斤,于是人们便蜂拥而至抢便宜货,酒楼因此也就出了名,大把的钱自然流入老板腰包。

当然,让别人占点便宜并不是要大家随时随地都去吃亏。吃亏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我们要学会吃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应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这样做你才能让别人觉得欠你人情,以后你若有求于他,他才会全力以赴。

得意时记得安抚失意人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与愿违。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有两位要好的女友,李莉、吴菲,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李莉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吴菲。李莉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托词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吴菲。男士们尊重了奉告,吴菲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吴菲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李莉以友情为重,不想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手段,使吴菲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她们的友谊更深一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拙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月薪数万。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不好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日常的交谈中,在表现自我的时候,需要有谦谦君子的心态,学会安抚他人的心灵。

偶尔披上一张羊皮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看到平时高高在上的人的失败、弱点,就解除了对对方的紧张感,就容易接纳对方。

有一位在一流企业担任要职的领导荣升为经理,在就职的寒暄中宣布道:“我一向对数字感到头痛,所以以后希望大家多多帮忙!”

就这一句话,把为了迎接能干的经理而战战兢兢的属下们的紧张感一扫而空。

但是,后来的情形是这样的,当属下提出书面报告时,他却一眼看出了差错:“这地方数字有错哟!”若无其事地督促其注意。这个指正其实是很细微,但是相当重要。这样继续一段时间的话,便会建立一种评语“这经理明明说他什么都不懂,其实却是相当不含糊呢”,于是短期内属下对他的信赖感也增强了。

一般来说,人们在看到眼前的威严者的丑态和弱点时,对这个人所抱的紧张感便会消失,相反的还具有接受这人的心理倾向。如果反用这种倾向的话,也可借着故意显露自己的丑态,使对方疏忽,甚至可能将对方拉拢成为自己人。

所以,与人相处要学会示弱的策略。在人生的赛场上,你可以通过“示弱”使对手对你失去防备之心,你一旦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给对手以回击,就会打得他措手不及,从而战胜对手,取得比赛的胜利。“示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它可以让你免去很多“逞强”者遭受众人攻击的麻烦,可以让你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让你获得更多人的同情和爱心!

而要使“示弱”产生积极效果,也需要一番心机,要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内容来示弱。

如果你地位比较高,那么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

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人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了。

心理学上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或弱点,才会觉得你真实可信,不存虚假,从而产生亲近感。反之,如果人们不了解你的真实个性,即没有看到一个包含缺点与弱点的你,反而会对你放心不下,对你产生戒备和警惕,从而不敢亲近你。

现实生活中那些直率、坦白、洒脱而不拘谨的人,之所以往往受到人们的亲近与喜爱,之所以宾多友众,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或弱点!因此,那些常常为暴露了缺点和弱点而忧心忡忡的人,权且放宽心,切莫懊恼。

披上羊皮,向别人示弱能换来更多人的支持,逞强只能增加更多的敌人。示弱是比逞强更实用的做人方法。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你需要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三思而后诺

生活中,万不可轻易许诺或者承诺别人,这样才能做到进退自如。特别是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所谓“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来的。

成熟的人一定是诚实守信的。做到诚实守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没有把握的话绝对不要说,有把握的话,在不适当的对象面前也不要说。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也就是“不轻诺”。“不轻诺”是人守信的基础。轻率许诺者,必是少有信义的人。与其最终成为失信的人,不如一开始就不对人许诺。

甘茂在秦国为相,秦王却偏爱公孙衍。秦王有一次曾经许诺公孙衍,将来必定有所提拔。他亲自对公孙衍说:“我准备让你做相国。”

甘茂手下的官吏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就去告诉甘茂。甘茂因此进宫拜见秦王说:“大王得了贤相,斗胆给大王贺喜。”

秦王说:“我把国家托付给你,哪里又得到贤相呢?”甘茂说:“大王将要立公孙衍为相。”

秦王曰:“你从哪里听来的?”

甘茂回答说:“公孙衍告诉我的。”

秦王窘迫非常,于是就驱逐了公孙衍。

秦王轻诺公孙衍,事后又不兑现自己的诺言,结果成了失信于人之君主,同时也伤害了一直忠心耿耿的良臣甘茂。要做到不轻诺,除了要有自知之明之外,还必须养成对客观情况做比较深入和细致了解的习惯。

在待人处世中,有的人为了使别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或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接受,结果弄得自己很难受,这就是没有掌握待人处世的基本技巧。

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这时,如果脸皮厚不下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都是要不得的。我们知道,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条,也是友谊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候不仅令人失望,还可能耽误朋友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办不成,他可能找人办或另想其他的法子,但你答应了却没有办成,这样做,就会伤了情义。这就是脸皮儿薄的苦果。

在这里强调不要轻率地对朋友做出许诺,并不是一概不许诺,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顺口的承诺,只是一条会勒紧自己脖子的绳索。